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院大多時候都是被美商霸住。然而吃膩了重口味之後,偶爾得換換菜色,幸好我們有SUN MOVIE和CINEMAX。什麼,倒台了?什麼?找不到!被蓋台嗎?於是,只得不情願地踏入百視達與亞藝影音,搜尋沒機會排上院線的首輪光碟。
˙《伴我一世情》The Portrait of a Lady
中龍(春暉)剛發行的《伴我一世情》其實是1997年的電影。春暉當年大張旗鼓宣傳《伴我一世情》,並預計作為早已停刊的首映雜誌國際中文版創刊號的首映電影,最後卻從電影版廣告裡黯然消失,原因不明。1998年的某月某日,《伴我一世情》悄悄在CINEMAX及衛視西片台同時播映。
如果喜歡《純真年代》或《慾望之翼》這類古裝文學劇,應該也會喜歡這部改編自亨利詹姆斯原著的電影!我真的是為亨利詹姆斯書中一再闡述的「國際主題」著迷不已。無論是長篇作品如《鴿之翼》、《仕女圖》或《金缽》,或是中短篇小說集(桂冠出版)裡的《黛西米勒》,歐洲人(舊勢力的凋零世故)總是對抗著美國人(一股純真的精神);而聖潔善良的黛西、富家女米莉(據說原型來自作者那純真卻早逝的表妹)或伊莎貝兒,原來都是亨利詹姆斯建構的純真世界裡的典型代表!珍康萍過度的創意改編,特有的獨立女性特質讓本片顯得現代感十足。只可惜了原著中相當重要的摯愛—伊莎貝兒表哥的戲份大減,讓最後的生離死別硬是少了些力道!
˙《致命交易》The Claim
曾經入圍柏林影展正式競賽的《致命交易》The Claim已在台發行DVD了,千萬別因為這個可怕的片名而放棄本片唷(不過還算符合劇情啦)。英國導演麥可溫特波頓的電影算是品質保證,他的風格不定,早期《蝴蝶女之吻》是女同志愛情片;《奇異果夢遊仙境》展現平凡倫敦裡動容的平凡人生;《烽火驚爆線》以簡單故事深度書寫薩拉耶佛的戰火人生,而我則是偏愛改編哈代經典的《裘德悲歌》(CINEMAX譯名,衛視則譯成《絕戀》)。
熟知哈代的人都知道,他的作品不外情感的背叛、人性與道德的掙扎、救贖與自我懲戒,波蘭斯基的《黛絲姑娘》及約翰史萊辛傑的《瘋狂佳人》都曾經令我看完後久久不能自己)。而《裘德悲歌》那凜冽的尾聲,那卑微的命運,讓我當時一看完嫌不過癮,再倒帶連看兩次。這回《致命交易》是溫特波頓第二次改編哈代小說(《嘉蘭德市長》),背景改成拓荒時期的美國西部。《致命交易》角色眾多,故事不如單純描述表兄妹曲折戀曲的《裘德悲歌》凝聚,以致彼德穆蘭選擇自毀的轉折缺乏衝擊性、小情侶莎拉寶莉與衛斯班特利的愛情描寫得也不夠細緻,幸好苦命棄婦娜塔莎金斯基與豪氣情婦蜜拉喬娃維奇比較有被照顧到,表現也夠出色。
˙《毛髮》Hair
《毛髮》這部經典終於發行台版DVD了!這是捷克導演米洛斯福曼繼《飛越杜鵑窩》大成功之後的作品,距今也二十多年了。《毛髮》改編自百老匯Musical,片名其實是有含意的:如同後來主角從軍後所穿的軍服般,都是一種制度的象徵,剪了頭髮,穿上制服,大家都一樣,個體存在的意義只剩下編號(當過兵的尤其有感覺),也因此影片的結尾顯得格外具說服力(不透露)!影片裡充斥七0年代俗俗的流行歌,尤其是ABBA幾首芭樂歌真的好聽到會流耳油。
米洛斯福曼的《阿瑪迪斯》、《情色風暴1997》、《月亮上的男人》是傳記片;《飛越杜鵑窩》是社會寫實片;《爵士年代》則懷舊充滿鄉愁(某種程度類似勞伯阿特曼的《堪薩斯情仇》及伍迪艾倫的《那個時代》,可視為米洛斯福曼個人的私電影),這些作品其實都在闡述同一個主題:個體生命在巨大體制下的掙扎!爭議性人物例如《飛》片桀傲不馴的傑克尼克遜,基本上和《月》的金凱瑞、《阿瑪迪斯》的湯姆哈斯(阿瑪迪斯)、《情色風暴1997》的伍迪哈理遜全是一個樣,都在不停地抗爭…,即使徒勞無功;就連《爵士年代》都有一個黑人天才鋼琴師企圖挑戰種族偏見而導致悲劇結局。至於《毛髮》則有個一頭亂髮嬉皮打扮的陽光男孩崔特威廉斯,大唱大跳反戰歌舞秀,頗有七0年代版《猜火車》伊旺麥奎格的不羈風采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