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
http://www.gkids.com.tw/
大概只有我非常認真地去搞清楚,新竹光復路上的是清大還是交大吧!但實在無差--「台北羅斯福路和新竹光復路上的那些人,為什麼就不懂我們要的是什麼呢」,咦?後者是說清大嗎?可清大沒有圖資系所啊!大概是交大吧。那就是指台大圖資跟交大數圖出身跟他校畢的同道們間,存在著一個超大的專業鴻溝?
「圖書館員跟資訊/工人員對於內容/文本的重要性,一直都有認知上的歧見,前者重主題,後者重全文」。搞了半天,原來關起門來檢討感歎的,當然不是親如一家的同道(無論你是唸玄奘還是中興),當然是那些道不同仍相為謀的、老是不瞭圖書館需求的、只重科技不見人文的理工家們(台清交都一樣)。
「數典工程師眼中只有一種藍,博物館員卻有淺藍、深藍、湛藍、藏藍、紫藍等等的斟酌。」接著是一場與會人士充分發表意見、慷慨激昂的討論,有圖資教育該如何、不同領域專家該如何溝通云云。
那麼,觀賞者的感受在哪裡?讀者真的都只對主題相關的資訊有興趣?原創/作者的意念是可以完整地被第三者清楚傳達和描述的嗎?
館員老是以讀者的代言人自居,高唱其權益,卻對讀者不合圖資管理原則的需求嗤之以鼻,自以為是地「教育讀者正確使用圖資」。圖書館呢,則常以進館率高流通量大自喜,廣用行銷手法,卻連基本的館藏排架正確都難做到,責任有時還小小聲地推給「沒有公德心的讀者」。
朋友想找「小天下」那「套書」,於是我們先從出版社欄位找起,可好,換系統,順便幫讀者做出不再用出版社找書的決定(因為沒有意義),館方永遠視「讀者什麼都不記得就只記得出版社」而不見,除了不可能像書店一樣按出版社排架,現在連這個對讀者來講也是一個關鍵字搜尋的機會也不給了。
第二步,自叢書名下手吧,既然是套書。「不可能不到十本,我上次借的那本明明就是小天下出的,沒有在裡面啊!」我也跟著義憤填膺,「這就是編目水準太差啦,這個館定未嚴格要求叢書名一定要鍵入檔,有的編目員認為無特殊意義的叢書名就不用建,要不就是雖然規定要建叢書名,但指標為不提供檢索,所以我們找不到書啦。」朋友聽不懂我在罵什麼,只見他眉心鎖成兩個問號,咻地衝出額頭,與其上數不清的問號團團共舞。
至此我尚不清楚「小天下」到底是出版社還是套書名,那寥寥幾筆書目資料的MARC,集叢項有兩行,一行註記「小天下」,一行註記「科學館;B01」;出版項則老老實實地坐著「天下遠見」爺。感情「小」為叢書名囉。
第三步只好求助G神,原來「小天下」是書系統稱,為天下遠見出版社跨足少兒圖書界的slogan,全書系分成12大類,如文學館、文化館、科學館、數學館、、等等。網站上你還可以根據除大類之外的不同需求例如獎項、適讀年齡找書,也可以下載整份書單。
「你只好從這邊一本一本複製書名,再貼到圖書館目錄查詢,看有沒有書可借了」,我心虛地建議,「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呢?那可以知道圖書館有沒有整套買齊嗎?」我本來也預設「叢書名-小天下」「出版社-天下遠見」可以如你所望地找到一批書啊!
很可惜,後知後覺的我,撰文的當下,才豁然開通,用「叢書名-XX館」「其他欄位-天下遠見」去檢索,真的可以約知圖書館究竟「至少」買了「小天下」哪幾本書。來不及告訴朋友,不過下次去圖書館,他應該會直接走到「記憶中抽出小天下那幾本」的架位,用瀏覽書背底部有否小天下標示的方法來找書--大方的紅底白字,比電腦螢幕上密密麻麻有看沒有懂的文數字,簡單實在多了。
我也翻了翻一本小天下的書,從封面到封底,從書名頁到版權頁,「小天下」真的就只是個mark,不登MARC之堂,老師絕對不會教學生將之著錄其中,外包主管也絕對會以不需要浪費時間,禁止編目員著錄此項(錄於何處?集叢?附註?)的。課本上說有集叢號的集叢名才有意義才須註記,可是我看不出來,「XX館」比「小天下」多出來的意義究竟在哪裡,又,讀者記得「小天下」而不會去記「XX館」這件事的意義,有多少圖書館、編目員願意重視,從而替讀者爭取增加館、員麻煩的權益?
不由得對第二步便找出的那幾筆資料的編目員肅然起敬。抓住顧客的心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圖書館既是公器,無論館員、工程師,基層、主管,隨時隨地都能貼近讀者甚至自然擁有讀者身分,從真實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即使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也能聽見讀者的聲音。
http://www.dils.tku.edu.tw/conference/
http://libraryviews.blogsome.com/2007/01/08/467/
http://b-oo-k.net/blog/blog.php/2006/138
http://webcat.tpml.edu.tw/uhtbin/cgisirsi/QESuosrylQ/C0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