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7-01 00:00:00| 人氣77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依雯老師:我的非典型自助旅行簡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說:2017年1月15日台灣飛往金澤的天空)

親愛的創作坊朋友們,大家好:

       進入長長的暑假,大家的旅行計畫準備得如何了呢?喜歡跟團旅行?還是樂在自助旅行?

         由自我主導的自助旅行,是為了跳脫日常習慣的捆縛,在陌生的異地感受「原來我可以這樣活」的感動或震撼。它原是為了打破舒適圈的選擇和行動,但,它也可能成為生活中的另一個舒適圈,而我們並不自知。

       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旅人?決定關鍵在於我們是否仍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

       想想看,每一次展開旅程時,是否經常萌生一種「哇!這是我從沒有體驗過的……」興奮感?而每一回旅程結束後,心頭能否由衷感到一股「遇見嶄新自我」的充實感?

        始終相信,唯有好奇張望世界模樣、渴望不被日常生活層層綑縛的人,更能夠深刻感受到活著的意義與價值,即使面對再小的小事,都能從中挖掘出一則動人的傳奇故事。

一、挖掘動人的傳奇故事

        五歲的小小孩,可不可能擁有國際觀?

        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報以遲疑的態度,因為我們總以為孩子年齡太小了,怎麼可能做得到?但,當我們這樣下判斷時,也已然草率否決一個事實:孩子比大人更有敢於做大夢的無懼與浪漫。最近的暢銷書⟪親愛的世界,你好嗎?⟫,講述的正是一個英國五歲孩子托比執行寄明信片到全世界的故事。

        那一年,托比帶回學校指定的共讀書目⟪寄到紐西蘭的信⟫,這本書教導孩子如何寄信到國外,有意思的是,在母子共讀的過程中,托比竟問媽媽:「媽咪,我可以寫信到紐西蘭嗎?」媽媽倒是積極回答:「可以啊,我先找到收信人,你要現在就動手做嗎?」托比開心地笑著,停了幾秒後又再次驚人提問:「媽咪,那我可以寫信給全世界嗎?」

       面對孩子許下的大夢,你會如何回應呢?

       托比媽媽欣然接受孩子的大夢,且立刻找到有效的實踐方法,她先帶領托比認識世界上有多少國家,並上網搜尋收件人居住地的相關圖片(托比感興趣的動物、建築、紀念碑、食物、學校、職業、節慶……),讓僅有五歲的托比看圖想問題,與從未到訪的異國產生連結,以剛學會的字彙和句子書寫明信片。接著,她成立一個「寫信給全世界」網站(www.writingtotheworld.com)為托比的每一封明信片往來留下紀錄,也成立臉書粉絲網頁,讓更多願意成就這個大夢的好心人提供住址,大家一起造夢。

       我以為,這也是一場極其美麗的壯遊!

       而這場壯遊能夠成行,托比媽媽功不可沒。托比媽媽並沒有超能力,她有的只是多一點陪伴和成全,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時,正是造夢的開始,允許孩子自由發想並引領孩子一起完成它,便是成就夢想的關鍵力量。

       學期末和創作坊孩子分享托比的故事時,孩子們都驚呼連連,感到不可思議,更有孩子慚愧對照:我小時候也曾和托比一樣有這樣異想天開的夢想,但,當時的我並沒有實踐它,沒想到比我還小的托比竟然做到了。

       我想起曾到國外念研究所的創作坊孩子語重心長分享:我在國外自助旅行時,看見兩個大約小一、小二年紀的小小背包客,沒有大人陪同,兩人一起自助旅行!這故事,也讓創作坊的孩子聽得一愣一愣的,因為這不是我們的經驗常模,而且它也根本不可能發生在台灣。

