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1-02 00:51:47| 人氣1,32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法義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法義

  1.欲行大乘無上法。  2.樂見多寶佛。    3.樂見釋迦佛。

  4.樂見分身諸佛。    5.樂得六根清淨者。 6.當觀東方淨土普賢行。

  初觀42

  1.普賢菩薩身量、音聲、色像、無邊。  2.象六牙七支跓地。

3.七支下生七蓮華。       4.象色七白,頗梨雪山不得為比。

  5.象身長450由旬,高1400由旬。    6.六牙端有六浴池。

  7.一一浴池中生14蓮華。           8.其華開敷如天樹王。

  9.一一華上有一玉女。          10.顏色紅輝過天女。

11.手中自然化五箜篌。         12.一一箜篌有500樂器以為眷屬。 

  13.500各類禽皆眾寶色生花葉間。

  14.象鼻有華,其莖如赤真珠色,其華金色含而未敷。

  15.至心諦觀思惟大乘,心不休廢。16.見華即開金色金光。

  17.其蓮花臺是甄叔迦寶。      18.妙梵摩尼以為華鬘。

  19.金剛寶珠以為華鬚。        20.見有化佛坐蓮花臺。

  21.眾多菩薩坐蓮花鬚。        22.化佛眉間亦出金光入象鼻中。

  23.從象鼻出、入眼,再入耳,再出照象頂上,化作金臺。

  24.象頭上有三化人,一提金輪,一持摩尼珠,一持金剛杵,舉杵擬象,象即能行。

  25.腳不履地,躡空而游,離地七尺,有印文。

  26.印文中千輻轂輞皆悉具足。   27.一一輞間生一大蓮華。

  28.此蓮華上生一化象。         29.亦有七支隨大象行。

  30.舉足下足生七大象以為眷屬。 31.隨從大象,鼻紅蓮華色。

  32.上有化佛放眉間光,其光金色如前,入鼻中,再入眼,再入耳入頸上,漸至象背,化成金鞍七寶校具於鞍四面,有七寶柱眾寶校飾以成寶臺。

  33.臺中有一七寶蓮華,其蓮華鬚百寶共成。臺是大摩尼,有一菩薩結跏趺坐,名為普賢菩薩。

  34.身有如白玉「色」五十種光,「光」五十種色以為項光,身諸毛孔流出金光,金光端無量化佛,諸菩薩以為眷屬。

  35.安庠徐步,雨大寶華,至行者前。

  36.象開口於牙上諸池玉女鼓樂絃歌,其聲微妙讚大乘經。

  37.行者復誦甚深經典,遍禮十方無量佛,禮多寶塔及釋迦,並禮普賢及諸大菩薩。

  38.誓言應見普賢,示我色身。

  39.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行懺悔法,誦大乘經,思大乘義,念大乘事,

     恭敬供養大乘,視一切人如佛,諸眾生如父母想。

  40.普賢於眉間放大人相白毫光明,身相端嚴,如紫金山,自諸毛孔放大光明,照其大象,令作金色。一切化象,亦作金色,諸菩薩亦作金色,光照東方無量世界皆同金色,十方皆如。

  41.一一方有一菩薩,乘六牙白象如普賢,如是十方無量。

  42.十方同說大乘經法。

普賢意涵

普廣細彌

賢聖難全

普法界虛空

賢聖皆有願

普羅12眾生

賢聖同依佛

普入眾生心行

賢聖學佛儀軌

普度眾生

賢聖讚歎

普平等慈攝

賢前伴悲拔

普福功德十願

賢聖有為相離

普法界佛儀軌

賢聖解脫頓法

普天同慶

賢聖吉祥

普眼一瞻視

賢聖即進階

普不空福功德

賢聖無為法空

普現億剎示分身

賢聖隨行能問法

普行威神立法幢

賢聖禮佛共護持

普心知()()

賢精進()()

 

附錄:《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宋元嘉年曇無蜜多於楊州譯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九冊 No.277    中華電子佛典 CBETA《佛教經典圖書館。佛經電子書 Sutra Buddhism Book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大林精舍、重閣講堂。告諸比丘:「卻後三月我當般涅槃。」

