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店員》與《愛在黎明破曉時》對我來說不但經典,甚至已達到「CULT」的地步;而霍爾哈特萊獲得1998年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的《亨利,你這個大笨蛋》,在我心中則是僅次於《瘋》與《愛》,同樣「CULT」得閃耀璀璨的美國獨立極品電影。
霍爾哈特萊大概是繼賈木許之後,最擅長刻畫廢柴無聊人生的美國導演。他在1989年導出一鳴驚人的處女作《不可信之事實》之後,短短三年內就交出《關於信任》、《簡單之人》另兩部描繪當代美國平民無聊生活的寫意詩篇。哈特萊早期電影中的常客包括Martin Donovan、Matt Malloy、羅馬尼亞女星Elina Löwensohn及去年香消玉殞的Adrienne Shelly,都因他的電影而成為九0年代美國獨立電影的ICON級人物。就連法國影后伊莎貝雨蓓,都曾經在《業餘者》軋上一角哩。
哈特萊的筆觸是如散文般散漫寫意的,然而在不經意的冷漠之後,那種匪夷所思卻又一觸即發的激情與幽默,卻又讓我久久無法忘懷。公認是他最好作品的《亨利,你這個大笨蛋》,表面上是嘲諷美國當代社經文化的小品之作,卻極不尋常地拉出尖銳而廣闊的史詩厚度。我永遠記得那場亨利坐在馬桶上的「挫賽」求婚,以及最後的機場奔跑…,那幾乎是我的九0年代,最最美妙的影像記憶之一(就跟《愛,上了癮》中喬伊羅倫亞當斯那聲鼻音厚重的「Holden」一樣)。
《亨利,你這個大笨蛋》之後,哈特萊創作風格漸轉冷僻星系,即使對於大部分影展觀眾來說,亦難以入口,以極低預算拍成的科幻近作《The Girl from Monday》即是一例。近年旅居德國的哈特萊,似乎不再如自己早期作品那樣,專注去開發角色間的有趣關係。或許他更在意的,是如何去建構他自編自導的,「獨一無二」的個人宇宙。
我本以為,哈特萊這回是為了挽回人氣也挽回影迷,才會像是舉辦同學會般,號召《亨利,你這個大笨蛋》的原班人馬(包括當年初登銀幕演出亨利之子的小童星Liam Aiken),以及新加入的傑夫高布倫、莎芙蓉巴洛、柏林金熊獎《愛無止盡》成人片女星希貝凱柯立,以及早期班底Elina Löwensohn等人,眾星拱月為素有美國獨立電影女王美譽的帕克波西(在《亨利,你這個大笨蛋》飾演菲格林)抬轎演出續集《誰才是大笨蛋》。
結果,我顯然把哈特萊給想簡單了。《誰才是大笨蛋》根本不是一部資源回收的續集電影。十多年前,終日說大話的亨利承租格林家的地下室,從此改變了賽門與妹妹菲的命運。如今,菲與亨利的兒子十四歲了。某日菲卻被CIA特工告知,當年因為誤殺垃圾鄰居而逃往他國的亨利,可能懷著影響國際情勢的重大秘密。菲於是與CIA達成協議,她橫跨歐亞幫CIA尋夫並完成國安任務,而CIA必須釋放當年因為幫助亨利逃跑而身陷牢獄的賽門…。《誰才是大笨蛋》並非尋常的美式驚悚推理電影,而是一場屬於哈特萊「個人獨特解讀版本」的「神鬼認證式」間諜任務。哈特萊再次玩轉、顛覆了影迷們的期待。
哈特萊自然是懷著「推翻自己」的野心,來構思這部代表他創作生涯高峰作品的續集。然而,《誰才是大笨蛋》這樣大費周章地橫跨歐亞,在瀰漫著推理懸疑電影的復古氣味(亨利最後的現身則是非常卡洛李《黑獄亡魂》式的)中,卻又冷不防無厘頭起來的推翻方式,只是讓我感覺有種被擺了一道烏龍的無力。
《亨利,你這個大笨蛋》永遠在我的九0年代電影記憶中,佔有指標性的地位。然而我必須奉勸所有對《誰才是大笨蛋》懷抱著期待的影迷們,最好還是不要嘗試這部詭異的續集,以避免期望落空後,那重重來襲的空虛感。或許,《誰才是大笨蛋》本來就只是一部採用了《亨利,你這個大笨蛋》裡的角色名稱與性格的另一部電影。勇氣十足,但想必不會有太多觀眾買帳(理由就跟大衛林區的新作《內陸帝國》差不多)。
不過,根據《誰才是大笨蛋》最後呈現開放的結尾態勢來推敲,或許「亨利三部曲」的第三部,幾年後的某一天,會突然冒出來。你問我到時會不會想看,如果十年後真的拍出來了,我當然還是非看不可吧,這就是犯賤影迷的宿命呀。
附記:
‧《誰才是大笨蛋》將於本屆金馬影展中播映,相關資訊如下:
http://www.goldenhorse.org.tw/gh_main/prog-c-1-cont.aspx?id=f-07-070&sec=s-07-03-2
‧2007金馬影展完全推薦片單:
http://www.wretch.cc/blog/davidlean&article_id=8765789
http://www.wretch.cc/blog/davidlean&article_id=876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