       但是,所有的不可思議與不可能發生,其實都是一個改變自我的契機。

       我人生的第一次自助旅行經驗,來得十分突然,即使當我踏上美國賓州的匹茲堡土地時,我也還不知道幾天後我將和三位夥伴成為自助旅行者。直到我們發現一連三天,那位收了我們食宿費、約定好要帶我們從美東橫跨美西旅行的外籍英文老師,不但沒有帶我們四處逛逛,且只要一到用餐時間便人間蒸發時,我們開始產生疑慮,這樣的人值得信任嗎?而說好的橫越美國壯遊計劃,他也只租賃一輛空調壞掉的二手車,甚至準備以這樣的寒愴配備在高溫燠熱的暑假出發時,我和同行的夥伴,當下決定和他「分開旅行」。

       經過激烈的談判後,我們取消原本的跟團旅行約定,為了拿回他退給我們的少許食宿費,我們與他一起上了匹茲堡地方法院做「關係切割」聲明,在那位外籍英文老師的好友的見證下,從今而後,選擇自助旅行的我們在美國的生死都與他無關。

(圖說:我的美國自助旅行地圖)

       還記得剛從地方法院回來,我們立刻被趕出門,連一通應急的電話都來不及撥打,那是2001年盛夏,智慧型手機與城市Wi-Fi都還未被發明的年代,我們唯一有的是一座公共電話亭,它成為記憶中鮮明的自助旅行標示。四個人不斷地想A方案、B方案,撥打一通又一通無效的電話,總算透過台灣學妹輾轉聯繫到當時正巧住在美國大兒子家的台北房東郭媽媽與郭伯伯,解決了幾天的住宿問題,並經由郭大哥的幫忙,訂到美東飛往美西的機票(我們只有舊金山飛往台灣的回程機票)。而離開匹茲堡前往紐約的方法則是詢問了已變成朋友的隔壁鄰居,順利搭上灰狗巴士,看著車窗外的天色從白變黑,再由黑轉白,這樣的天色變化已不再成為我們每日的困擾,我們看似狼狽眼睛卻閃閃發亮,因為接下來半個多月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期待。

(圖說:照片攝於2016年盛夏,我和我的大學室友及房東郭伯伯、郭媽媽。我永遠也忘不了2001年盛夏在美國的點點滴滴,最記得當我們四個人在紐澤西火車站下車時,遠遠地便看見郭伯伯和郭媽媽一臉又擔憂又驚喜的模樣朝我們快步走來擁抱我們,跟在他們身旁的還有郭大哥及郭大嫂一家,忙碌的郭大哥為了迎接我們還特別向公司請假一天,那樣的盛情相待,即便十多年過去了,仍然有言說不盡的感謝。)

       這一切都要感謝一路上成全我們的人,還要感謝那「不可思議」意外事件的爆發。這一次的自助旅行讓我明白,即便旅程窘迫至只剩一座公共電話亭,生命仍然充滿無限可能。也是從那一刻開始,我愛上了自助旅行,並且樂此不疲。

二、同中求異:發現日本的幾種玩法

       從2010年開始至今,已在日本展開過四次的自助旅行,每一次都維持七到八天的旅遊天數,只鎖定一個城市做為主要賞玩範圍,偶爾安排一個城市外的地點移動,即使連腹地狹小的澳門,我也這樣玩,很多人都會困惑提問:「這樣,難道不會玩膩嗎?」我也總是無法理解的回應:「是嗎?我還覺得時間不夠用呢!」

       同樣的日本,即便一去再去,也不會成為困住我的另一個旅遊舒適圈,因為,我對日本仍然充滿許多好奇,這巨量的好奇產生不同的旅行主題及隨之而來的相關計畫,我持續進化自己,感受不同的旅行可能。


(圖說:我的日本自助旅行地圖)      
       
