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1-03 00:02:35| 人氣8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講座筆記>從Google看網路趨勢與挑戰 / 李開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源:http://www.google.com.tw/

網路發展簡史
1995-1996:Yahoo、Netscape
1996-2000: NASDAQ、光纖網
2000-2003:winter
2004 :Google
2005-2006:廣泛應用於社交(Myspace)、多媒體(Youtube、Flicker)、家電(百元電腦)、共創內容(Blog、Wikipedia、Delicious)

網路經濟
無摩擦的經濟(平等、去佣金、去壟斷)
注意力的經濟(以用戶為中心、物以多為貴)

消弭數位落差應由國家資源和企業志工來主導並落實,Google提出20多億成立基金會,在公益事業上有三大區塊:降低數位落差、增進醫學突破、能源與環保

大膽嘗試可創造商機,Google人有20﹪的工做時間可以拿來發揮自我創意

手機(可攜性+1小時法則)、電腦(便用性)、電視(群聚性)三者之間的消長

網路趨勢
一、 大量的網際網路
◎ 莫爾定律(Moore’s Law)
◎ 頻寬、計算速度
◎ 超級電腦(Google’s 冰箱機)
◎ 大量的資訊不但需要瀏覽,更需要整合
二、 平等的網際網路
◎ 用戶第一(用戶>廣告商>股東)
◎ 資訊平等(Free)
◎ 投票平等(市調、用戶測試)
◎ 人人皆作家、導演
三、無所不在的網際網路
◎ 消除數碼鴻溝(數位落差)
◎ 電器皆能上網(cell phone centry without PC in 中印俄)
◎ Negroponte’s 平民電腦
◎ 網路上簡單的作業系統
◎ GPS地理資訊
四、無國界的網際網路
◎ 無民族、文化、語言距離
◎ 機器翻譯帶來機遇
◎ 機器翻譯之水準不斷經由閱讀人工雙語網頁,使新文本提昇
◎ 目前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_t已有高中生水準
五、網際網路=人際網路
◎ 人與資訊─人與人
◎ 六度空間理論
◎ Metcalfe法則(n個人上網產生n²效益)
◎ 3C(社區community通訊communications合作cooperation)
◎ Orkut(http://www.orkut.com Google版之Myspace)最大用戶為巴西
六、智能化的網際網路
◎ 人找訊息→訊息找人
◎ 工具(what)→助理(how、why)
◎ 有序、有結構之資訊+理解用戶需求
◎ 多維空間劃分技術使得口語化問題可在搜尋資料庫後得到解答
七、個性化的網際網路
◎ 分眾-無處不在的長尾,只有一個人瀏覽的網頁也有廣告價值
◎ 個性化-第一次使用網頁的用戶也找得到過去使用者的經驗(Amazon)
◎ 協同過濾collaborative filtering
◎ Target-關鍵字購買以拍賣定價、點擊付費
八、以網際網路為中心的訊息
◎ 助理→中心
◎ 將圖書館、傳統教育、媒體變成以網際網路為中心的操作模式
◎ 線下的訊息要能上線
◎ 舊/新聞搜索、學術搜索(疊代計算)
◎ 圖書搜索(http://books.google.com/)-指引讀者借購圖書,版權過時者方可全文瀏覽

= =

不是很滿意李總裁的回答,針對「圖書館或學校會不會被網路取代」這個問題。

雖然總裁講得沒有錯:在圖書館使用上,Google的圖書搜索矢志挽救將要消失的人類智慧例如絕版書,但它仍只是個指引,Google所努力的是讓讀者「知道」書的存在,可能給你看一看重點內容或前面幾頁(就像有的資料庫允許你看博碩士論文的前幾頁),但是如果要看到全文,藉著G神強大的蒐整能力,讓你「知道」甚至「如何」去向擁有該館藏的圖書館借到書來看,以某個角度來看,網路或G神還是讓讀者投向圖書館或書店懷抱的推手。

