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01 02:40:48| 人氣3,4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則台北愛情故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關於《向左走向右走》及《十七歲的天空》,這兩部把台北拍得夢幻無比的童話電影,雖然影片本身成績實在差強我意,但假如每年台灣能多拍幾部這類為了「賺錢」而拍的商業電影,對整個台灣電影市場應該仍算是好事,畢竟演員有戲演,幕後人才有工作接,總是好的。而且最好能走出台北,期待接下來能看到發生在東部、嘉南平原、墾丁的愛情故事。

以下三部國片,也許在技術上有許多瑕疵,也許受限資金問題而在許多層面處理粗糙,但劇本所呈現的清新創意,總算還能為凋零的台灣電影工業射進一線曙光。


˙《愛情靈藥》Better Than Sex
《愛情靈藥》是一部有野心有企圖,卻因導演在技術執行面上的生澀(尤其表演的參差不齊),而弄得一團亂的潛力作品。蘇照彬從《運轉手之戀》開始,迴圈般的敘述方式就很令我著迷,他首度當上導演的《愛情靈藥》,其實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拼圖電影」。故事觀點一再變換,時序也被打散,在蘇照彬頑皮地來回擺弄中,我們漸漸釐清頭緒——即使蘇照彬的導演功力,明顯應付不來這般生龍活虎的節奏轉折。

整個故事繞著性、愛、陽具崇拜戀物癖、屎尿等賣座元素打轉,還三不五時迸出一些無厘頭且極度生硬刻板的陳腔濫調——所有的「惡」(三個混混因為武士刀而高潮;從良的AV女優煩惱自己的過去;林祖狀因為尺寸問題求助A書而忽略身旁伊人)都源於淫邪的「性」,必唯有「愛」,才能帶來救贖,進而昇華。當蘇照彬微妙地逐漸洩漏「愛」這個原點之後,《愛情靈藥》於焉衍生出如《運轉手之戀》的宿命性震撼與感動。好吧,衝著這份力道,也許該原諒他在《雙瞳》片尾以「有愛不死」四字箴言草草收場的瑕疵。


˙《台北二一》Taipei 21
《台北二一》從片名、題材、故事內容、甚至是影片的幕後班底,都很容易讓我們把它跟楊德昌的《一一》聯想在一起(不過我覺得故事較像《獨立時代》)。跟楊導的處女作《扣扳機》一樣,《台北二一》的登場人物還是不少,每個角色都很精緻地被賦予了一份象徵性意義,而這份象徵,涵蓋著楊導企圖以影像,為千禧年的台北留下記錄的野心。

比起《扣扳機》的紛亂,《台北二一》這回節制地把故事聚焦於一對交往七年的平凡男女,在分手後的七天發生的點點滴滴。阿宏(蔡信弘)在退伍後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就在事業還未起色的時候,小瑾(林孟瑾)卻因為早工作了兩年而竄升為上司的得力助手。然後,兩人間的摩擦逐漸拉大,甚至為了購屋還是留學,在小吃店裡大吵…。這些生活化的遭遇,我們應該很熟悉吧。101大樓、華納威秀這兩幢年輕的指標性建築物,讓小瑾居住的破舊平房及阿宏租賃的前色情賓館的存在,顯得怪異而尷尬,然而這股不協調的感受,卻正是對他倆(或說台灣年輕一代)心態的生動映照。因此,披著薄薄一層偶像劇面紗的《台北二一》(我覺得《台北二一》有著台式偶像劇的商業潛力),最容易觸動台灣觀眾的優勢,應是那份以影像紀錄台北的一景一物,細緻地捕捉了台北都會男女的日常作息、舉止動作的誠懇吧。

整個故事中最讓我感興趣的,其實是小瑾那種有點瞧不起自己出身的矛盾心態(這群家庭成員的表現為本片加分不少),而這也正是許多台北中產階級的縮影。只可惜這部份在《台北二一》裡著墨並不多,我嫌看得不過癮哩。

也許小瑾一切以自我為最高指導原則的性格設計,只是為了強化阿宏的純真可愛吧?至於環繞著他倆的登場人物中,戲份較重的王姐(王琄)及阿宏房東(馮翊剛)暗示著這對戀人將來婚姻生活最糟的下場;只想擁有戀情中最美好的一段(熱戀),卻不願意承擔不完美收場的王總(毛學維),其實正在解構日劇式浪漫,為影片下一個現實而無奈的註腳。至於小瑾家人最後的分崩離析,雖然達到了寓言(象徵)式的戲劇性(這部份又讓我想起《獨立時代》跟《麻將》,每個角色都必須出現一個「結局」),卻還是少了《一一》那般渾然天成。

