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8-19 10:16:11| 人氣3,0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型正義—救救台灣脫離嘴炮共和國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曾刊登於中時電子報,標題為「嘴炮共和國」。

轉型正義救救台灣脫離嘴炮共和國

 

廖元豪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台灣是華人世界裡享有最高言論自由的地方。媒體、網路的言論內容百無禁忌。對公共事務的批判,早就沒有長城圍牆能夠阻攔。「觀念的自由市場」在台灣實踐得淋漓盡致。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

但當我們的言論市場,從自由討論批判,變成了「嘴炮」戰場的時候,言論自由就變質了。中華民國也從民主共和國,變成嘴炮共和國。

嘴炮有什麼不好呢?言論自由不就是要對公共事務,大鳴大放,無所不談,充分地交換溝通嗎?嘴炮國與言論自由,差別何在?

在我看來,「嘴炮」最基本的問題是:發言者的動機是要「戰」,是要「貶」,而不是要「溝通對話」。這從「炮」字,就可以體會。看看許多政治人物(特別是這個政府的發言人),動輒對於不同意見者施行反擊。罵人賣台之外,還會酸人「中二病」、「米蟲」,甚至人家準時結束遊行抗爭還被恥笑說「果然是公務員」。說這些話的人,有任何一點「試著溝通」的味道嗎?

這種風氣不只在政治人物,也影響了近年來的社會議題。就以同性結婚的爭議來說,許多宗教人士對同志與支持同婚者的批評,傷人之深,哪裡看得出有一絲「愛你的鄰舍」或「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情懷?這也激起許多同運人士的反擊情緒,一律把反對意見打成歧視,毫無對話的可能。為什麼?因為雙方都把這個議題看成「戰爭」,所有的文字語言都是武器彈藥,而不是「道理」。尤有甚者,「對方」不被當成是一個社群裡的「同胞」,不是「自己人」,而是可以被羞辱的「敵人」!既然是敵我之分,那有什麼好溝通?更多的言論哪裡能開拓新視野,哪兒能夠藉由交流並促進反思?在戰場上駁火之際,誰有空去觀察敵人的美好?相反地,許多平日守法有禮的人,在戰場上會泯滅人性屠殺戰俘,就是因為陷入了「戰」的邏輯。

嘴炮國的邏輯,也會使得每個人站在「防衛」的狀態,不肯反思,拒絕認錯。因此更欠缺言論自由「辯論促進自我反省」的功能。看看815的大停電,蔡總統兩次出來道歉,看似很有誠意,但每次都在罵別人,怪前朝,絲毫沒有一點自我承擔。從以前的「扁維拉」到現在的「馬維拉」,政治人物經常出現這種典型「都是別人錯」的語言。簡直像是小孩子犯錯,被老師抓到時就「都是他們害的」「他先打我的」一樣幼稚。為何這些高學歷或是高社經地位的人,說起話來跟小孩一樣賴皮?因為這是嘴炮之戰,絕對要死守陣地,一步也不退。要被逼得撤退時,也要先放火燒一燒對方。這樣的道歉,別說自我反省,連療癒受害者的效果都沒有。

嘴炮國的思考模式,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誤以為嘴炮真的可以改變世界,而忘了捲起袖子去苦幹實幹。近年來,熱血、有趣、無厘頭修辭很多,諸如:「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我是人我反核」……還有許多恥笑政治人物的妙語(馬統、騜、空心菜、割闌尾、拔菜、賴神勸童、木拴閉氣)。這些有趣的符號恥笑了我們討厭的對方,讓我們小爽一下,然後呢?颱風還是造成災難,綠能發電完全停滯,街頭的刀片拒馬愈來愈多層,台灣也沒有比從前更獨立更有尊嚴。然而還是有人相信,只要念一念咒語,人民就會被耍得團團轉,不計較現實世界的挫折。問題是,台灣人民並不是通通那麼笨,而且走出台灣,中共、美國,以及這個廣大世界,都不會在乎你我的嘴炮。

言論環境愈發惡劣,似乎是世界趨勢。尤其在這個網路時代更是如此。唯一可能稍微減緩這種惡質趨勢的,應該是靠「高層」社會菁英的自我克制,讓嘴炮國的「幹話文化」侷限在某個範圍大家都知道「不用太認真」的地方。偏偏,我們的媒體現在成天抄批踢踢或臉書嘴炮廢文,而這個政府與執政黨,又是靠著嘴炮一路打上來的。這就實在令人不敢期待,台灣的民主會走向什麼境界。如果當年的解嚴、轉型,是讓台灣從威權封閉變成百花齊放,那今日的轉型正義或許該把目標放在救台灣脫離嘴炮共和國了。

 

 

台長: 布魯斯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