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20 21:13:54| 人氣4,9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忍不住想推薦一本書 060320 / 3yr1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愛與生存的勇氣”由生命潛能出版了!

The Courage To Lov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Self-Relations Psychotherapy
Stephen Gilligan

這十年來,影響我最大的一個老師,與他的書,
終於有中文版可推薦給我,親愛的朋友,你。

更歡喜的是,如此困難翻譯的書,
翻譯與編排出來後,這麼優雅信實且可讀性高,
於是,趕緊,趕緊上來貼文章。

趕緊去買書吧!
3年來,30場親職繪本講座,背後主要的根據,就是這本書。
6年來,說隱喻故事,背後,有這本書的治療觀。
寫光明與黑暗共依存,也源自本書。

** ** ** ** ** ** ** ** **

底下,是我寫的推薦序:

. 世界級的繪本大師布赫茲與艾方索合作一繪本叫「失物招領員」,故事描述一個小男孩在上學途中遺失了心愛的陀螺,後來在一個沒有人知道的房子裡找到它。 房子的管理員叫做”失物招領員”,所有妳/你遺失或遺忘的東西,都有可能在這裡找到。 但也不是所有來這裡的人都可以找到她/他遺失的東西。
在書裡,男孩三度進入這房子裡,第二次他找回母親遺失多年祖父的懷錶,第三次他找到了一個朋友,一個被世界遺忘的女孩。

** ** ** ** ** ** ** ** **

. 若妳/你相信容格對人性的假設,相信人格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個體化”(individuality),也就是成為一個圓融的整體(wholeness), 那麼,妳/你也許就能想像,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裡存在一個特別的房子,在那裡,所有妳/你遺失或遺忘的自己,都等著被找到,回到妳/你的身邊團圓,形成一圓融的整體。
. 而妳/你同時是尋找失物的小男孩,被找回的小女孩,甚至可以是魔幻般的”失物招領員”。

. 在本書,”自我關係治療法”的核心理念裡,每個症狀(即生活或人際裡出現讓人受苦的點)背後都有一潛藏、被忽略壓抑或被遺棄的部份自我; 治療的精神就是同時去碰觸這部份自我以及另一極端的部份自我,而產生一種擴大的、更完整的自我認同。 如同繪本裡小男孩找到了小女孩,兩人手牽手回到這世界一般。 我們的症狀迫使我們產生一種”想要完整”的渴望,而那也是靈魂在尋找原本屬於她/他”的另一邊”之時。
. “自我關係治療法”藉著傳承自Milton Erikson的魔幻治療精神,給了容格”個體化”的理念,一套非常具體而可練習的實務方法,如同修行一般,是每日的呼吸仰息之間,每次看待世界之時的練習紀律。

** ** ** ** ** ** ** ** **

. 1997年起,我開始閱讀”The Courage to Love”一書,2000年起每年秋天參加Dr. Stephen Gilligan在台灣的工作坊。 因之生命也有了魔幻般的轉變。

. 首先學到的是”centering”的練習:以前遇到困難時本能反應是憋著氣認真努力;後來我學會回到中心的呼吸,將第一注意力放在自己的center,然後才是我想面對的困難。 注意力的轉變是一種很微妙的轉換,原來緊的開始有鬆進來,原來害怕的開始有了信任一起,原來混亂的有了清明的中心。 這個練習除了讓我越來越是個放鬆的”人”之外,在我工作領域,強制親職教育的輔導員裡,給了我在面對所謂”施虐家長”一個很大的吐納空間。

. 接著是”who are you”的練習。 這是一個讓腦袋會困惑的活動,「妳不只是個溫柔的人,妳同時還是個強悍的人-----妳可以同時擁有這兩者,這不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嗎?」當我們在讀書會或工作坊裡練習時,藉由”雙帶領人”兩股不同能量的聲音穿透到耳朵時,一種魔幻般的融合感爆炸開來。 是溫與冷的交會、”是”與”不是”的重疊----然後內在世界擴展了,我是誰呢? 是個神奇的存在。 於是”奇妙”(wonderful)成了看待生命的主要眼光,練習”see beyond the person”(看見比眼前的人更多)。 生活裡,眼前這個吃完飯就跑去上網的老公,同時也準備好一起洗碗。 工作上,眼前這個讓孩子受傷至住院的強悍父親,同時也是個害怕的男孩。 當我眼睛能看見,心能信任,奇妙就發生了:我們家吃完飯可以任何人洗碗,也可以一起洗碗,或者讓碗等著被洗-----害怕的男孩一起進入會談室與強悍的自己相遇。 這奇妙的困惑讓世界流動起來,這真的就是Milton Erikson老人家的魔法耶! 在與Steve相遇之後,心裡經常這樣驚嘆著。