尊者阿難。即從座起。整衣服,叉手合掌。遶佛三匝,為佛作禮。胡跪合掌,諦觀如來。目不暫捨。長老摩訶迦葉。彌勒菩薩摩訶薩。亦從座起。合掌作禮,瞻仰尊顏。

時三大士異口同音。而白佛言:「世尊。如來滅後。云何眾生起菩薩心。修行大乘方等經典。正念思惟一實境界?云何不失無上菩提之心?云何復當不斷煩惱、不離五欲。得淨諸根,滅除諸罪。父母所生,清淨常眼。不斷五欲,而能得見諸障外事?」

佛告阿難:「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昔在耆闍崛山及餘住處。已廣分別一實之道。今於此處。為未來世諸眾生等。欲行大乘,無上法者。欲學普賢行。普賢行者。我今當說其憶念法。若見普賢及不見者。除卻罪數。今為汝等當廣分別。」

阿難。普賢菩薩。乃生東方淨妙國土。其國土相。法華經中已廣分別。我今於此略而解說。

阿難。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八部一切眾生。誦大乘經者。修大乘者。發大乘意者。樂見普賢菩薩色身者。樂見多寶佛塔者。樂見釋迦牟尼佛及分身諸佛者。樂得六根清淨者。當學是觀。此觀功德,除諸障礙。見上妙色。不入三昧。但誦持故。專心修習。心心相次。不離大乘。一日至三七日。得見普賢。有重障者。七七日盡,然後得見。復有重者;一生得見。復有重者,二生得見。復有重者,三生得見。如是種種業報不同。是故異說。

普賢菩薩身量無邊。音聲無邊,色像無邊。欲來此國。入自在神通。促身令小。閻浮提人三障重故。以智慧力化乘白象。其象六牙,七支跓地。其七支下,生七蓮華。象色鮮白。白中上者。頗梨雪山不得為比。身長四百五十由旬。高四百由旬。於六牙端有六浴池。

 一一浴池中生十四蓮華。與池正等。其華開敷,如天樹王。

 一一華上有一玉女。顏色紅輝,有過天女。手中自然化五箜篌。一一箜篌。有五百樂器以為眷屬。

有五百飛鳥。鳧鴈鴛鴦,皆眾寶色。生花葉間。象鼻有華。其莖譬如赤真珠色。其華金色,含而未敷。見是事已。復更懺悔。至心諦觀,思惟大乘。心不休廢。見華即敷,金色金光。其蓮華臺,是甄叔迦寶。妙梵摩尼以為華鬘。金剛寶珠,以為華鬚。見有化佛坐蓮華臺。眾多菩薩坐蓮華鬚。化佛眉間。亦出金光,入象鼻中。從象鼻出,入象眼中。從象眼出,入象耳中。從象耳出,照象頂上。化作金臺。其象頭上,有三化人。一捉金輪。一持摩尼珠。一執金剛杵,舉杵擬象。象即能行。腳不履地,躡虛而遊。離地七尺。地有印文。於印文中。千輻轂輞,皆悉具足。

 一一輞間生一大蓮華。此蓮華上,生一化象。亦有七支。隨大象行。舉足下足。生七千象以為眷屬。隨從大象。象鼻紅蓮華色。上有化佛,放眉間光。其光金色。如前入象鼻中。於象鼻中出,入象眼中。從象眼出,還入象耳。從象耳出,至象頸上。漸漸上至象背。化成金鞍。七寶校具。於鞍四面,有七寶柱。眾寶校飾,以成寶臺。臺中有一七寶蓮華。其蓮華鬚,百寶共成。其蓮華臺,是大摩尼。

    有一菩薩結加趺坐。名曰普賢。身白玉色五十種光。光五十種色以為項光。身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無量化佛。諸化菩薩以為眷屬。安庠徐步。雨大寶華至行者前。其象開口。於象牙上。諸池玉女鼓樂絃歌。其聲微妙。讚歎大乘一實之道。行者見已。歡喜敬禮。復更誦讀甚深經典。遍禮十方無量諸佛。禮多寶塔及釋迦牟尼。並禮普賢諸大菩薩。

