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3-05 21:28:03| 人氣4,0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語是華語?Why Not?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語是華語?Why Not?


日語是華語?開玩笑!

我還沒看「Kano」,但這部電影引起的語言爭議,卻真的很有意思。

這部片由於日語太多,傳出「不能報金馬獎」的風聲。

的確,金馬獎雖然不限國籍,但是以「華語」為準。也就是說,電影的政治歸屬不那麼重要,但「語言」是重要的。

那,「賽德克巴萊」中的「賽德克語」,是「華語」嗎?

如果照傳統「中華民族」的狹義定義,那賽德克語好像不算。但若「中華民族」意指「中華民國主要族群所操語言」,那已經被認證為台灣原住民族之一的賽德克族,也有可能被納入廣義的「華語」。

但日語、日文,顯然是外國語文,能算「華語」嗎?看來當然不算。

不過,再思考一下,如果台灣就是有日本殖民(無論稱為日據還是日治)的真實歷史。在這段期間,就是這麼多人說日語。那難道因為後來「中華民國回來了」,就不能承認日語也是台灣的主要語言之一?傳統上,台灣就是一個由原住民族、中國各地移民,還有日本殖民移民所構成的社群。既然現在是中華民國在台灣,那是否也該承認這一段傳統?不只是台灣承接了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也該承受台灣的歷史。就像西藏、蒙古,在歷史上有時是「中國」的一塊,有時不算,但既然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把它們納入領土,那(各種不同的)藏語蒙語,不都是廣義的「華語」?

再說個例子:國籍法第3條第15款,規定外國人歸化要件之一是「具備我國基本語言能力」。請問什麼是「我國基本語言」?

外觀看來,「我國基本語言」與「外語」是互斥的。但對一個移民社會來說,既然 Who Are We是不斷流動的、轉變的,以前的「外族」可以變成「我族」;「外人」可能成為「公民」,那「外語」何嘗不能經過一段期間後變成「國語」?現在的「國語」「普通話」「北京話」,在一千年前恐怕也不是中國的官話。美國雖然很多人反移民,排斥墨西哥移民,但許多政府機關與商業機構,都有包括西班牙語在內之多語服務。西班牙語雖然不是 English,但絕對已經成為美國重要的社會甚至官方語言。這是二十年前很難想像的。

當年(2005)我們去行政院門口抗議,認為國籍法這種規定不合理,對新移民造成過份的負擔。但當時的政府依然認為,要確保歸化者能夠在語言上被同化,就必須有這條規定。顯然,越南語泰國語菲律賓語印尼語等「南洋姊妹」常用的語言,不被認為是「我國基本語言」。

但如今新移民已成國內重要族群。越南裔的人數已經超越很多原住民族。國民教育課綱中的「鄉土語言」還納入「越南語」。那,越南語到底是「外語」還是「我國基本語言」之一呢?國民教育之目的不也是「涵化」?那越裔新移民要歸化入籍時,可否主張要以越南語當成測驗標準?

或許有人說,殖民者的語言應該另眼看待。但印度、香港、新加坡,不也都還是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甚至是「上等」的官方語言呢。(當然我覺得那很低級,但也是現實)

如果「台語」「國語」「華語」,或「我國基本語言」是一種具有涵納(inclusive)特質的語言;中華民族或台灣人,是一種海納百川的進步國族-民族主義。那,在 Kano的脈絡下,日語又何嘗不是華語、台語?

我一直認為,無論是台灣民族主義者,或是中華國族論者,都應該要把那個國族的內涵擴充,讓它更彈性,成為包容涵納的一個載具。這樣才能讓那樣的民族觀存活得更好。因為在這種的國族概念下,「台灣」「中華」才會成為進步涵納的「國」,而不是用來排除打擊的工具。

事實上,台灣的歷史經驗是很能與這種國族觀相容的。從原住民族到各代的移民、殖民,「台灣人」不都一起相處?而不論你我的史觀有多少差異,都在這部中華民國憲法的民主體制下共同生活更同成長。

國族國家民族,本來就是「建構」出來的觀念,能拗能講能用,能讓人民幸福社會進步團結,就是好的觀念。

 

 


台長: 布魯斯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