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之擁抱
宮崎駿電影《心之谷》中的阿雯,一邊寫小說一邊吃零食的這一幕畫面,眼神專注、桌面凌亂、振筆疾書、嘴咬零食,成為我的電腦螢幕鎖頻好長一段時間,至今仍是。我已經算不清楚這一幕跟了我多長的時間,它給我一種很親切的感覺,我覺得跟自己太像太像了;女主角阿雯的模樣,很多時候能倒映出我的形態,這是我非常喜歡《心之谷》的原因之一。
在自己的空間裡,研讀專業書籍、準備報告及課程、閱讀課外書、紀錄文句、寫題目寫信、梳理文章,因此我的桌面總是凌亂的,是真的亂七八糟的那種樣子,總堆疊著許多我沒來得及整理的paper、明信片、書本、文具、筆記本、信件……。日復一日,我經常處於處理下一件需要我執著的事情的狀態,總覺得想做的事永遠做不完、希望時間能走得緩慢一點。人能夠埋頭於自己喜歡的世界裡,是非常非常幸福的事,慢慢欣賞自己的模樣、專心致志的去感受,那是心流在淌動,仔細聆聽,還能聽到生活訴說喜歡自己的聲音。
阿雯是個喜歡閱讀的女孩,常流連於圖書館,彷彿不是正在圖書館讀書,就是在前往圖書館的路上。我是從國三左右開始喜歡閱讀,雖然以前作文也寫得不錯,但並不是那麼喜歡翻閱書籍,直到國三考完會考後,終於有一段可以喘息的時段,在沒有要考特招的情形下,我利用大把時間和班上同學交換著書籍來看。那時候看得比較多的是類型小說的書,如:《花翼的召喚》系列、《墮落天使》系列、《解憂雜貨店》,投注於其中時,感覺自己隨著主角的視覺,進入了天馬行空的世界,也感覺到自己一點一點地對書本著迷,我還記得在閱讀《解憂雜貨店》的那段期間,甚至連進入廁所空間也不願放下書本,手不釋卷成為了我如實的生樣貌刻劃。
意外的在這段期間,遇見了心靈相關的書籍,如:《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把你的名字曬一曬》,儘管作者皆非心理相關專業科系畢業,但已在我心中種下種子,對於人性描寫、心理之事開始感到好奇,我記得那時候的自己對Peter Su的書愛不釋手,也有幸在高一透過營隊參與了該作者的演講;當時這類型的書籍不像現今這般不計其數,我想這類型書籍的暢銷,無疑對出版界、閱讀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及衝擊,也代表著年輕世代的發聲及崛起。
如今,我容易在他人心中留下「很愛看書」的印記。現在的我不只喜歡閱讀,也喜歡分享文句,我曾像阿雯一樣透過借書卡借閱書籍、想要把自己的名字累積在很多不同張的借書卡上,也曾不同於阿雯待在圖書館好幾個小時卻只是為了大學期末考。但這些日子的層層堆疊,也累積起我充實的脈絡思考和閱覽視角,隨著我閱讀的書籍越來越多,無論是心理學的專業書籍,或是我在課餘時間翻閱的課外書籍,都促使我對自我的反思越來越深厚。
受到我所就讀科系之影響,現階段的我閱讀的書籍,大多與心理觀點有關,我很容易被諮商師或專業人士所著的書籍所吸引,如:《我想跟你好好說話》、《和自己,相愛不相礙》、《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這些書籍不僅傳遞著專業的知識,也分享著作家們對生命的理解;我也非常喜歡近年來的日本文學,如:《獅子的點心》、《人》、《接棒家族》,藉由故事的方式,來抒寫日常議題,將許多話題淋漓盡致地展開,是非常精彩且值得回味的作品們。我近期正在閱讀的作品是:《留下來的孩子》、《你不需治療,只需說出口:心理師和那群拯救我的人》。
當然也有許多我擺放於書架上但還沒閱讀的書本,如:《練習不壓抑》、《脆弱的力量》、《別再說都是為我好》……等等。其實我不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但看書非常需要心神和精力,我曾在逛完書店、又買書了之後對我爸說過:「好神奇喔,我這麼一個沒有耐心的人,卻喜歡做最需要花時間的事。」我爸則淡淡的回我一句:「妳就慢慢磨吧。」
是的,花費一輩子的時間,練習做一件自己喜歡且沉迷的事情,再逐漸地開展出只屬於我的獨特生活姿態,我想這就是我生命中的火花。
二、原石之存在
「沒錯,粗獷、直率而不完美,就像聖司的小提琴一樣。」、「我已經看到阿雯這塊剛出土的原石,妳真的很努力,太棒了。」、「不要慌張,繼續磨練自己。」這些話是聖司的爺爺閱讀完阿雯所寫的小說後對她的回應,第一句話曾是我社群版面上的個性簽名,因為我實在是太喜歡這幾句話了—我深深的感受到:我就是原石!我也是原石!世界上所有人都是一顆原石!粗獷、直率、不完美,這不就是人身而為人、未經雕琢的樣子嗎?爺爺透過阿雯的小說,傳遞給閱聽者這麼宏偉卻又需要細細領悟的道理,也似長者叮嚀著年輕一輩的我們,切莫心急、接納自己、慢慢打磨、有朝一日方能始終。