    發是誓言:若我宿福應見普賢。願尊遍吉。示我色身。作是願已。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行懺悔法。誦大乘經。讀大乘經。思大乘義。念大乘事。恭敬供養持大乘者。視一切人猶如佛想。於諸眾生如父母想。

    作是念已。普賢菩薩。即於眉間放大人相白毫光明。此光現時。普賢菩薩身相端嚴。如紫金山。端正微妙。三十二相皆悉備有。身諸毛孔放大光明。照其大象令作金色。一切化象亦作金色。諸化菩薩亦作金色。其金色光。照于東方無量世界。皆同金色。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爾時十方面一一方。有一菩薩。乘六牙白象王。亦如普賢等無有異。如是十方無量無邊滿中化象。普賢菩薩神通力故。令持經者皆悉得見。是時行者。見諸菩薩。身心歡喜。為其作禮。白言:大慈大悲者。愍念我故。為我說法。說是語時。諸菩薩等異口同音。各說清淨大乘經法。作諸偈頌讚歎行者。是名始觀普賢菩薩最初境界

    爾時行者。見是事已。心念大乘。晝夜不捨。於睡眠中。夢見普賢為其說法。如覺無異。安慰其心。而作是言:汝所誦持。忘失是句。忘失是偈。

    爾時行者。聞普賢菩薩所說,深解義趣。憶持不忘。日日如是。其心漸利。普賢菩薩。教其憶念十方諸佛。隨普賢教,正心正意。漸以心眼見東方佛。身黃金色。端嚴微妙。見一佛已。復見一佛。如是漸漸。遍見東方一切諸佛。心相利故。遍見十方一切諸佛。見諸佛已。心生歡喜。而作是言:因大乘故。得見大士。因大士力故。得見諸佛。雖見諸佛,猶未了了。閉目則見。開目則失。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遍禮十方佛。禮諸佛已。胡跪合掌,而作是言:

    諸佛世尊。十力無畏、十八不共、大慈大悲三念處。常在世間色中上色。我有何罪而不得見。說是語已。復更懺悔。懺悔清淨已。普賢菩薩復更現前。行住坐臥不離其側。乃至夢中常為說法。此人覺已。得法喜樂。如是晝夜經三七日。然後方得旋陀羅尼。得陀羅尼故。諸佛菩薩所說妙法。憶持不失。亦常夢見過去七佛。唯釋迦牟尼佛為其說法。是諸世尊。各各稱讚大乘經典

    爾時行者。復更懺悔。遍禮十方佛。禮十方佛已。普賢菩薩住其人前。教說宿世一切業緣。發露黑惡、一切罪事。向諸世尊。口自發露。既發露已。尋時即得諸佛現前三昧。得是三昧已。見東方阿閦佛及妙喜國。了了分明。如是十方。各見諸佛上妙國土。了了分明。既見十方佛已。夢象頭上有一金剛人。以金剛杵遍擬六根。擬六根已。普賢菩薩。為於行者。說六根清淨懺悔之法。如是懺悔。一日至七日。以諸佛現前三昧力故。普賢菩薩說法莊嚴故。耳漸漸聞障外聲。眼漸漸見障外事。鼻漸漸聞障外香。廣說如妙法華經。得是六根清淨已。身心歡喜,無諸惡相。心純是法。與法相應。復更得百千萬億旋陀羅尼。復更廣見百千萬億無量諸佛。

    是諸世尊。各伸右手摩行者頭。而作是言:善哉善哉。行大乘者。發大莊嚴心者。念大乘者。我等昔日發菩提心時。皆亦如汝慇懃不失。我等先世行大乘故。今成清淨正遍知身。汝今亦當勤修不懈。此大乘典諸佛寶藏。十方三世諸佛眼目。出生三世諸如來種。持此經者。即持佛身,即行佛事。當知是人。即是諸佛所使。諸佛世尊衣之所覆。諸佛如來真實法子。汝行大乘。 不斷法種。

