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前後有關的詞語】(一)
※前後:ㄑㄧㄢˊ ㄏㄡˋ1.前面與後面。左傳˙隱公九年:「衷戎師,前後擊之,盡殪。」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馬超屯兵渭口,日夜分兵,前後攻擊。」
2.表示時間的長短。漢書˙卷六十八˙霍光傳:「光秉政前後二十年。」
○不顧前後:ㄅㄨˋ ㄍㄨˋ ㄑㄧㄢˊ ㄏㄡˋ有欠考慮的、沒顧忌的。比喻毫無顧忌。《紅樓夢》˙第一二○回:「不是說句不顧前後的話,當初東府裡太爺倒是修煉了十幾年,也沒有成了仙,這佛是更難成的。」
○左右前後:ㄗㄨㄛˇ ㄧㄡˋ ㄑㄧㄢˊ ㄏㄡˋ四周。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平兒帶鐲子時,卻少了一個,左右前後亂找了一番,蹤跡全無。」
○前前後後:ㄑㄧㄢˊ ㄑㄧㄢˊ ㄏㄡˋ ㄏㄡˋ1.前面,後面。儒林外史˙第六回:「二相公戴著新方巾,披著紅,簪著花,前前後後走著著急,問吹手怎的不來。」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公子背著彈弓,跨著驢兒,同兩個家丁,便隨著老爺的車前前後後行走。」
2.事情的全部過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六回:「後來又是打點甚麼總管咧,甚麼大叔咧,前前後後,……化上了二萬多。」
○前後相悖:指言行前後不一致,互相違背。悖ㄅㄟˋ1.違背、違反。2.衝突、矛盾。韓非子定法篇:「故新相反,前後相悖。」=前後矛盾。◎你的立論「前後相悖」,漏洞百出,根本不能成立。
○前後腳兒:ㄑㄧㄢˊ ㄏㄡˋ ㄐㄧㄠˇㄦ前後相繼,所距時間不遠。◎他們倆前後腳兒到的。
○人無前後眼:ㄖㄣˊ ㄨˊ ㄑㄧㄢˊ ㄏㄡˋ ㄧㄢˇ(諺語)為人做事無法前後觀照。比喻人無法預知未來。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人無前後眼,哥哥年幾大,有桑田物業家緣,又將不去,今日寫為照證。」
○前目後凡:《春秋》的一種筆法,一件事在文中重複出現,對前者詳加說明,後者概略敍述。目:細目;凡:概略。《公羊傳‧僖公五年》:「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戴。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見者,前目而後凡也。」
○前因後果:ㄑㄧㄢˊ ㄧㄣ ㄏㄡˋ ㄍㄨㄛˇ事情的起因和結果。泛指事情的整個過程。《南齊書‧高逸傳論》:「今樹以前因,報以後果。」(馮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振德說完~,深歎一聲。=後果前因。◎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都很明顯看出來。◎我們要對事情的前因後果澈底了解,不要驟下斷語。
○前出後空:ㄑㄧㄢˊ ㄔㄨ ㄏㄡˋ ㄎㄨㄥ形容寂寞冷清。金瓶梅˙第三十七回:「丟的王六兒在家,前出後空,整哭了兩三日。」
○前仆後起:ㄑㄧㄢˊ ㄆㄨ ㄏㄡˋ ㄑㄧˇ作戰時前面的人倒下,後面的繼續往前衝。形容不怕犧牲,奮勇向前。清˙黃遵憲˙《近世愛國志士歌》:「黨獄橫興,株連甚眾,而有志之士,前仆後起。」=前仆後繼 。
○前仆後踣:形容鬥爭的英勇壯烈。唐‧孫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慍僕,前仆後踣。」=前仆後繼。仆ㄆㄨ,踣ㄅㄛˊ。
○前仆後繼:ㄑㄧㄢˊ ㄆㄨ ㄏㄡˋ ㄐㄧˋ作戰時前面的人倒下,後面的繼續往前衝。形容不怕犧牲,奮勇向前。形容鬥爭的英勇壯烈。仆:倒下;繼:接著,跟上。唐‧孫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慍僕,前仆後踣。」清史稿˙卷四一三˙曾國荃傳:「賊環攻六晝夜,彭毓橘等乘其乏出擊,破賊營四。賊悉向東路,填壕而進,前仆後繼。」=前仆後起、前赴後繼。(清‧秋瑾《弔吳烈士樾》):~人應在,如君不愧軒轅孫!◎這場戰爭我們前仆後繼打了兩夜,終於獲得最後勝利。
