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29 10:07:28| 人氣1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那種魅人的目錄學─《遠山堂曲品、劇品》生產意識略論稿(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四、題旨‧小結

歸結前述觀點,祁彪佳《曲品》、《劇品》的成書,是祁彪佳生活品味的表達,同時也印證著時人品鑑的問學與生命風格。(註一)就戲曲觀而言,《曲品》、《劇品》在浙東證人會社講思想風潮的分支背景中,同時表現了給予品評之必要。

較之劉宗周對於戲曲價值的否定立場,陶奭齡的觀點具有較大的彈性;但是,在客觀的觀察中,陶奭齡也就不得不承認戲曲教忠教孝的功能實際上匯聚於內容題旨緊扣忠孝關目的劇作之中。前引《小柴桑喃喃錄》中,陶奭齡一抒「欲第院本作四等」之志的同一段文字裡,依然不得不對「於風化有虧」的劇目加以批判:

…若夫《西廂》、《玉簪》等諸淫媟之戲,亟宜放絕,禁書坊不得鬻,禁優人不得學,違者痛懲之,…(註二)

僅就該段文字,依然可以看出陶奭齡對於戲曲誨人之神效加以肯定,然畢竟還是與劉宗周一同,以「風教」觀點作為戲劇觀之先行前導。從此一現象旋身檢視祁彪佳《曲品》、《劇品》的創作意識,至少可以獲得以下兩端初步結論。

祁彪佳認同陶奭齡之戲劇觀,承認關乎風教之戲曲具有淳風厚俗之大效。以此信念為前提,立時就有對於戲曲作出批判品評的必要。亦即就是決斷孰優孰劣之必要。(註三)這是哲學思想與文學批評產生貼近與聯繫的結果。但是,正如同一劍雙刃,祁彪佳傾向文學的審美意識必然使她在從事戲曲品評之時採取更為客觀公允的觀點。

不能忘記,澹生堂藏書之始石原於一種深刻的文學愛好與品味。這樣一種品味同時牽繫了展現在張岱、祁彪佳身上所謂吟風弄月,關於生活之優雅的遊戲性格。在前引劉宗周與陶奭齡之辯以外,這何嘗不是一時偃然的哲學風氣與文學批評的貼近聯繫之下,純粹的「愉悅」與知識、思想的另一種交鋒與折衝?

因此,自各種客觀條件觀察,祁彪佳作《曲品》、《劇品》以補呂天成《曲品》之不足的原意,斷斷不會只是「所見新舊諸本,蓋倍是而且過之」(註四)而已。就祁彪佳所浸淫的生活情趣與學術風尚而言,祁彪佳不可能採取一種單一的批評判准對於諸劇作出品鑑。於是,在前述文學品味與哲學思辯交互作用之下,是以有祁彪佳如是之言:

不之夫予之品也,慎名器,未嘗不愛人才。(註五)

首節所引祁彪佳自述其《曲品》、《劇品》之品鑑持論與呂天成《曲品》之殊異,其為較諸兩者之果,又何嘗不是不得不然之因?


註釋:

一、關於祁彪佳其人,目前為止除見諸群書之傳以外,主要的認識還來自於《寓山注》以及未讀畢的《祁忠敏公日記》;在搜尋陶望齡、奭齡兄弟資料時,遂驚覺前此遺露了對於祁彪佳詩文的關注。更憶及陳平原先生《當年遊俠人》書中援引傳主詩文豐盈、外爍其論述之瀟灑情調。
對於祁彪佳「品鑑」的生命風格之說,的確需要更多的材料以為旁證。

二、陶奭齡,《小柴桑喃喃錄》,明崇禎(1628-1644)吳寧李為芝校刊本。卷上,頁六五。

三、對於戲曲內容、形式之優劣,祁彪佳的觀點與判准顯然要比陶奭齡更加具有彈性,容後再述。

四、祁彪佳,《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六‧遠山堂曲品‧曲品敘》,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頁五。

五、同註四。


參考資料:

祁彪佳,《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六‧遠山堂曲品‧曲品敘》,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

祁彪佳,《甲乙日曆》,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9。

祁彪佳,《祁彪佳文稿》,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

邱瓊慧,《祁彪佳戲曲理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陶奭齡,《小柴桑喃喃錄》,明崇禎(1628-1644)吳寧李為芝校刊本。

張岱,《琅環文集》,湖南:岳麓書社,1985。

張岱,《越中三不朽圖贊》,紹興:紹興印書局,1908。

劉宗周,《劉子全書》,台北:華文書局,1969。

潘錫恩 輯,劉宗周,《乾坤正氣集卷四一一–四二○‧劉子文編》,台北:環球,1966。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台北:聯經,1995。

孫中曾,〈王國維與祁彪佳–論哲學、心學與劇曲的審美意識〉,《古典文學》,十三卷,1995。

台長: 石牧民
人氣(1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