汝今諦觀東方諸佛。說是語時。行者即見東方一切無量世界。地平如掌。無諸堆阜丘陵荊棘。琉璃為地,黃金間側。十方世界亦復如是。見是地已。即見寶樹。寶樹高妙五千由旬。其樹常出黃金白銀,七寶莊嚴。樹下自然有寶師子座。其師子座。高二十由旬。座上亦出百寶光明。如是諸樹及餘寶座。一一寶座。皆有自然五百白象。象上皆有普賢菩薩。

    爾時行者禮諸普賢。而作是言:我有何罪。但見寶地寶座及與寶樹。不見諸佛。作是語已。

 一一座上。有一世尊端嚴微妙。而坐寶座。見諸佛已,心大歡喜。復更誦習大乘經典。大乘力故。空中有聲;而讚歎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行大乘功德因緣,能見諸佛。今雖得見諸佛世尊。而不能見釋迦牟尼佛分身諸佛,及多寶佛塔。聞空中聲已。復勤誦習大乘經典。以誦大乘方等經故。即於夢中。見釋迦牟尼佛。與諸大眾。在耆闍崛山。說法華經。演一實義。教已懺悔。渴仰欲見。合掌胡跪,向耆闍崛山。而作是言:

如來世雄,常在世間。愍念我故,為我現身。作是語已。見耆闍崛山七寶莊嚴。無數比丘聲聞大眾。寶樹行列,寶地平正。復鋪妙寶師子之座。釋迦牟尼佛放眉間光。其光遍照十方世界。復過十方無量世界。此光至處。 十方分身釋迦牟尼佛。一時雲集。廣說如妙法華經。

 一一分身佛。身紫金色。身量無邊。坐師子座。百億無量諸大菩薩。以為眷屬。

 一一菩薩。行同普賢。如此十方無量諸佛菩薩眷屬。亦復如是。

    大眾集已。見釋迦牟尼佛舉身毛孔放金色光。一一光中有百億化佛。諸分身佛。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其光流入釋迦牟尼佛頂。見此相時。分身諸佛一切毛孔。出金色光。一一光中。復有恆河沙微塵數化佛。

爾時普賢菩薩。復放眉間大人相光。入行者心。既入心已。行者自憶過去無數百千佛。所受持讀誦大乘經典。自見故身。了了分明。如宿命通,等無有異。豁然大悟。得旋陀羅尼。百千萬億諸陀羅尼門。從三昧起。面見一切分身諸佛。眾寶樹下,坐師子床。復見琉璃地。如蓮華聚。從下方空中踊出。 一一華間。有微塵數菩薩。結加()趺坐。亦見普賢分身菩薩。在彼眾中讚歎大乘。

時諸菩薩異口同音。教於行者清淨六根。

 或有說言。汝當念佛。 或有說言。汝當念法。

 或有說言。汝當念僧。 或有說言。汝當念戒。

 或有說言。汝當念施。 或有說言。汝當念天。

 如此六法。是菩提心。生菩薩法。

    汝今應當於諸佛前,發露先罪。至誠懺悔。於無量世。眼根因緣,貪著諸色。以著色故。貪愛諸塵。以愛塵故。受女人身。世世生處,惑著諸色。色壞汝眼。為恩愛奴。色使使汝經歷三界。為此弊使,盲無所見。今誦大乘方等經典。此經中說。十方諸佛色身不滅。汝今得見審實爾不。眼根不善傷害汝多。隨順我語,歸向諸佛。釋迦牟尼說:汝眼根所有罪咎。諸佛菩薩慧明法水。願以洗除令我清淨。作是語已。遍禮十方佛。向釋迦牟尼佛大乘經典。

    復說是言:我今所懺。眼根重罪,障蔽穢濁。盲無所見。願佛大慈,哀愍覆護。普賢菩薩乘大法船。普度一切。十方無量諸菩薩伴。唯願慈哀,聽我悔過。眼根不善,惡業障法。如是三說。五體投地。正念大乘。心不忘捨。是名懺悔眼根罪法。稱諸佛名。燒香散華。發大乘意。懸繒幡蓋。說眼過患,懺悔罪者。此人現世見釋迦牟尼佛。及見分身無量諸佛。阿僧祇劫不墮惡道。大乘力故。大乘願故。恆與一切陀羅尼菩薩共為眷屬。作是念者,是為正念。若他念者,名為邪念。是名眼根初境界相。