       2010年首次以自助旅行者的身份踏上日本東京,那時經由友人推薦,居住的地方還是台灣人開的民宿呢,為此,我和旅伴累積了許多後來不曾再體驗過的獵食早餐經驗。當時的我,對於東京這國際大城充滿景仰,面對滿坑滿谷令人眼花撩亂的日式商品,向來愛逛街消費的我簡直毫無抵抗力,於是,非常入境隨俗地將這次旅行定調為「小資女的東京購物之旅」。回想起來,那時的我,只是很粗淺的遇見了日本,和一般的觀光客沒有什麼不同,但我仍然珍惜這一次的旅行,因為那是我與日本自助旅行初次相遇的模樣,它照見我的本性與侷限,也為後來埋下改變的契機。

       2013年我和旅伴前往日本北海道,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們沒看過雪,這是一場成全「南國鄉民的冰雪奇緣夢」之旅,於是,我們有了在雪地行走的如履薄冰經驗,貪婪飽覽雪國的各種風情,還特地把旅行動線從札榥拉長到洞爺湖,感受異於大城市的鄉間冰雪生活,也在不知名姓的鄉間路上散步過程中,巧遇一間手作玻璃雕刻店,有了在日本的第一次手作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正逢日本因應三一一大地震後續的節電措施,處處都可看到節電的宣傳海報,深深覺得北海道的日本子民真的好堅強,沒有提供暖氣的地方竟遠遠高於日本東京,讓人見識到北方人的強悍!無止盡的冰和冷,大概是這趟旅程最深刻的印記,我卻有一種更真實活在日本的感覺,即使多年後的此刻,想起北海道的種種,仍能揚起繾綣不已的微笑呢!

        2015年我們造訪京都,每天的景點便是一間又一間的寺廟,這趟旅程可稱為「類文青的寺廟巡禮」,我們甚至還專業的購買一本御朱印帳,蒐集各家寺廟的朱印,它可不是一般的旅遊景點紀念章,而是參拜後的祈福章(上頭還有各家寺廟的專屬毛筆題字),可當護身符,與御守不同的是,它具有一輩子的守護能力,想著一輩子守護的重量,便覺得這承諾多麼浪漫奇幻得不可思議!
       為了滿足集點的賞玩樂趣,我們勤跑各個寺廟,同時也不斷比較寺廟間的差異,赫然發現,在京都的寺廟巡禮,重新刷洗我對東京、北海道曾經有過的參拜經驗,也才發現,那些看似相同的事,因為自身累積的背景知識更多,而得以有新的眼光和體悟。

      
       這一趟旅程使我明白,有主題的自助旅行,如一篇主軸清楚的好文章,無論前往的景點知名與否,都會在腦海中進行一次次的雙聲疊影重整與對話,慢慢的,我們能輕易在腦海中勾勒出它們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進而窺見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獨特面貌。

       而當旅程變得不再只是瘋狂購物、嚐鮮美食時,我們便有機會深化每一次的自助旅行,使它成為生命中豐富的旅途印記,甚至還會滋養出強大的求知慾望,回國後自動補充相關歷史知識呢!一如我曾經因為造訪京都,而開始對京都人和東京人的愛恨情仇有了探索的興致,還主動翻讀相關書籍,邊讀邊覺得有滋有味。下回當我在電視上看見東京鐵塔時,我腦海中將不會只有日劇的愛情故事印記,還會有京都人不服輸的拗脾氣,硬是違背古都美感堅持的在火車站蓋了一座京都塔以別苗頭的奇詭畫面。

(圖說:京都清水寺,仔細看還可以指認出京都塔喔!)
      
