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6-10 03:37:46| 人氣2,2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重返美好年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從來不覺得強托特陶(「二見鍾情」、「第三類奇蹟」)和布萊特雷納(「尖峰時刻」、「紅龍」)是多優秀的導演。但當我一連兩天看了他們的「扭轉未來The Kid」及「扭轉奇蹟The Family Man」之後,小小感動(出乎我意料)之餘,不由得懷念起好萊塢黃金年代的那些黑白老片,像是劉別謙1940年的「街角的商店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及法蘭克凱普拉1946年的「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

「風雲人物」是每年聖誕節美國一定會播的應景電影,描述因生意失敗而萬念俱灰的喬治(國民影帝詹姆斯史都華飾演)在平安夜決定自殺,後來經由天使點化,瞭解自己的重要性。翌日,曾經受他幫助的人奇蹟似地同時出現合力助他度過危機。導演法蘭克凱普拉在「風」片中呈現的是一個極度理想(近乎Naive…也許是戰後環境使然吧)的天真年代,即使現今的觀眾會覺得那種濫情美好年代早已不復存在;即使曾經以為真的遍地黃金的美國夢已因世紀末資本主義萬歲隨之而來的文化強殖入侵與美國軍隊的窮兵黷武而驚醒,影迷如我仍乖乖的守候在電視機旁,看著一播再播的黑白老片,遙想那個我永遠沒機會親身經歷的溫情年代。

於是,只要美國還存在,好萊塢就永遠不會垮台;只要好萊塢繼續製作那些意識型態保守、卻能輕易感動人心的小品(即使回想起來,自己的眼淚還掉得真廉價),就永遠有基本觀眾。最近的電影中,「讓愛傳出去Pay It Forward」是失敗的例子;而這兩部「扭轉XX」則是較優質的。

我常在想,何以跨越了半世紀,好萊塢依舊執迷於這類關於道德、贖罪的題材,莫非是諸位片廠大亨夜路走多了害怕會碰到鬼?既然無能力做實質方面的補償,只有藉影片心理治療(順便賺錢)?君不見莎莉波特的「縱情四海」就偷偷地挖苦好萊塢大亨(猶太人)是失去宗教/人生信仰的悲劇生還者!

在這兩部「扭轉XX」裡,導演不約而同地讓故事主人翁經歷另一種可能的生活,讓主人翁重新思考,如果當時怎麼樣,現在會如何;當時不怎麼樣,現在又會如何。當然好萊塢的編劇們不是奇士勞斯基,他們的道德焦慮僅止於提出問題而已,接下來限於商業考量,注定甜膩討好附帶一絲絲譁眾取寵的自省(反正觀眾買帳)。

於是,我們看到布魯斯威利與尼可拉斯凱吉一開始都是討人厭的工作狂、金錢主義者。隨著他們的自我探索之旅,他們重新擁抱家庭價質、重新肯定愛的力量,當然也漸漸贏得銀幕前觀眾的認同。伴隨這場發現之旅的是一些神奇的卻也陳腔濫調的人事物。例如兩部片都有引領迷途主人翁的正面女性伴侶(「扭轉未來」裡的Emily Mortimer及「扭轉奇蹟」的蒂亞里歐妮);狗狗自然也是一個美滿家庭不可缺少的成員;而神奇經歷必須要編出一個富創意並具說服力的解釋:「扭轉未來」以科幻形式置老中青三代的布魯斯威利於同一時空,並以一台紅色玩具飛機作為連結。可惜的是,那個飛越好萊塢的伔長片頭暴露了導演的不知節制與技窮(這方面以「阿甘正傳」片尾那根羽毛最為高明);而「扭轉奇蹟」則採取較合理的南柯一夢方式,讓主人翁一覺醒來之後起而行去追回他失落的過去。還有還有,要期望在這類電影中聽到創意十足的音樂幾乎是天方夜譚!「扭轉未來」找來擅搞溫情的馬克謝曼(「西雅圖夜未眠」、「心靈點滴」)作他那一百零一首溫情小調;「扭轉奇蹟」則略勝一籌地找來最近作品稍嫌犯濫的丹尼艾夫曼(「蝙蝠俠」、「決戰猩球」)…嗯,大師是沒什麼突破啦,但片中幾段運用人聲塑造神秘空靈感的片段,意外勾起我超級喜歡的「剪刀手愛德華」的美好回憶……。

於是,作為一個影迷,一個老是批評好萊塢意識型態陳腐保守的影迷,我很矛盾地決定閉嘴。因為,這兩部稍嫌陳腐、稍嫌保守的標準好萊塢產品讓我的思緒飄回我那已然蒸發的純真年代;那是在老舊戲院裡,一群觀眾隨著黑白影像又哭又笑的久遠年代;提姆波頓還沒被體制收編、丹尼艾夫曼還不是太有名、偷人家東西的薇諾娜瑞德還是純情美少女,他們三人合作出非常精彩的變種溫情寓言 – 「剪刀手愛德華」的年代;高三午後,難得擺脫各式各樣模擬考壓力,放鬆自己墜入電光幻影目眩神迷的年代……。

台長: Ryan
人氣(2,2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拼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親密‧性‧關係
此分類上一篇:我不是百視達派來的!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