    淨眼根已。復更誦讀大乘經典。晝夜六時,胡跪懺悔。而作是言:我今云何。但見釋迦牟尼佛分身諸佛。不見多寶佛塔全身舍利。多寶佛塔恆在不滅。我濁惡眼。是故不見。

    作是語已。復更懺悔。過七日已。多寶佛塔從地涌出。釋迦牟尼佛。即以右手開其塔戶。見多寶佛入普現色身三昧。一一毛孔。流出恆河沙微塵數光明。一一光明。有百千萬億化佛。此相現時。行者歡喜。讚偈遶塔滿七匝已。多寶如來出大音聲。讚言:法子。汝今真實能行大乘。隨順普賢眼根懺悔。以是因緣。我至汝所,為汝證明。說是語已,讚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能說大法。雨大法雨。成就濁惡諸眾生等。

    是時行者。見多寶佛塔已。復至普賢菩薩所。合掌敬禮白言:「大師教我悔過。」

    普賢復言:汝於多劫。耳根因緣隨逐外聲。聞妙音時,心生惑著。聞惡聲時,起八百種煩惱賊害。如此惡耳,報得惡事。恆聞惡聲,生諸攀緣。顛倒聽故。當墮惡道、邊地邪見、不聞法處。汝於今日。誦持大乘功德海藏。以是緣故見十方佛。多寶佛塔現為汝證。汝應自當說己過惡,懺悔諸罪。

是時行者聞是語已。復更合掌五體投地。而作是言:

正遍知世尊。現為我證方等經典。為慈悲主。唯願觀我,聽我所說。我從多劫乃至今身。耳根因緣聞聲惑著。如膠著草。聞諸惡時,起煩惱毒。處處惑著,無暫停時。坐此竅聲,勞我神識。墜墮三塗。今始覺知。向諸世尊發露懺悔。

    既懺悔已。見多寶佛放大光明。其光金色。遍照東方及十方界。無量諸佛身真金色。東方空中作是唱言:此佛世尊。號曰善德。亦有無數分身諸佛。坐寶樹下,師子座上。結加()趺坐。是諸世尊。一切皆入普現色身三昧。皆作是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讀誦大乘經典。汝所誦者。是佛境界。

說是語已。普賢菩薩。復更為說懺悔之法:汝於前世。無量劫中。以貪香故。分別諸識,處處貪著。墮落生死。汝今應當觀大乘因。大乘因者,諸法實相是。

聞是語已。五體投地,復更懺悔。既懺悔已,當作是語。

    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多寶佛塔。南無十方釋迦牟尼佛、分身諸佛。

作是語已。遍禮十方佛。南無東方善德佛。及分身諸佛。如眼所見。一一心禮。香華供養。

供養畢已。胡跪合掌。以種種偈,讚歎諸佛。既讚歎已。說十惡業懺悔諸罪。既懺悔已,而作是言:

    我於先世無量劫時。貪香味觸,造作眾惡。以是因緣,無量世來。恒受地獄、餓鬼、畜生,邊地邪見、諸不善身。如此惡業,今日發露。歸向諸佛正法之王。說罪懺悔。

    既懺悔已。身心不懈。復更誦讀大乘經典。大乘力故。空中有聲。告言:

    法子。汝今應當向十方佛讚說大乘。於諸佛前自說己過。諸佛如來是汝慈父。汝當自說舌根所作不善惡業。此舌根者。動惡業相。妄言、綺語、惡口、兩舌。誹謗妄語。讚歎邪見。說無益語。如是眾多諸雜惡業。搆鬥壞亂,法說非法。如是眾罪。今悉懺悔。諸世雄前。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遍禮十方佛。合掌長跪,當作是語:此舌過患無量無邊。諸惡業刺,從舌根出。斷正法輪,從此舌起。如此惡舌,斷功德種。於非義中,多端強說。讚歎邪見,如火益薪。猶如猛火,傷害眾生。如飲毒者,無瘡疣死。如此罪報,惡邪不善。當墮惡道,百劫千劫。以妄語故,墮大地獄。我今歸向南方諸佛,發露黑惡。