      由於在日本自助旅行的經驗已達三次,連自己都忍不住發出質疑「日本還有什麼好玩的?」幸好旅伴對於最愛的建築大師妹島和世的著名作品「二十一世紀美術館」有著無論如何都要相見一面的執著,於是,我們敲定前往金澤展開日本的第四次自助旅行。  

(圖說:21世紀美術館屋頂上的藝術作品:丈量雲朵的小金人)
      
       查詢相關旅遊資料,發現市面上的旅遊書都稱金澤為小京都,腦海中也不由得浮出至今仍歷歷在目的京都旅遊種種,很難想像小京都金澤究竟還能為我們帶來什麼驚喜。沒想到出發前夕,因為接下了創作坊每月一信、以談「自助旅行」為題的任務後,開始逆轉思考,萌生無論如何都得深化金澤之旅的強烈使命感。

       了解金澤的歷史,一定不能錯過2002年NHK首次大量起用當紅偶像演出的大河劇⟪利家與松⟫,為此我特別查詢這位日本戰國時代百萬石名將前田利家的相關故事,越讀越感興趣,也對前田家的梅花家徽留下印象,還特別訂購大河劇⟪利家與松⟫,打算回台後細細觀賞。幸運的是,這個行前的小準備,竟讓這趟金澤之旅多了一點「我理解你」的熟悉感,無論是在兼六園的成巽閣內,看見前田家的族譜,或是在金澤城裡,開心指認前田家的梅花家紋,又或是在某個景點照見前田利家或他的正室妻子松的雕像時,總能發出會心一笑,彷彿我也曾穿走在日本戰國歷史的長廊上,照見前田利家對於金澤的巨大影響。

      
 (圖說:前田利家的正室夫人:松)    
 

(圖說:前田家徽)

       由於北陸金澤素來多雨(一年至少有一半的時間下雨),加上我們去的時節正逢日本關西地區大雪時刻,使得這一趟旅程不只過足了和雪的各種姿態相遇的癮,也感受到古詩文中不斷被文人反覆提及的雨雪紛飛境界,時而雨、時而雪、時而被雨雪浪漫而又狼狽的夾擊著,我萬萬沒想到原來我所經歷的北海道雪景,不過只是雪的一種面貌而已。(詳情請見⟨冬雨如詩歌⟩:http://mypaper.pchome.com.tw/hilde0301/post/1370343529)    

       怎麼也料想不到,這一趟最不曾有過多盼望和揣想的金澤之旅,竟成為目前影響我最深、且讓人留戀不止的旅行。回國後,我開始迷上NHK大河劇、晨間劇,並一頭栽進日本的戰國歷史、江戶時代、幕末變化、明治維新、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情況的閱讀沈迷裡呢!我知道下一次無論在日本的哪一座城市旅遊,都會有挖掘不盡的新的旅行主題。

        每一個旅人都因為他獨特的愛好,而使得旅程的主題有了不可預知的翻新變化。

        旅行的夥伴很重要,最好選擇和自己個性、嗜好截然不同的友人當旅伴,才能撞擊出許多旅遊指南書無法摘錄詳記的意外火花!我很幸運,擁有一位熱愛追逐、賞玩建築大師名作的旅伴,於是,我有了很多走訪日本私房景點的機會,雖然在交通上得多花點心思和時間做功課,卻也常在拜見大師的建築物路途中,欣賞每座小城鎮的沿途風光,少了觀光客絡繹不絕的喧囂,多了活在市井巷弄中的片刻靜好。

       這幾年下來,累積了不少日本著名建物,以安藤忠雄為例,我們曾經朝聖東京的表參道之丘、北海道的渡邊淳一文學館、京都的京都TIME’S、大阪的司馬遼太郎文學館和Hotel Harmonie Embrassee Osaka 、金澤的西田幾多郎紀念哲學館。每一棟建物信手捻來,都藏有一個精采的人生或地景故事,以及建築師動人的立體詮釋,這樣的旅行主題,使得一向對建物不甚瞭解、沒有太多關注的我,開始學會放慢腳步欣賞、慢慢感受時間軸與空間軸交會的既美麗又永恆的人文科技瞬間。

(圖說:安藤忠雄在金澤的作品:西田幾多郎紀念哲學館)