我想總裁可能沒有完全瞭解,聽眾想問的應該是,「實體」的圖書館會否漸被「虛擬」式的、「網路」化的圖書館所取代,某則他不會視「愈來愈多的書店或出版社倒閉」、「愈來愈沒有人要去圖書館看書」之現狀而不見而下結論。

總裁提到的第二個網路不會搶人飯碗的原因是「習慣」:單純的眼球活動無法取代人的手眼鼻耳口與書本間,長久又親密的關係,就像電視發明了以後,廣播依然存在一樣。我想總裁可能也忘了,現在多媒體的發展,除了原有的聲光互動效果,「翻閱」及「嗅聞」電子書如同親閱傳統圖書,已不再遙不可及。

總裁還說,線上/數位學習,是比不上師生間面對面交流的;越南這個國家的線上教育之所以發達,是因為他們沒有像哈佛、牛津這樣的學校跟師資的緣故,所以網路基本上是在濟貧救窮、希望達到世界大同的。但是,透過網路視訊科技,面對面的教學已無須親到學校教室這個實體場域便可達成的啊。

我覺得關鍵在於「人本」這兩個字。無論圖書館還是教育,資訊轉成知識再深化為智慧的過程,再高竿的科技或媒體終究只是工具、只是輔助,以人本身此個體傳承歷史、創造文明的角色,是永遠無法被任何事物取代的。

這兩天的跨年活動,「蔡依琳不識郝龍斌」被新聞連大悶鍋都好好修理了一頓;沒想到李總裁於演講當天「不知樂活一詞」的小插曲,也被網路報說項了一番。其實細思他講過的轉職條件「天賦、老闆、成長、興趣」最後一項,這些多事的媒體忒也張狂了,我相信總裁說的他每天都是很高興地醒來、很高興要去上班、很高興下了班仍在工作範圍內打轉;一個人無時無刻皆真心專注於自身志業的時候,週遭他不以為然的事情,不知道是應該的,就像老人家不知道周杰倫是何方神聖那麼簡單。「樂活」如同「慢活」,不過就是個時下流行的外來語,相對於總裁「工作即生活」的態度,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小天后幹麻非得認識大市長呢。

Ps.李開復的演講投影片上以內地用語「谷歌」翻譯Google,實在可惜,本人還是喜歡直譯它為「孤狗」,孤有Top之意,而G神無遠弗屆的資訊搜索能力,如同狗之靈敏嗅覺,更何況,有古語將之捧往與佛同位的境界:平時不燒香,臨時抱「狗」腳,是也!

= =

遠見人物論壇第五十五場
http://www.gvm.com.tw/sell/speech/06new/1221_06.html
聽眾筆記
http://www.wretch.cc/blog/ricky0511&article_id=4882373
媒體報導
http://www.ettoday.com/2006/12/21/339-2030773.htm
http://www.udn.com/2007/1/1/NEWS/FINANCE/FIN11/3669906.shtml
http://pro.udnjob.com/mag2/it/storypage.jsp?f_MAIN_ID=95&f_SUB_ID=340&f_ART_ID=30053
http://www.ettoday.com/2006/12/21/327-2030767.htm
莫爾定律(Moore’s Law)
http://taiwan.cnet.com/news/hardware/0,2000064553,20065647,00.htm
給發展中國家的百元美金電腦
http://www.myoops.org/twocw/mitworld/video/313/index.htm
六度空間理論
http://blog.yam.com/kerick/article/5179918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06/13/content_4689440.htm
Metcalfe法則
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ag5_2/sag2-a3.htm#3
協同過濾(collaborative filtering)
http://my.donews.com/clickstone/2006/12/08/bwoxqowyfevtakinijnyzkxubiajoqdpmrmc/
“李开复趋势”衍生的忧虑与恐惧
http://vip.bokee.com/201533.html

台長: 賴博瑞
人氣(84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