    作是念時。空中有聲:南方有佛,名栴檀德。彼佛亦有無量分身。一切諸佛。皆說大乘,除滅罪惡。如此眾罪。今向十方無量諸佛大悲世尊。發露黑惡,誠心懺悔。

    說是語已,五體投地。復禮諸佛。是時諸佛。復放光明照行者身。令其身心,自然歡喜。發大慈悲,普念一切。

    爾時諸佛廣為行者。說大慈悲及喜捨法。亦教愛語,修六和敬。爾時行者。聞此教敕,心大歡喜。復更誦習,終不懈息。空中復有微妙音聲,出如是言:汝今應當身心懺悔。身者殺盜婬。心者念諸不善。造十惡業,及五無間。猶如猿猴。亦如黐膠。處處貪著,遍至一切六情根中。此六根業。枝條華葉。悉滿三界、二十五有、一切生處。亦能增長無明老死、十二苦事。八邪八難,無不經中。汝今應當懺悔如是惡不善業。

    爾時行者聞此語已。問空中聲:我今何處行懺悔法。時空中聲即說是語: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遍一切處。其佛住處,名常寂光。常波羅蜜所攝成處。我波羅蜜所安立處。淨波羅蜜滅有相處。樂波羅蜜不住身心相處。不見有無諸法相處。如寂解脫。乃至般若波羅蜜。是色常住法故。如是應當觀十方佛。時十方佛各伸右手。摩行者頭,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誦讀大乘經故。十方諸佛。說懺悔法,菩薩所行。不斷結使,不住使海。觀心無心。從顛倒想起。如此想心。從妄想起。如空中風,無依止處。如是法相,不生不滅。何者是罪。何者是福。我心自空。罪福無主。一切法如是。無住無壞。如是懺悔。觀心無心。法不住法中。諸法解脫,滅諦寂靜。如是想者,名大懺悔。名莊嚴懺悔。名無罪相懺悔。名破壞心識。行此懺悔者。身心清淨,不住法中。猶如流水。念念之中。得見普賢菩薩及十方佛。

    時諸世尊。以大悲光明。為於行者說無相法。行者聞說第一義空。行者聞已。心不驚怖。應時即入菩薩正位。

    佛告阿難:如是行者。名為懺悔。此懺悔者。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所懺悔法。

    佛告阿難:佛滅度後。佛諸弟子。若有懺悔惡不善業。但當誦讀大乘經典。此方等經是諸佛眼。諸佛因是得具五眼。佛三種身,從方等生。是大法印,印涅槃海。如此海中。能生三種佛清淨身。此三種身。人天福田,應供中最。其有誦讀大方等典。當知此人具佛功德。諸惡永滅,從佛慧生。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