三、異中求同:在金澤的堅持中看見台灣的未來

       旅人的每一個眼神,凝視的分明是異邦異地的風景,心裡懸念的卻永遠是自己的母土家園。

       這也是一種旅行姿態,透過陌生美感的激烈撞擊,促使我們重新檢視那些一直以為只能這樣做且根本不可能改變的家鄉日常景致。這時,旅行將不再只是單純的獵奇、嚐鮮,滿足小我的短暫渴望而已,同時也可以是一場又一場的學習之旅,拓寬我們的視野,明白我們有機會、有能力改變長期孕養我們的土地,成就更好的大我可能。

       來到金澤之後,才發現金澤與京都竟是如此截然不同的兩座日本古都,即使閉上眼睛,旅人都能輕易指認出它們的不一樣。京都像是面面俱到的社交蝴蝶,金澤則是絕不輕易妥協的執拗藝術家。京都是個很適合逛街購物、令人淪陷物慾深淵而無法自拔的繁華城市,金澤卻是個連幫友人代購藥品都感到有點困難的類偏鄉野地,在金澤停留的那幾天,總共才發現火車站裡頭有一間規模小小的藥妝店。

       我特別偏愛這樣的金澤,它有自己的自信和堅持,比京都更不容易隨他人起舞(想想那突兀聳立的京都塔)。


         金澤也許不擅社交,卻很照顧在地的植物與文人。每年十二月至隔年二月,金澤的老樹、大樹、小樹全都會披上防護措施「雪吊」,以防止樹幹被沉沉的冰雪壓斷,這是從江戶時期便留下來的老祖宗愛樹技術,一直延續至今,甚至成為冬天到訪金澤時必賞的特殊風景!有意思的是,連市井小民也會主動為自家院子中的樹架起雪吊呢!每每看到全市不約而同的自主護樹運動,總令人感動!

(圖說:金澤兼六園的雪吊)
      

(圖說:小小樹也要雪吊)  

 (圖說:巷弄中的民宅院子,也有雪吊。)    

       我想起台灣建築師黃聲遠的作品「宜蘭社會福利館」,為了串連這座館和旁邊絕美的宜蘭河堤岸動線,特別蓋了一座極為友善的陸橋,不只沒有砍掉擋住動線的路樹,甚至還給它們持續往天空生長的空間,使得走在陸橋上的人,都可以清楚看見樹冠層呢!

       清境農場的大樹可就沒那麼幸運了,隨著觀光新景點1.2公里的天空步道矗立後,常可見到擋路的樹被硬生生砍伐,徒留不可能存活的殘幹,而即使有幸被保留下來,擋到遊客的那一端樹枝,也會全面清除,成了奇怪的半邊樹,而這樣與樹爭路的天空步道甚至還看不到生態豐富的樹冠層,那它究竟是為了什麼理由而存在呢?

        我相信人與樹能共好活著,宜蘭社會福利館的陸橋與金澤的雪吊,都以它們最美麗的姿態向我們清楚證明,我們其實可以為已開發的土地做更多的事。

         還記得造訪金澤的德田秋聲紀念館之後,赫然發現只要再造訪泉鏡花紀念館及室生星犀紀念館,便能集滿「金澤三文豪」了,我們當下決定加入這個原本沒安排在計畫中的行程,只為了好好感受金澤厚愛在地文學家的用心,金澤慎重保留19世紀明治維新時期的文人故居,甚至以文人的名字為路命名,而各紀念館內的生動陳設及作家介紹(如泉鏡花生肖屬雞,卻偏愛兔子,收藏了各種材質的兔子),使得日文程度只有五十音基礎的我,也不會有太明顯的隔閡感,不但能很自然的融入,而且還覺得興味盎然呢!