○前赴後繼:ㄑㄧㄢˊ ㄈㄨˋ ㄏㄡˋ ㄐㄧˋ前面的人奮勇向前,後面的人緊隨在後。形容勇往直前的英勇奮戰。形容不斷投入戰鬥,奮勇衝殺向前。=前仆後繼。◎當戰事爆發,青年們前赴後繼的投入救國行列中。◎波濤洶湧的海浪,奔騰著,咆哮著,前赴後繼,沒有盡頭。
○前家後繼:ㄑㄧㄢˊ ㄐㄧㄚ ㄏㄡˋ ㄐㄧˋ前妻之子或後母,指不是親生母親和親生子女。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老婆子心施巧計,將老夫當面瞞昧;兩三番留下小兒,必定是前家後繼。」元˙ 狄 君厚˙介子推˙第二折:「從古至今,前家後繼從來有。」
○前合後仰:ㄑㄧㄢˊ ㄏㄜˊ ㄏㄡˋ ㄧㄤˇ身體前後晃動。多用以形容大笑、酒醉或困倦時站立不穩的樣子。形容身體站立不穩。前合:身體向前彎曲。後仰:身體往後仰。元˙無名氏˙醉寫赤壁賦˙第一折:「可惜玉山頹,儘教恁金波漾,拚了個前合後仰。」=前仰後合。
○前合後偃:ㄑㄧㄢˊ ㄏㄜˊ ㄏㄡˋ ㄧㄢˇ身體前後俯仰晃動,站立不穩的樣子。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則被這枷紐的我左側右偏,人擁的我前合後偃。」元˙張壽卿˙紅梨花˙第四折:「又道我是鬼魂兒在眼邊,唬的他對面無言,有似風顛,驚急力前合後偃。」
○前仰後合:ㄑㄧㄢˊ ㄧㄤˇ ㄏㄡˋ ㄏㄜˊ身體前後晃動。多用以形容大笑、酒醉、困倦時站立不穩(直不起腰)的樣子。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後合的,朦朦兩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文明小史˙第五十九回:「話沒有說完,在座一齊笑起來,鄒紹衍和沖天更是笑得前仰後合。」=前合後仰、後合前仰、後仰前合。◎他的故事還沒講完,同學們已經笑得前仰後合了。
○前俯後仰:ㄑㄧㄢˊ ㄈㄨˇ ㄏㄡˋ ㄧㄤˇ身體向前彎下,向後仰起。身體前後晃動。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樣子。◎這個笑話實在是太有趣了,大家笑得前俯後仰。
○前危後則:前人的危亡,後人應引以為戒。猶言前車之覆,後車之鑒。
○前長後短:ㄑㄧㄢˊ ㄔㄤˊ ㄏㄡˋ ㄉㄨㄢˇ過去的時間長,未來的時間短。指以後不會有很長的時間。喻世明言˙卷二十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我今年四十三歲了,再七年便是五十。前長後短,你就等耐,也不多時。」
○前思後想:ㄑㄧㄢˊ ㄙ ㄏㄡˋ ㄒㄧㄤˇ往前想想,再退後想想。再三思量考慮。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六回:「他既得失心重,未有不前思後想。」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正在前思後想,一籌莫展的時候,忽見九姨太的一個貼身大丫頭進房有事。」=忖前思後。
○前呼後應:ㄑㄧㄢˊ ㄏㄨ ㄏㄡˋ ㄧㄥˋ形容尊貴者出行時,隨從眾多,聲勢浩大的排場。古時大官出巡時,出動大批人馬,前呼後應的,好不威風。=前呼後擁、一呼百諾。
○前呼後擁:ㄑㄧㄢˊ ㄏㄨ ㄏㄡˋ ㄩㄥˇ前面有人吆喝開路,後面有人圍著保護(簇擁跟隨)。形容達官貴人出行時的浩大聲勢及排場。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二折:「想為官的前呼後擁,衣輕乘肥,有多少榮耀!」紅樓夢˙第一○四回:「進了都門,眾衙役接著,前呼後擁的走著。」孽海花˙第二十三回:「真個是前呼後擁、呵么喝六,把個朦懂小爵爺,七手八腳的送出門。」=一呼百諾、前呼後應、後擁前呼、後擁前驅。◎放學了,同學們~地走出了校園。