「若有眼根惡 業障眼不淨

 但當誦大乘 思念第一義

 是名懺悔眼 盡諸不善業。

 耳根聞亂聲 壞亂和合義

 由是起狂亂 猶如癡猿猴。

 但當誦大乘 觀法空無相

 永盡一切惡 天耳聞十方。

 鼻根著諸香 隨染起諸觸

 如此狂惑鼻 隨染生諸塵。

 若誦大乘經 觀法如實際

 永離諸惡業 後世不復生。

 舌根起五種 惡口不善業

 若欲自調順 應勤修慈心。

 思法真寂義 無諸分別相

 心根如猿猴 無有暫停時。

 若欲折伏者 當勤誦大乘

 念佛大覺身 力無畏所成。

 身為機關主 如塵隨風轉

 六賊遊戲中 自在無罣礙。

 若欲滅此惡 永離諸塵勞

 常處涅槃城 安樂心恬怕。

 當誦大乘經 念諸菩薩母

 無量勝方便 從思實相得。

 如此等六法 名為六情根

 一切業障海 皆從妄想生。

 若欲懺悔者 端坐念實相

 眾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是故應至心 懺悔六情根。」

    說是偈已。佛告阿難:汝今持是懺悔六根觀普賢菩薩法。普為十方諸天世人。廣分別說。佛滅度後。佛諸弟子。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方等經典。應於靜處。若在塚間。若林樹下。阿練若處,誦讀方等。思大乘義。念力強故。得見我身及多寶佛塔。十方分身無量諸佛。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恭敬法故。持諸妙華,住立空中。讚歎恭敬,行持法者。但誦大乘方等經故。諸佛菩薩。晝夜供養是持法者。

    佛告阿難:我與賢劫諸菩薩及十方諸佛。因思大乘真實義故。除卻百萬億億劫阿僧祇數生死之罪。因此勝妙懺悔法故。今於十方各得為佛。若欲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若欲現身見十方佛及普賢菩薩。當淨澡浴,著淨潔衣。燒眾名香。在空閑處。應當誦讀大乘經典,思大乘義。

    佛告阿難:若有眾生。欲觀普賢菩薩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是名正觀。若他觀者,是名邪觀。佛滅度後佛諸弟子。隨順佛語,行懺悔者。當知是人行普賢行。行普賢行者。不見惡相,及惡業報。其有眾生。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誦大乘經。思第一義甚深空法。一彈指頃。除去百萬億億阿僧祇劫生死之罪。行此行者。真是佛子。從諸佛生。十方諸佛及諸菩薩。為其和上。是名具足菩薩戒者。不須羯磨,自然成就。應受一切人天供養。

    爾時行者。若欲具足菩薩戒者。應當合掌,在空閑處。遍禮十方佛,懺悔諸罪。自說己過。然後靜處,白十方佛。而作是言:

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我業障故。雖信方等,見佛不了。今歸依佛。唯願釋迦牟尼正遍知世尊。為我和上,文殊師利具大慧者。願以智慧。授我清淨諸菩薩法。彌勒菩薩勝大慈日。憐愍我故。亦應聽我受菩薩法。十方諸佛。現為我證。諸大菩薩。各稱其名。是勝大士。覆護眾生。助護我等。今日受持方等經典。乃至失命。設墮地獄,受無量苦。終不毀謗諸佛正法。以是因緣功德力故。今釋迦牟尼佛。為我和上。文殊師利。為我阿闍黎。當來彌勒。願授我法。十方諸佛。願證知我。大德諸菩薩。願為我伴。我今依大乘經甚深妙義。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如是三說。歸依三寶已。次當自誓,受六重法。受六重法已。次當勤修無礙梵行。發廣濟心。受八重法。立此誓已。於空閑處。燒眾名香,散華供養。一切諸佛及諸菩薩大乘方等。而作是言:

我於今日發菩提心。以此功德普度一切。作是語已。復更頂禮一切諸佛及諸菩薩。思方等義。一日乃至三七日。若出家在家。不須和上。不用諸師。不白羯磨。受持讀誦大乘經典力故。普賢菩薩勸發行故。是十方諸佛正法眼目。因由是法。自然成就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諸佛如來從此法生。於大乘經得受記別。是故智者。若聲聞毀破三歸。及五戒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彌戒沙彌尼戒。式叉摩尼戒。及諸威儀。愚癡不善,惡邪心故。多犯諸戒及威儀法。若欲除滅,令無過患。還為比丘具沙門法。當勤修讀方等經典。思第一義,甚深空法。令此空慧,與心相應。當知此人。於念念頃。一切罪垢永盡無餘。是名具足沙門法式具諸威儀。應受人天一切供養。若優婆塞。犯諸威儀作不善事。不善事者。所謂說佛法過惡。論說四眾所犯惡事。偷盜婬劮無有慚愧。

 若欲懺悔滅諸罪者。當勤讀誦方等經典,思第一義。若王者大臣、婆羅門、居士、長者、宰官。是諸人等。貪求無厭。作五逆罪。謗方等經。具十惡業。是大惡報。應墮惡道。過於暴雨。必定當墮阿鼻地獄。