       忍不住對照台灣無數起古蹟自燃事件,大多的古蹟老屋在斷水斷電可能還下著雨的狀況下,竟還有辦法燃起無名大火燒毀一切,人為破壞是肇事原因,卻防不勝防,這不只是有心人的刻意破壞,還是整個大環境制度的問題。幸好,台灣有一群關注文化與歷史資產的年輕人,成立「圖文不符」團隊,針對古蹟自燃之不可思議事件,開發一套2D線上遊戲 ⟪全能古蹟燒毀王⟫,引領所有玩這遊戲的人一起關心台灣的古蹟保存議題。常常想著,如果我們多搶救一處古蹟建物,是不是就有機會為台灣創造更多的在地觀光財源、保留更多只專屬於台灣的觀光特色?

      

(圖說:圖文不符團隊整理的全台古蹟燒毀資料)
      
       一如金澤,並不與京都搶聚光燈,也不稱自己為小京都,對他們而言,金澤只是金澤,纏綿守護依存於此地的所有人事物,彷彿這是他們一生的使命,也是他們被世人張望流連的主因。

       即便是社交蝴蝶京都,對維護古寺廟建物的用心,也錙銖必較到令人肅然起敬,除了京都火車站周邊之外,整個京都的建物都是低矮的,只為了搭配在地古建築的地景,也讓整個京都天際線看起來更為遼闊。不只如此,京都人還以不容妥協的美感和行動愛著自家的一切,連建物招牌都有嚴格的規定,不能放置屋頂佔據天際線、不可有亮閃閃的燈、嚴禁鮮明的對比色。正因為明白京都人以古都為傲的堅持,徒步於京都街道時,更有一番獨特的古樸風情感受。



       台灣也有令人驕傲的建築,宜蘭的蘭陽博物館以單面山造型矗立著,不只融入地景、也強調與自然共生。然而就在今年,蘭陽博物館不遠處竟高高聳立一棟29層樓高怪獸建築,不僅嚴重破壞單面山地景,即便聘請技術高明的攝影師,卻再也拍不出蘭陽博物館的絕美、獨特風貌了,我們究竟得到的多些?還是失去的多些呢?

         作家黃麗群也偏愛賞遊金澤,她在⟨如果有一天你去金澤⟩文章裡,區別金澤與京都的差異:「若在金澤走動一陣,很快能感到兩地內在紋理是如何南轅北轍。金澤人有比較簡單的說法:『京都為公家(貴族)文化,金澤為武家(武士)文化。』這話十分委婉,感覺也帶點『說來話長,解釋起來太麻煩,就勉強這樣分別吧』的意思。」

       閱讀這一段話,再回想戰國武士前田利家的諸多人生選擇,便能隱約明白金澤人的低調與靜定其來有自。

       參觀武士居所「武家屋敷」的初體驗,正巧在金澤。走進長町武家屋敷區域,映入眼簾的便是那素樸不加裝飾的一整面長長的、隨著窄小街道一路蜿蜒的低矮土牆及長屋門,都被完整的保留至今,冬天下雪時節,金澤人會為這土牆披上乾稻草加以保護,防止雪融時期壁面跟著一起剝落的慘劇。看著那從16世紀便已存在於此的屋牆還與大地一起呼吸,便覺得不可思議,而這所有的不可思議,全來自於一群人自覺且堅韌的守護行動。

       尤其令人敬佩的是,這一區並不全是開放的觀光景點,裡頭還有許多私人民宅,他們與武家屋敷觀光區共生,卻一點也沒有違和感,他們的牆仍是需要被乾稻草保護的古老土牆,他們如常的上班下班,過著一般人家的生活,不因為座落於觀光區便想盡辦法開民宿和特色賣店賺取觀光財,他們依然選擇最單純素簡的生活,過自己嚮往的人生,並與武家屋敷一起吞吐兼具歷史與日常的特殊氣息。

       走筆至此,我不免想起最近因為⟪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逝世而再度被世人關注的台灣亞洲水泥事件,經濟部在礦業法修法前夕,火速讓亞泥取得20年的礦權展限,使得礦業權效期核准從民國46年延長至126年,回顧這60年來,亞泥不只侵佔原住民保留地,而且還在太魯閣閣口炸山挖礦,甚至緊鄰居民和幼稚園,距離竟不到三百公尺,使他們飽受土石流和山崩的威脅,但亞泥卻都能「免環評」、「免告知」、「免同意」,我們怎麼忍心這樣對待生養我們的母土和當地的原住民?