原石的意思是,我們每個人本來身上皆各有光點,可能藏匿在不顯眼之處,也可能需要在某個角度之下才會透亮,而這都需要我們敏銳的觀察和發現。如同電影中的那顆原石,是需要爺爺利用手電筒照射後,才會散發出絢麗的光芒,因此我們每個人本來就都是閃耀的、有特點的。
而我們在生命階段中要做的,是去不斷的認識及釐清「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現在在做什麼」、「我將往哪裡而去」,經歷層層的著墨和孕育,再利用自己的特質、所擅-亦即原石中的光芒,打造出只有我這個人能夠發展出的人生-也就是綻放出屬於每一顆原石的光亮。
這令我想到,自己大三、大四開始上台授課、接個案、帶團體之後,常常有感於自身能力不足及相關限制,而責備自己沒辦法為個案做更多;也曾經因為覺得自己帶團體做得不夠好,而在團觀室淌下失落的淚水;這一切都是因為熱愛才會對自己有高標準的要求—想要做到對個案來說最適合,也最有福祉的可能境界。不管是我渴望成為的學校專輔老師或輔導活動科老師,抑或是任何其他助人工作者的形式,都需要不停的雕琢自我。
我想除了拓展自己輔導諮商領域的專業知識及實務工作之外,最重要的是永遠都渴望更靠近自己,才有可能貼近個案,而這也是最最困難的事。
後來,我的想法隨著接觸實務工作越來越多而有所轉變,也才慢慢領略到人是真切而複雜的。我是一顆原石,個案也是一顆顆的原石,一顆顆的原石於世間相遇,個案又是多難得才能來到我的面前呢?為什麼是這個個案來到我的晤談室呢?雙方之間會產生碰撞,有時聲聲作響、有時默不吭聲,這都是人與人之間互動時,情感流動的模樣;不只是我影響了個案,個案也用其生命影響著我,兩顆原石之間撞擊的火花,是必要且絕無僅有的,我們陪伴彼此往前進,同時也彼此打磨、形成更真實的面貌。
輔導工作常常使我反思、分析,也常常使我流淚、動容,我也像個案一樣,會碰到困擾、會狀態不好,然而我還是願意一次一次的扭轉晤談室的大門,走進去欣賞一位位個體,包括我自己;無論是我或是個案,我們都在離開這扇門之後,收穫了些無法言喻的可能,當我們把這些可能帶進生活中,或許也能看見生活正對著自己投以欣慰的微笑。
個案工作的感覺難以形容,但需要調適和流動的情緒都是千真萬確的,我觸動到的是有血有肉的靈魂,我跟你一樣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耕耘輔導工作,能讓我看見自己身為原石的無庸置疑,那是人性的樣子;或許有一天,我也能像《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中的個案一樣,指著自己濕潤的眼眶,說:「你看看,我的人性耶,x(髒話)。」(註一)
個案即生命,我也是生命的一種詮釋,能夠看見並理解更多生命發展的樣子,才能與個案站在同一陣線;每一次個案來到我面前,我希望自己可以陪伴個案,讓其看見自己身為此顆原石的優點,而我們皆會各自盛開出絕無僅有的五光十色,相輔相成。
三、邱子瑜之生長
「你的氣質裡,藏著你曾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北非諜影》
子瑜啊(牽起自己的手,靠近自己一些),妳知道嗎?妳走到今天,是受到祝福的,妳身邊的人來來去去、妳身處的地方變幻莫測,妳要清楚我一直都是相信和支持妳的。
我知道妳有時候會忘記,妳有時候也會對自己要求很苛刻,這時候妳可以翻翻自己手邊的書籍,我發現妳不管走到哪裡,身上幾乎都會帶著書本,而且妳是學心理學的,妳得慢慢長出療癒自己的能力,再去療癒別人或個案,妳要先照顧好自己。
另外,妳手中一直握著自己原石的樣子、妳其實很了解自己盛放開朗的模樣,那是妳生命渾成天然的樣子,不用太壓抑,也不用太著急,深深吸氣再深深吐氣,看看自己,原石以及其中的光亮是不會消失的。
我期待妳對自己更柔軟、更有耐心,我也很期待看見妳所描繪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妳的氣質常被人形容神秘,我以前也覺得妳滿神秘的、很難親近,總覺得沒辦法和妳有深入的交流。但最近我發現妳,更願意展現脆弱的一面、能與自己有更多對話,生活得越來越有動力、成長的輪廓越來越鮮明。
我覺得妳可以放下一些擔心,妳不必強要自己時刻心向光明,而是細細享受自己22歲的樣子,我知道你會喜歡的。
妳美好、善良,我就生長在妳的心之谷底。
※本篇文章之電影相關照片,皆取自網路
註一:本句話出自於《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