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12-15 16:35:59| 人氣4,6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證空了以後,無有可執之煩惱,也沒有破煩惱之戒,自然對每一個境都是跟法相應的。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略論止觀   日常老和尚 淺釋

【問:若佛假立地道等名,佛意寧非亦有分別。曰:佛身雖無分別,然為引誘眾生,故順眾生意樂立如是名。】

有人就問了:佛假立名言的話,難道佛也有分別心嗎?佛自己本身雖然沒有分別心,但是為了引導眾生,所以必須建立名言。

【以是當知隨應破派一切名言,純係隨順世間建立。如世間俱生心,隨其所見不復推究即便取捨,如是隨應破派亦不觀察而立世俗。】

因此中觀應成派所建立的名言,都是隨順世間的名言而建立。這個法相的確是性空緣起,要對眾生說明這個道理,一定要隨順著因果緣起的法則,讓他們從這裡一步一步地摸上去。我們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要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千萬不要碰到哪裡就到哪裡,這個東西本來是引導你認識了錯誤然後拿掉它,可是我們現在偏偏一碰到哪裡,就執著到哪裡,一看見這個好,就執著在這個上面。不過它有一個好處,畢竟凡夫初學的時候,不是一口氣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的。凡夫原先執取的是惡,現在不能一口氣把這個執取破掉,就先善巧利用這個無始以來執的習性,把你所執的惡用善的來取代,再這樣一步一步上來。我們不了解這點的話,碰到了好的,就停在那裡,就像爬樓梯一樣,爬了一級就覺得對了;也像坐船渡河一樣,你要渡河,然後上了船就停在那裡。不要說船停在那裡沒用,到了彼岸還得把船捨棄,要上岸去。   

所以為什麼從修學持戒一開始就說,如果執著戒相而持戒的話,那你沒有把握到佛說戒的真正精神。反過來說,假定你真正了解戒而持戒的話,你會戰戰兢兢,持守得很嚴謹。因為在名言識未破之前,你對善惡必需要如理取捨,等到你證空了以後,無有可執之煩惱,也沒有破煩惱之戒,自然對每一個境都是跟法相應的。就像有病一定要吃藥,藥是為了對治這個病;修學佛法也是一樣,你生重病先慢慢地調,等到病慢慢減輕,藥量也會跟著減輕。如果我們不了解這點的話,最錯誤的一種是:生的病是感冒,我不了解,竟吃肺病的藥,結果一點用場都沒有。或者是得了癌症,卻吃傷風感冒藥,還自己覺得我有在吃藥,有用嗎?沒有用!更進一步,就算吃對了,但是開始的時候,因為病很重,藥量也下得很重,慢慢地病好了,你還是死死地吃這個量,結果病是好了,但是這個藥把你害死了。   

所以佛法每一個地方都一定有一個所要對治的,了解了這個,就沒有問題了。所以祖師說「黃葉止啼」,就如同在地上撿一片黃葉來騙騙小孩子,小孩子不哭了也就可以丟掉了。現在既然我們了解了這個緣起法則,是不是樹葉就可以不要了?但是實際上你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啊?如果你是大人當然可以不要;不幸的是,我們自己是小孩子,還要拿這個東西來騙才行,但是我們竟然把它丟掉了。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個苦力,他只有一根扁擔,一天到晚幫人家挑東西。後來他買了一張獎券,藏在扁擔裡面,結果中了獎,好高興!就把那根扁擔丟到水裡。後來想起來,才發現完了!獎券沒有了。我們修學佛法也是這樣,學到了這裡,這些概念才慢慢都認識了,所以為什麼本論上說,如果你要真實地徹底了解,那一定要學最後的毘缽舍那。現在大家了解了以後,絕對不會認為講了半天的空,實際上沒有什麼用。這個道理是這麼圓滿啊!問題不是這個道理對不對,是你講得對不對,聽得錯不錯。   

那麼中觀應成是怎麼樣建立世俗諦呢?因為世間人與生俱來的這種認識作用,就直接根據他看見的,做為取捨的標準。隨應破派(或者叫中觀應成派)安立世俗時,也不以理智觀察推究,以世俗這個名言量去看是真實的,就立為世俗有。換句話說,這是一切緣起的法則。對我們凡夫來說,我們所見的是這個山河大地,對佛來說是清淨的報土報身,這些都是在俗諦當中建立的。

台長: deepmind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