○前遮後擁:ㄑㄧㄢˊ ㄓㄜ ㄏㄡˋ ㄩㄥˇ非常擁擠、喧鬧的樣子。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三折:「你這里齊臻臻前遮後擁,美甘甘笑口歡容。」明˙湯顯祖˙邯鄲記˙第二十齣:「一任他前遮後擁鬧嚌喳,擠的俺前合後偃走踢踏。」=後擁前遮。
○前挽後推:形容前後都有人幫助。《左傳‧襄公十四年》:「 衛 君必入,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無入得乎?」
○前推後擁:ㄑㄧㄢˊ ㄊㄨㄟ ㄏㄡˋ ㄩㄥˇ被許多人推來擁去。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則見他前推後擁廝揪捽,我與你扳住枷梢高叫屈。」=後擁前推。
○前倨後卑:ㄑㄧㄢˊ ㄐㄩˋ ㄏㄡˋ ㄅㄟ先傲慢後恭順。先前傲慢無禮,後又謙卑恭敬。倨:傲慢。卑:謙卑,恭順。語本戰國策˙秦策一:「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比喻待人勢利,態度轉變迅速。=前倨後恭、後恭前倨。
○前倨後恭:ㄑㄧㄢˊ ㄐㄩˋ ㄏㄡˋ ㄍㄨㄥ1.先前傲慢無禮,後又謙卑恭敬。比喻待人勢利,態度轉變迅速。以前傲慢,後來恭敬。形容對人的態度改變。倨:傲慢;恭:恭敬。2.形容人的態度隨對方身分地位的轉變而不同,非常勢利。=前倨後卑、前慢後恭、相風使帆、後恭前倨←→前後一致、始終如一。
「倨」不要寫成「踞」(蹲或坐)。「恭」下面不是「小」字,而是「心」的變形。中間可以插入連詞「而」:前倨而後恭。《戰國策‧秦策一》:「蘇秦曰:『嫂何前俾而後卑也。』」《史記‧蘇秦列傳》:「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一回):帝有葛仙翁笑道:「猴子是何前倨後恭?」「不是甚前倨後恭,老孫於今是沒棒弄了!」
◎這種前倨後恭的態度,未免太現實了吧。◎這個社會上,有些人表現出來的前倨後恭的態度,令人十分受不了!◎前倨後恭的態度,只顯示出這個人的個性有多勢利,沒有人會欣賞這種人的。◎開始時他對別人不理不睬,後來又極為熱情,前倨後恭,這是為甚麼?
○前歌後舞:ㄑㄧㄢˊ ㄍㄜ ㄏㄡˋ ㄨˇ原指武王伐紂,軍中士氣旺盛,後用作對正義而戰的軍隊的頌辭。《尚書大傳‧大誓》:「師乃慆,前歌後舞。」歌頌為正義而戰的軍隊士氣旺盛。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龐統傳:「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章炳麟《革命軍約法問答》):雲南革命軍,自河口至蒙自、江那,市井不驚,民安其業,庶幾孟津觀兵,~。
○前婚後嫁:ㄑㄧㄢˊ ㄏㄨㄣ ㄏㄡˋ ㄐㄧㄚˋ再嫁。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勸普天下前婚後嫁婆娘每,都看取,我這般傍州例。」
○前街後巷:ㄑㄧㄢˊ ㄐㄧㄝ ㄏㄡˋ ㄒㄧㄤˋ各處的街頭巷道。《三國志平話》卷上:「〔董卓〕方欲興兵,忽聽得城內大喊聲,閉了城門,急點軍數千餘人,前街後巷,羅紋結角,軍兵都把了。」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回:「林沖大怒,離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買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前街後巷,一地里去尋。」
○前跋後疐:比喻進退兩難。《詩.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毛傳:「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退則疐其尾,進退有難。」◎這是一件~的事,不知如何是好!