佔戲不少的日本客戶中島(藤井俊充)那股「覬覦」阿宏的「美」、「純真」的心態,給我的感覺是有點彆扭,感覺偷渡了一點同志情感。至於透過中島對台灣的感情,來緬懷舊時代舊事物與不變的真感情,就不免讓影迷把本片跟《一一》串連在一起,成為《一一》裡NJ跟日本客戶交心、跟舊情人前緣再續的延伸了。中島為了父親的心願來到台北,不惜代價要買下一間老式別墅;中島批評中影文化城假假的、過份開發的九份也讓他失望……接下來,阿宏的一番金錢至上論,讓這場爭執所要偷渡的訊息豁然開朗了起來。原來,《台北二一》不只在講台北、在談台灣,楊導還要順便談台灣電影的過去與現在!而過去的種種與現在、到未來,最重要的是「人要懂得珍惜」。那輛代表著「珍惜」的摩托車,從被拖吊、粉身碎骨到後來平白得到一台新的卻又發生車禍……故事的最後,騎機車的阿宏改搭捷運,去見把老房子重新粉刷過的小瑾,兩人都換了一種新的生活態度,也許這個日劇般幻夢明亮的收場,正象徵著台灣電影工作者不被擊敗的的樂觀與天真吧!


˙《五月之戀》Love of May
從《愛你愛我》、《藍色大門》到《五月之戀》,吉光影業顯然已經為台式青春偶像劇作出另一番銀幕定義。格局一部比一部深邃,從青春題材中營造極具生活感的戲劇性高潮,從兩性、成長、到這次藉由跨國界的網路、流行文化來談半世紀的鄉愁,原來言之有物的精良偶像劇不只是在畫面質感上日劇化,不只是角色造型、布景陳設的偶像夢幻化,相較小成本的《愛情靈藥》及《台北二一》,拿了一千萬輔導金的中、台合製產品《五月之戀》這回算計更精密了。窗明几淨的布景陳設原來搭配了精心設計的置入性行銷(從五月天本身到手機、泡麵),聰明的劇本更利用了中、台曖昧了半世紀的政治氣候及網路的無遠弗屆特性,製造出極有意思的對比。最重要的是,劇本巧妙地把五月天跨越台灣海峽的偶像魅力安插進這個故事裡,讓這個台灣流行樂界的ICON擔當穿針引線的重要工具(這部份比在《尋找周杰倫》片末驚鴻一瞥現身的周杰倫高明)。而稍稍有戲份的石頭與弟弟阿磊(陳柏霖)的幾場對手戲,起初我還以為只是為了應付五月天迷(ㄠ出五月天跟阿磊的關係)的過場戲,但很難得地,徐小明清淡而毫不做作地拍出了兄弟情深的感動。

網路、流行音樂、傳統戲曲,在這個劇本中被運用成兩岸三代的情感聯繫工具,也許有人會覺得刻意,也許有人覺得片中一提在提「五月雪」什麼的,實在過份甜膩夢幻,我倒覺得這份以景傳情,用得雖匠氣卻也夠精彩(阿磊家裡貼封條的設計就很有趣;相約誠品見面那段則拖得稍久)!而台灣電影一直以來正是少了這麼一個明亮而商業的元素,來振奮觀眾兼製造商機呀。三義畫室風情、老街鐵道及油桐花落的雪白繽紛美景,原來可以不只存在於7-11或烏龍茶等廣告中,原來可以活潑地蘊生成一股直刺人物內心情感的象徵與寄託。

阿磊與瑄瑄兩個角色涇渭分明的背景差異(文弱台灣男生Vs習武中國女生),也衍生出一股俏皮的趣味性。至於藉著瑄瑄詮釋京劇「四郎探母」,(她可是番邦的鐵鏡公主呢),傳遞出已逝的台灣爺爺(精彩的田豐)欲走還留的矛盾心境,同樣是一記高招。可惜,這部份的餘音繚繞,到了尾聲卻是後繼乏力。也許是前三分之一的台灣部份太過鏗鏘有力,導致阿磊跟瑄瑄在東北的相遇竟乏味了起來。三義的油桐花化為哈爾濱的漫天大雪,視覺上也許營造出一股地域上的蒼茫,卻未能如網路、五月天(連一本〈搖滾本事〉都能包藏爺爺對未謀面孫女的牽掛)這兩個先前被充分運用的元素,成功營造出時間、空間轉換的感受(阿磊的日記體旁白完全沒發生作用)。而尾聲的遞交油桐花畫高潮戲,雖是應劇情所需,卻只是畫蛇添足的敗筆了。

因飾演《天龍八部》的王語嫣而走紅的清麗小佳人劉亦菲,表現未如我預期的搶眼,除了她跟陳柏霖間的化學作用不如《藍色大門》的桂綸美精彩外,她的明星特質不如章子怡明亮,就跟董潔一樣,要走上國際顯然還有一大段距離。倒是嘟嘟噥噥彎腰駝背的陳柏霖,表現仍一貫的清新自然,尤其以好不容易識破劉亦菲東北身份的那場戲表現最是精彩。

還要一提的是,特別客串的阿亮跟舜子,一口刻意怪腔怪掉的台灣國語,也許會有觀眾覺得好笑,我卻覺得做作不自然極了;反而阿磊跟瑄瑄互學對方口音那段生活化、自然多了。


台長: Ryan
人氣(3,4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拼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就是愛作夢
此分類上一篇:《淨琉璃》《黃昏清兵衛》&《盲劍俠》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