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9-06 15:12:14| 人氣74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蔡昀珊:結束與開始之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Ø   關於我:

    蔡昀珊,出生於新竹市香山區,最近剛滿18歲,即將前往紐約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最大的特質是矛盾,擅長將事情預先規劃的井井有條,又熱衷於按心情行事;想熱情地擁抱世界,卻不介意做個半隱遁的城市遊民。

    一直努力地想要勾勒出自己的形狀,然而若我是水,希冀能自由地流過世上的酷暑嚴冬,做個有故事、有溫度的人。

 

Ø   正文:

    距離第二次到創作坊演講,約莫過了一個月的時間。憶當時,我將熟稔的高中生活做了最後一次的完整回顧,像一場慎重的道別儀式,在侃侃而談之際,我明白不論我申請了多少國內外大學,因不同活動寫過多少不同版本的自傳,在創作坊說的每個字句,彷彿都是過一道橋,一步一步,讓我與身後漸漸起霧的風景揮別。

    二零一七年七月對我而言,是段格外重要的時光,一方面我在這個月裡成年,另一方面,這是我出國讀書前在台灣度過的最後一個月。這彷彿是六月底創作坊演講的渲染,慢慢地,一切都不是那麼理所當然。我在不同的場合,和一些朋友互道保重,去了一些我熟悉且熱愛的地方,暗自祈禱將來的我莫與他變得陌生。我變得期待又容易傷感,努力了三年的夢想終於近在眼前,而我也意識到,有些回憶,是我終將錯過的。

    這些日子以來,我不斷地尋覓自己對大學生活的期許,企盼歸納出簡而明瞭的生活準則,好讓我在精彩渾沌的異國叢林不至迷失。我想了很久,盡可能地囊括所有我在乎的事,而它們是:全力以赴、勇於嘗試、真誠主動

一、對夢想和熱情全力以赴

   
(
圖說1:攝於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當年在寫給創作坊〈2015年,盛夏〉的圖說為:「UCLA電影系,等我!」它是我電影夢裡,最耀眼的北極星,儘管最後我並沒有被UCLA錄取,但它卻是我高中三年來,執著和認真最美的象徵。)

    在說選擇全力以赴的理由之前,我想先提另一段故事。

    三年前的六月,是我在創作坊的第一場演講,當年還未滿15歲的我,正要啟程到洛杉磯的紐約電影學院,展開第一次隻身出國的大冒險。我是在2012年底開始看電影,也是在那時喜歡上電影的;然而,除此之外,我並沒有真正實作及了解這項媒體。那算是我踏出夢想的第一步,懵懵懂懂的我,飄洋過海到加州,只為更靠近電影,也一窺自己的喜好。

    然後,我發現,我「好像」能夠把電影當作夢想。

    回台灣以後,我加入了高中的微電影社,因為不確定自己究竟想從事電影的哪個面向,於是藉由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如撰寫〈1948年好萊塢派拉蒙法案〉的新聞報紙、拍攝影片、做地方影像文史的專題研究,並在暑假時為小學生舉辦公益電影營、到UCLA修電影課等。我試著在每個環節中悉心品嘗,享受其中的好與不好,順便在繁重的課業裡,尋找平衡,還有提醒自己當年喜歡電影的初衷。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做專題研究的時候,因為主題是研究影像博物館與民眾的互動,因此我和另一位同組的同學,在為期一週的時間內,每當放學便搭最近一般公車到新竹影像博物館發放問卷。隨著發的經驗越豐富,我們越來越大方和熟練,也善於與填寫者說明應對;而我永遠記得的是,有天我們以極快速的速度達成預定數量,看著彼此在對街,又叫又跳的畫面。

    有些人說,我畢竟是幸運的一個,早早就明白自己的夢想,因此能全力以赴;然而,事實是,即便到了今天,我仍然無法肯定自己對電影的愛有多少,在種種因素考慮下,又是否能作為我的志業。在讀高中的時光,我常常聽同儕說著自己的夢想,卻往往在填志願時,選擇了另一個或許自己並不是那麼感興趣的科系。

    全力以赴的條件是什麼?我認為,並不是急於肯定志向和興趣,而是在每一個選擇的當下,能夠踏實地忠於自我,明白目前最渴望追求的事情。我想,18歲的我們不可能不為未來擔憂,比如當我申請美國大學,被第一間電影學院錄取時,我心裡想的卻是如何轉系,來求得看似更好的出路和前途,即便高中時期的我一心一意想往電影發展。

    或許,很多夢想和熱情,都是在這樣的時候悄悄被消磨。

    當時我說服自己的理由是,儘管以數字上來說,商界和科技界或許的確較可能有較佳的待遇和發展,然而,若非真正樂於探索,又真能在那些孜孜矻矻、享受其中的人裡嶄露頭角嗎?而若當年因現實的考量,投身這些行業,若有天遭遇金融風暴等挫折,有是否會怨懟自己沒有踏上原先懷有抱負的那條路?