○前襟後裾:形容年幼時兄弟間關係密切。
○前瞻後顧:看看前再看看後。有時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瞻前顧後。
○前覆後戒: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後的教訓。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後車戒。」
○後合前仰:ㄏㄡˋ ㄏㄜˊ ㄑㄧㄢˊ ㄧㄤˇ身體前後晃動。多用以形容大笑、酒醉或困倦時站立不穩的樣子。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東倒西歪,後合前仰,離席上,這酒興顛狂。」=前仰後合。
○後仰前合:ㄏㄡˋ ㄧㄤˇ ㄑㄧㄢˊ ㄏㄜˊ身體前後晃動。多用來形容大笑、酒醉或困倦時站立不穩的樣子。明˙無名氏˙鎖白猿˙楔子:「我則見他後仰前合酒力擁。」=前仰後合。
○後巷前街:ㄏㄡˋ ㄒㄧㄤˋ ㄑㄧㄢˊ ㄐㄧㄝ四處、每個地方。元˙無名氏˙孟母三移˙第二折:「那廝每走遍了後巷前街,幾曾沖州撞府!」明˙無名氏˙拔宅飛昇˙第二折:「若把這神術學就,索強以在後巷前街,每日家閑茶浪酒。」
○後果前因:ㄏㄡˋ ㄍㄨㄛˇ ㄑㄧㄢˊ ㄧㄣ事情的結果和起因。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掌的是古往今來忠臣孝子、義夫節婦的後果前因。」=前因後果。
○後恭前倨:ㄏㄡˋ ㄍㄨㄥ ㄑㄧㄢˊ ㄐㄩˋ先前傲慢無禮,後又謙卑恭敬。比喻待人勢利,態度轉變迅速。明˙孫仁孺˙東郭記˙第四十三齣:「這的是舐痔吮癰、後恭前倨、奴顏婢頰。」=前倨後卑。
○後擁前呼:ㄏㄡˋ ㄩㄥˇ ㄑㄧㄢˊ ㄏㄨ後面有人簇擁跟隨,前面有人吆喝開路。形容達官貴人出行時的浩大聲勢及排場。明˙湯顯祖˙紫釵記˙第二十五齣:「逞軍容出塞榮華,這其間有喝不倒的灞陵橋接著陽關路。後擁前呼,白忙裡陡的個雕鞍住。」=前呼後擁、後擁前驅。
○後擁前推:ㄏㄡˋ ㄩㄥˇ ㄑㄧㄢˊ ㄊㄨㄟ被人推來擁去。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他便似烈焰飄風、劣心卒性,怎禁那後擁前推、亂捧胡茄。」=前推後擁。
○後擁前遮:ㄏㄡˋ ㄩㄥˇ ㄑㄧㄢˊ ㄓㄜ非常擁擠、喧鬧的樣子。隋唐演義˙第十八回:「果是英雄,憑著自己本領,怕甚王孫公子,又怕甚後擁前遮。」=前遮後擁。
○後擁前驅:ㄏㄡˋ ㄩㄥˇ ㄑㄧㄢˊ ㄑㄩ後面有人簇擁跟隨,前面有人吆喝開路。形容達官貴人出行時的浩大聲勢及排場。明˙湯顯祖˙紫釵記˙第十齣:「後擁前驅,教一時光彩生門戶。」=前呼後擁、後擁前呼。
○絕後光前:ㄐㄩㄝˊ ㄏㄡˋ ㄍㄨㄤ ㄑㄧㄢˊ擴充了前人所不及的事,做出了後人難以做到的事。形容功業偉大或成就卓著。稱頌他人的德行或成就超越古今。絕:斷絕;光:光大,擴充。文選˙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喬嶽峻峙,命世興賢。膺期誕德,絕後光前。」法苑珠林˙卷一○○:「顯慶之際,……造繡像一格,舉高十有二丈,驚目駭聽,絕後光前。」=光前絕後。宋.洪邁《容齋四筆.藍田丞壁記》:「而堤文友拔超峻,光前絕後,以柳視之,殆猶碔磈之美玉也。」唐.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三:相王格論,絕後光前。
○斂後疏前:指列陣周密則牢固,前鋒隊形疏朗則利於戰鬥。後世將我國古代這一陸戰列陣原則概括成「斂後疏前」四字。語出《司馬法.定爵》:「凡陳,行惟疏,戰則密。」《尉繚子.兵令上》:「陳以密則固,鋒以疏則達」。《魏書·李苗傳》:若捨舟楫,即平原,~,則江淮之所短;棄車馬,游飛浪,乘流馳逐,非中國之所長。
○褪後趨前:形容前前後後向人獻殷勤。
○顧後瞻前:ㄍㄨˋ ㄏㄡˋ ㄓㄢㄑㄧㄢˊ本指前後觀看。語出唐˙李商隱˙為李郎中祭舅竇端州文:「塞遠城迥,河窮路絕,顧後瞻前,形孤影孑。」後形容做事(之前)謹慎,考慮周全。《封神演義》˙第五十三回:「你往我來,遭著兵刃命隨傾;顧後瞻前,錯了心神身不保。」=瞻前顅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