 若欲除滅此業障者。應生慚愧,改悔諸罪。云何名剎利居士懺悔法。懺悔法者。但當正心。不謗三寶。不障出家。不為梵行人作惡留難。應當繫念,修六念法。亦當供給供養持大乘者。不必禮拜。應當憶念甚深經法,第一義空。思是法者。是名剎利居士修第一懺悔。

 第二懺悔者。孝養父母、恭敬師長。是名修第二懺悔法。

 第三懺悔者。正法治國,不邪枉人民。是名修第三懺悔。

 第四懺悔者。於六齋日,敕諸境內,力所及處。令行不殺。修如此法。是名修第四懺悔。

 第五懺悔者。但當深信因果。信一實道。知佛不滅。是名修第五懺悔。

    佛告阿難:「於未來世。若有修習如此懺悔法。當知此人著慚愧服。諸佛護助。不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是語時。十千天子。得法眼淨。彌勒菩薩等諸大菩薩。及以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http://siddham.org/yuan1/sutra/sutra_ps277.html

http://tripitaka.cbeta.org/T09n0277_001

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6/0277.htm

http://greatbook.josephchen.org/GREATBOOK/T09/T09N0277_P0389B25.htm

http://www.muni-buddha.com.tw/sutra-buddhism-zen-buddhist-mercy/%E4%BD%9B%E6%95%99-wiki/I.09/0277_001.htm

 

觀普賢經    佛教經典簡介-報佛恩網

詳稱為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一卷,劉宋曇摩蜜多譯。

本經說觀念普賢菩薩而懺悔六根之罪之法,與法華經之普賢勸發品相表裏,因此定為法華之結經,且天台修法華之懺法,全宗此經。

疏註如下: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義疏科一卷,失名。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義疏二卷,宋本如述,處咸續解。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箋註,丁福保注。

http://bfnn.org/brief/book.htm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台灣Wiki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梵Samantabhadra-bo-dhisattva-dhya^na-carya^dharma-su^tra)一卷。

劉宋.曇摩密多譯。又稱《出深功德經》。略稱《觀普賢經》、《普賢觀經》、《普賢經》、《觀經》。收在《大正藏》第九冊。內容敘述佛於毗舍離國大林精舍重閣講堂中,宣說自己將於三個月後入般涅槃,當時阿難、迦葉、彌勒等人乃請問佛滅后之修行及大乘之法要,佛因此為說普賢觀門、懺悔六根罪法,及懺悔後之功德。

自古以來,此經被視為與《法華經》〈普賢勸發品〉互為表裡,而與《法華經》、《無量義經》被合稱為『法華三部經』。其中,《無量義經》被稱為『法華之開經』,而此經則被稱為『法華之結經』。

據《歷代三寶紀》所載,本經前後有三譯。初譯為東晉·只多密所譯之《普賢觀經》一卷;第二譯為姚秦·鳩摩羅什所譯之《觀普賢菩薩經》一卷。然此二譯皆缺而不傳,第三譯即是曇摩密多譯本。其註釋有《普賢行法經疏》一卷、《普賢經文句》一卷、《普賢經記》一卷、《普賢經私記》一卷等。

[參考資料] 《出三藏記集》卷二;《歷代三寶紀》卷七、卷八、卷十;望月信亨《佛教經典成立史論》。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為《法華三經》之一,深具開權顯實、開跡顯本的「一乘佛」思想,影響中國佛教,相當深遠;而經文中,有關普賢菩薩觀照法門也是中國佛教的具體修行法門之一。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1    曇無密多譯    大正大藏經 No.277

    本經是「法華三部經」之一,為《妙法蓮華經》(No.12)最後一章之「普賢菩薩勸發品」,是《法華經》之結經,即是最後完結部分。

    其內容是釋尊入滅前三個月,召集弟子們在毗捨離大林精捨,說普賢菩薩修行方法,以六根觀察懺悔滅罪之方法。

http://www.pureland.tw/pureland/master13/cczl/qt05/dzjrm/dzz0034.htm 

台長: 度凡

威爾剛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1 20:15:4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