. 接著是整本書最深奧的部分,自我關係療法的六個前提:關於柔軟中心,關於生命與我們的關連,內在的自我關係,大我,以及關於我們獨特的人生旅程。 這六大前提為本書的世界觀或哲學背景。 它們的範圍超越了傳統心理治療的範疇,接近超個人心理學的靈性假設。 這部分對初讀的我既艱澀又熟捻,以傳統心理治療的理論架構而言,要拆掉許多既定的框架才放得進來,而它又神似神話學大師坎伯對人性發展的觀點:當超越二元對立後,每個人都走在其獨一無二的英雄旅途上。 這世界觀陪我回頭觀看自己的童年出身,拆掉了許多因觀念而來的羞恥感,看到當年所有”匱乏”背後的”祝福”。 而不斷從中獲取力量是我在從事輔導工作時,當我工作的對象為非社會所榮耀的主流,或是生活正遭逢變故而人格有所扭曲時,能夠呼吸得更深,同時接觸到表層症狀的深層力量----這樣的我能與案主有最大的穩固關係工作。 這是什麼樣的我? 即使眼前面對的是個人人唾棄的加害人,依然能觸碰到其內在完整可能的英雄存在之處。

. 還有本書後半段的原型自我:給祝福的國王皇后原型、給承諾與立界限的戰士原型、促成接納以及溝通的愛人者原型以及達成轉換與療癒的魔法師原型。 這對一個走整合折衷學派,正在探求個人治療風格的我,在學習心理治療的路上,提供了可運用的實用座標。 當我走一個Carl Rogers的傾聽與接納同理反應時,內在會放著Albert Ellis 堅定與界限; 當我往下進入案主的深層暗處時,我沒忘記上方有著Virginia Satir如皇后般的光亮祝福。 揣摩Gilligan提出的治療四原型多年之後,我漸漸明白這裡說的更是治療師的內在能量之流動與統整狀態。
﹍﹍﹍﹍﹍﹍﹍﹍﹍﹍﹍﹍
﹍﹍﹍﹍﹍﹍﹍﹍﹍﹍﹍
﹍﹍﹍﹍﹍﹍﹍﹍﹍
. 如果我繼續回憶並書寫,可能等我肚裡的孩子出生,都還寫不完。

. 預產期已經過了,懷著女兒在肚子裡,身體裡真真確確地有兩個心跳,這是一種相當心靈的體驗; 想起等了好多年,”The Courage to Love”的中譯本就要出版了,等待的雀躍與焦急如同孩子要出生一樣多。 於是撐起身子,以Gilligan粉絲的身份,怎麼樣都要把自己這幾年生命裡收到的轉變書寫出來,與他的讀者分享。
. 邊寫邊跟肚裡的女兒說,「等媽媽寫完這篇推薦文,再出來吧!」

. 幸運地,在Steve今年10月台灣的工作坊裡,他陪我走了一段心靈之旅。 在旅程裡,我找回漂泊多年的一個小小內在心靈我。 如同失物招領員的繪本所畫的,在魔幻的鏡子房間裡,男孩到處看見女孩,卻只有一面鏡子是可以開的門,可以真正接觸到她。 Gilligan老師用他合氣道的穩定氣魄,幫我守護著這道門,而透過身體裡真確的兩個心跳聲,我也接觸到了內在那麼真實而流浪多年的心靈我,女兒什麼時候出生,在現實世界同我一起活著?

台長: MaLi
人氣(4,9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道路:作家之路 |
此分類下一篇:每日沈思冥想(2006/12/27~2007/1/15)
此分類上一篇:美麗待續 051201/3yr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