    對我而言,所謂全力以赴,便僅僅是不要後悔,也只有不要後悔,能夠對的起過去認真作夢的自己。就算未來的我,不再堅持電影,我想,那代表我找到了比電影讓我更快樂的事,而我終究會感激,這些年電影曾在我生命中盤據了那麼一大部分。因為電影,我學會了夢想,學會為目標努力和強韌,也學會所謂執著,不是不顧一切地只做同一件事情,而是在課業耕耘之餘,依舊能夠保有熱忱,來探索框架之外的無限可能。

    如果全力以赴有個畫面,我想,就是剛發完問卷激動的我,興奮地吼過整條馬路。

二、踏出舒適圈,勇於嘗試

    七月的我,參加了由金馬影展團隊舉辦的《青少年電影課》,可想而知,來參加的多半是對電影有相當了解,且有濃厚興趣的人。我記的特別清楚,在自我介紹後的小組會談,有人忽然問了:「那麼,除了電影之外,你們喜歡什麼?」

    當下,其實我愣住了。大約是從高中開始,我在自我介紹時,總會提起我對電影的喜愛,這時接收到的反應大多是:「哇!好特別!」、「這好有趣。」這類的評論;然而,身在一個大家都喜歡電影的環境,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又熱愛什麼?

    我聽到一些人提起樂團,有人說到了攝影和打球,那麼我呢?那時我腦海中浮現的是旅行。這麼說起來有些窘迫,但其實我是想到了自己想當都市遊民的渴望,於是理直氣壯地把旅行當作我的興趣。但,事實上,我沒做過遊民,單獨旅行的次數亦不算多,最重要的是,我沒有想過旅行或者移動這件事,對我而言獨特的意義和價值。

    或許就是在那個時刻,我意識到,原來少了電影的我,是那麼貧脊。

    我必須坦承,過去為了申請美國大學,我有時過分計畫了自己的藍圖。我會規畫一整張表,告訴自己我應該如何達成預定的每一項目標,以表達能讓招生官青睞的特質。然而,雖然這樣能隨時確保自己走在地圖上的某處,卻失了迷路所帶來的驚喜。有一段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只選擇做「能寫在履歷表上」的事情,我在乎立即的結果,並且預想事情的預期收穫,並且,盡可能地不出差錯完成。

    或許也是正視了自己生活的單調,現在的我,即便還是習慣於將大學生活畫出藍圖,但我學會留下空白的時間,來容納生命中未預料的嘗試;我也寫下純粹想修的課程、參加的組織和社團,儘管我並無經驗,也不明白這些體驗對我的夢想和未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在暑假的時候,我去游泳,驚異地發現體育並不好的自己,竟然能一口氣游完一千公尺;我也學了做菜,終於在廚房裡,弄懂調味料和食材的烹煮順序。誠然,這些都是寫不進履歷的事情,然而對我來說,卻彷彿看見了軌道之外的燦爛銀河。我知道我做這些事情,並非為了什麼,也不是希望在日後自我介紹時,能流暢、自信地說出,自己在電影之外,喜歡和會做的事。

    之所以在大學的生活準則裡寫下勇於嘗試,背後的意義或許是,我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活得多彩和開闊些,能有足夠的器量和心情,來海涵這些細碎的經驗,也讓這些記憶,成為存放在心底的養分。

    若全力以赴是通往夢想的燃料,勇於嘗試就是公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沿途風景;若全力以赴是骨架,勇於嘗試便是使軀體成人的血肉。踏出舒適圈或許能帶來勇氣和意想不到的收穫,然而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成為一個愈加厚實飽滿的靈魂。

三、待人真誠主動

    這個七月,其實還發生了另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

    約莫是月初的時候,我和另一位朋友,念著好久不見的國中同學,因此決定舉辦一場兩天一夜的班遊。老實說,因為隔了許久時間,難免在詢問意願上會有些彆扭,想著這樣會不會有些唐突。

    然而,事實是,不會。

    儘管在出發時,的確有些不知該如何談起的陌生,在短短的兩天內,其實過的比想像中還要愉快。看著以前熟稔、笑鬧、共同面對升學考試的朋友,彷彿都將自信地踏上下一段旅程,話題變了、國中時期的稚氣少了,而我忽然覺得慶幸,我沒有因設想可能面臨的尷尬而作罷,似乎就是決定跨出那一步的同時,也開啟了串連大家的契機。