        至今,亞洲水泥展延爭議仍持續延燒,20多個民間團體於6月25日發起「看見亞泥,搶救太魯閣」大遊行,呼籲支持礦業改革、撤銷亞泥非法展限,只期望能為台灣這片土地多留下一點可以傳承後代的山林、土地,以及好好活著的希望。

        慶幸的是,一直有一群人像齊柏林一樣關注著台灣,為台灣的未來戮力奮鬥著。

      自助旅行的過程中,我們也該屢屢和自己的家園對話,時時提醒自己那些早已習以為常的現狀都可能是被姑息的陷阱,都應該攤開來被檢視、被修正。

     我認為這才是有感的旅程,我們也才會是有感的旅人,如願地在旅行之後,帶回一個更好的自我與家園願景。

四、給自己的一輩子禮物

        始終確信,旅行的感動與收穫絕對不會只萌生於正在旅遊的當下,我們該如何讓每一次的天涯海角足印可以天長地久的踩踏出鏗鏘有力的聲音呢?

       唯有書寫可以留下曾經行走過的步履,並壯大豐富自己及身邊的人。

       我習慣在自助旅行的每一天夜晚,騰出時間書寫這一天發生的點點滴滴,配合著手邊蒐集到的名片、票券、景點簡介、餐紙巾……等,搭配喜愛的紙膠帶,製作一本簡單的旅遊手記。正因為明白記憶會褪色、照片永遠無法精準言說當下的心理細節,即便再累、再想睡,也一定要先把當天所經歷的一切記錄下來,才算完成一天的旅程。

       現在回頭看這個堅持,便越發感謝當初那提筆寫下小日記的自己,是這些文字,喚醒無數的旅遊美好,也是這些文字,照見蛻變得更懂得玩樂、思索的自己。

      

       我開始能夠理解⟪親愛的世界,你好嗎?⟫作者托比的人生選擇,當他決定寫信給全世界並展開相關行動後,不到五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這個壯闊的夢想,而出乎意料的是,托比並沒有因此停止寫信給全世界的行動,他對世界仍充滿無限的好奇,他甚至了解這世界有太多和他活在不一樣環境、需要被關注和照顧的人,他渴望知道得更多,也願意提供自己的一臂之力,現在,托比九歲了,這個夢想依然持續運轉著。

        是的,任何的旅行姿態都該一直化為文字,甚至整理成一部非典型自助旅行簡史,作為送給自己、送給台灣、送給世界的獨特禮物!

台長: 文學樹
人氣(77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給創作坊朋友的信 |
此分類下一篇:淑君老師:觀看建築,是我生活的副旋律
此分類上一篇:毓庭老師:小提琴家克雷默的「頂尖」之路

秋芳老師
【想像未來、構築大夢的能力】
每一個動人故事的起點,多半都緣於偶然。⟪親愛的世界,你好嗎?⟫,講述托比這個英國的五歲孩子寄明信片到全世界的故事;台東兒文所副教授黃雅淳的閱讀陪伴,讓女兒林文心寫下動人的〈媽媽的地方〉;書宇媽媽的陪伴讓他從小就願意花兩個月洗碗為媽媽製造吐司海綿小開心。
協助大夢,不需要超能力,只要求更多一點點的陪伴和成全,這就是成就夢想的關鍵力量。
這陣子,暑期班即將開展。有的家長會問:「可以試聽幾堂嗎?」、「這陣子,我們已經是聽好幾種好幾堂課了。」、「你知道,暑假期間有很多營隊都是免費的嗎?」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世間,價值和價格無關,只需要問問自己,面對孩子許下的大夢,我們將如何回應呢?
2017-07-01 09:19:5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