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0-20 22:05:01| 人氣4,9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論消文193 能得第三成就聖見,遠離惡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193  19310-1948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丑二、修何等道而為滅除分二:

認定道而連結 真實抉擇

第二修何等道而為滅除者。

修持哪些道可以滅除生死呢?

寅一、認定道而連結

如《親友書》云:或頭或衣忽然火,尚應棄捨滅火行,而當勵求無後有,因無餘事勝於此。

如《親友書》所說:即使頭上或者衣服忽然起火,尚且應放下滅火的行動,而當努力尋求遮止後有的道,因為再無一事比求證涅槃更為緊要。

這是顯示修行涅槃特別須要精進,即使有燃眉之急也不必管它,沒有比斷盡後有更殊勝、更有必要的事。那麼滅除後有的方便是什麼呢?

應以戒慧靜慮證,寂調無垢涅槃位,不老不死無窮盡,離地水火風日月。

唯一應以三學求證涅槃果位。戒慧靜慮是能證,後兩句是所證。

寂調指無餘涅槃,即已寂滅有漏的五蘊,所謂身滅受成脫,想盡及行滅,並識亦隱沒,此成即苦邊。

無垢是指沒有煩惱的雜染。

不老不死無窮盡是描述涅槃:涅槃沒有年齡的遷變,所以不老,沒有命根變壞,所以不死,而且永遠存在,無論多久的時間也沒有窮盡。

離地水火風日月是說明超勝外道的解脫,解脫並不是具有形相或顏色的色法,而一些婆羅門教認為:今生修持能獲得太陽、月亮的果位,或者解脫是地水火風四大種的本性,這些都是邪說,並非真實的解脫。所以,能趣入解脫道的自性是三學,解脫須以三學獲得。

寅二、真實抉擇分五: 三學數量決定三學次第決定 三學的自性 將於下文宣說定慧二學 宣說戒學

卯一、三學數量決定分三: 觀待調心次第決定數量

觀待三學的結果決定數量 觀待所斷決定數量

應學寶貴三學之道,其中三學,數定有三。

應當修學寶貴的三學之道,其中三學的數量決定為三。如何決定呢?以下分別觀待調伏心的次第、三學的結果以及所斷煩惱來宣說決定之理。

辰一、觀待調心次第決定數量

初觀待調心次第數決定者:謂散亂心者令不散亂,是須戒學;心未定者為令得定,謂三摩地,或名心學;心未解脫為令解脫,是謂慧學。

觀待調心次第而決定數量之理:心散亂要讓它不散亂,這須要戒學;心不穩定讓它得定,這種道稱為三摩地學或者心學;心未解脫讓它解脫,稱為慧學。

由此三學,諸瑜伽師 一切所作,皆得究竟。

內道修行人一切修法都是由三學而得以成功。換言之,三學是實現一切佛法所作的必須之道,不具備三學,無緣成就任何佛法。

因為外道等教法中沒有三學,僅僅內道聖教才有,以不共的緣故,而稱為增上三學。

辰二、觀待三學的結果決定數量

觀待得果數決定者:謂不毀戒果,是為欲界二種善趣,毀犯之果,是諸惡趣;心學之果,謂得上界二種善趣;慧學之果,即是解脫。

觀待結果而決定數量的道理:持戒之果,可以轉生欲界人天善趣,破戒之果是墮入惡趣;心學之果,轉生上界色界和無色界的善趣;慧學之果,就是解脫。

總其所生,謂增上生及決定勝。初有上下二界善趣,故能生法亦有二種。

總之,「三學」的果報是有「增上生」(人、天善趣)和「決定勝」(解脫、一切種智)。而前者(增上生)又分為上界善趣色、無色二界及下界善趣(欲界)兩類,所以能達成這兩者的學處共有三種。前兩種數量是《本地分》所說。增上生的欲界善趣須要「戒學」。色、無色二趣更要加修「定學」。決定勝的解脫或成佛則要圓修戒、定、慧三學。