    回程的路上,我看著窗外不斷消逝的風景,心中想著的是或許下次在公路上奔馳,就是前往機場的路上。偶爾,我小心翼翼地回頭瞥一眼興高采烈歡唱的朋友,內心卻忽然惆悵。那似乎就是個分道揚鑣的路口,我以為自己的成長過程總是孤單,卻擁有彼此;未來像是大手,將身為凌亂髮絲的我們,重新分類、編織、束起,而這次,我選擇做頰旁的一綹。

    下次當我們再見,或許我將聽不懂他們口中的迎新和宿營,但願一年之後的我們,還能如此刻一樣,那麼真、那麼瘋、那麼傻,那樣笑著。

    更或許人生旅程就是一列疾駛的列車,有人僅是匆匆一瞥,有人卻陪我走了好長一段。對於18歲的我們來說,未來似乎還太遙遠,在不斷上車、下車、歡迎、道別的過程中,只有回憶如流水中的沙礫,還能在掌心乾涸之後,觸及點點粗糙。

    活在當下,能快樂的時候就盡情快樂,能對人好的時候就盡量善待他人,是我追逐了那麼久,學會最重要的事。

    日子很平淡地這樣過著,直到我18歲生日那天;我最好的朋友,等在新竹的三姓橋站,直言要帶我去看他的新家。我必須說,這其實是件難得的事,從小到大因為我家住在香山,讀的卻不是附近的學區,因此每每同學邀約到誰家時,極少有人會想到我家,因為太遠,而且交通不便。

    對我來說,那條路,是我一個人的。

    我記得我和那位朋友從車站,逆著風騎腳踏車,我對他大聲吼著,我不敢相信我們能一起在這條路上。當我們停好車後,他帶著我,自馬路邊一路行到了愈加狹小的巷弄。正當我疑惑,哪來新房子的跡象時,另一位朋友衝出來,搶走手上的包包和袋子,我再一次極其詫異地驚叫出來,我很難相信,自己會在這樣古怪的地方遇見他。

    下一個畫面更是讓我永遠難忘,正當我目送我的包包漸漸離開視線,而還不明究理時,許多抹著刮鬍泡的手,發狂似地朝我衝過來。我以為只有我一個人的香山,卻突然有了十幾個人的熱鬧,我無法遏止地大笑,弄得滿身泥濘,接著打水球、烤肉、切蛋糕、聊天……,我的18歲,竟然活的那麼驚奇和青春。

    或許,有些時候,我看待香山相對於新竹市區的偏遠和不易達,或許就像是我看待自己的人生。一直以來,我習慣走的很快、很急,我永遠不會猜想,有人惦記著我要出國,那麼謹慎、驚懼我發覺地,悄悄籌畫了這一切。

    有些人說,長大了交朋友,便是在做社交,認識的人越多,潛在的機會也越多;然而,對我來說,真誠主動的意思,便是在面對熟悉或不熟悉的人群時,克服心中的不安與淡淡羞赧,自發地串起一切關係。若沒有當初邀約班遊時的決心和堅持,或許我的生命裡,還不會發現,我人生選擇的路,或許迥異,卻從來不是孤獨。

    值得一提的是,在班遊的時候,我們為自己取了「邊緣人」的稱號,按普遍的意思而言,便是核心之外,存在感不高的一群人。起初,我並不喜歡這樣的名字,即便我們不是引領風氣的人,卻不該如貼著標籤般,這樣貶抑自己。然而,在大家的談天中,「邊緣人」卻有了嶄新的定義――所謂邊緣,是因為我們不會劃分主流和邊緣,是因為我們遠離了中心的是是非非,也是因為,我們的朋友不多,卻能真心對待每個人。

    由一群人的口中說出、認可,這或許是在這個非黑即白、恐懼被邊緣的世界裡,聽過最美好的界定。

    真誠主動是我對大學的第三個期許,與人結一段善緣,便是在千帆過盡,流水枯竭後,依然殘存在手中的點點沙礫。如果人生是一段寂寞的公路旅行,全力以赴是通往夢想的燃料,嘗試是旅程中目的之外的養分,而真誠主動地待人,串起幾乎遺失的回憶,便是在任何時刻回頭眺望時,寂寞公路上不寂寞的風景。

               結束與開始之間,說穿了,不過是一段凝眄,在難得的空閒裡,一一拾掇過去荏苒時光的美好與謬誤,更認真和細膩地過生活,然後,發動引擎,翩翩地往下一段路途駛去。
                                                                                                                
                                                                             (全文寫於2017年8月8日昀珊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前夕)

台長: 文學樹

封面照圖說
擁有一群朋友的意義,或許就是,當我在黎明時分繞了半個地球遠,下回聚首,依然能共嘗夕陽餘暉。
2017-09-07 07:43:2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