堪布開示

總的來說,所生有增上生和決定勝兩種,前者(所生)又分成上界善趣和欲界善趣。由於所生是三種,可以決定能生的數量為三,就是決定勝的能生——1.慧學,以及增上生兩種善趣的能生——2.戒學和3.定學。這是按大小乘共同的觀點而宣說。

此二即是《本地分》說。

以上觀待調心次第以及觀待得果決定數量,此二者出自《瑜伽師地論本地分》。

辰三、觀待所斷決定數量

又諸先覺,待所斷惑亦許三種,謂破壞煩惱,伏其現行,盡斷種子,故有三學。

噶當派的先覺們觀待所斷的煩惱也承許為三種:破壞煩惱,是戒的作用;制伏煩惱現行,是定的作用;根除煩惱種子,是慧的作用,所以有戒定慧三學。

卯二、三學次第決定

次第決定者,《本地分》中引《梵問經》顯此義云:初善住根本,次樂心寂靜,後聖見惡見,相應不相應。

《本地分》當中引用《梵問經》顯示三學次第決定的意義:最初戒律根本極為堅固,其次內心歡喜寂靜,最後能相應無我聖見,捨棄執我的惡見。

此中尸羅是為根本,餘二學處從此生故;次依尸羅能得第二心樂靜定;心得定者見如實故,能得第三成就聖見,遠離惡見。

三學之中以戒為根本,因為其餘定慧二種學處是從尸羅得以產生;然後,依靠尸羅能獲得第二者——內心特別歡喜寂靜的禪定;再以心得定依於定心如實見無我的緣故,能獲得第三——成就聖見、遠離惡見。

成就聖見:成就證悟無我的智慧;

遠離惡見:遠離我執和法執。

以下宣說三學各自的特性。

卯三、三學的自性分二: 教證 宣說教證義

辰一、教證

三學自性者,如《梵問經》云:應圓滿六支,四樂住成就,於四各四行,智慧常清淨。

三學的自性,如《梵問經》所說:應當圓滿六支,獲得四種樂住成就,智慧恒時清淨了達四諦各自的四種行相。

廣論消文193  19310

1205廣論研討(80)2015/04/22                           鍾東文整理

中士道(十五)

修何等道而為滅除分二: 認定道連結 真實抉擇

認定道連結

第二修何等道而為滅除者。如《親友書》云:或頭或衣忽然火,尚應棄捨滅火行,而當勵求無後有,因無餘事勝於此。應以戒慧靜慮證,寂調無垢涅槃位,不老不死無窮盡,離地水火風日月。應學寶貴三學之道。

要修什麼樣的道?如《親友書》所說:即使頭上或者衣服忽然起火,尚且應放下滅火的行動,應該努力的要淨除我們的後有,因為再沒有其他任何事情比這個更重要了。我們應該修習戒、定、慧三學,以證得寂靜、調伏、安樂的涅槃位。這樣才能永離輪迴,沒有老死,也不受地、水、火、風四大的束縛,不受日、月這些世間有為相的困擾。因此,若想趣入解脫道,就應該修學寶貴的三學。

真實抉擇分五: 三學數量決定三學次第決定 三學的自性 將於下文宣說定慧二學 宣說戒學

三學數量決定分三: 觀待調心次第決定數量 觀待三學的結果決定數量 觀待所斷決定數量

其中三學,數定有三。

其中三學的數量決定為三。

觀待調心次第決定數量

初觀待調心次第數決定者:謂散亂心者令不散亂,是須戒學;心未定者為令得定,謂三摩地,或名心學;心未解脫為令解脫,是謂慧學。由此三學,諸瑜伽師 一切所作,皆得究竟。

首先是以調心的次第來說明必須學習三學的重要。首先散亂的心,要如何使它不散亂,就必須學習戒學;進一步,有了這個戒基那個時候才可以學定,那個是心學。最後,只有慧學能夠除滅煩惱、習氣的纏縛,使我們達到究竟的解脫。有這三樣東西的話,真正修行的人都解決了。

觀待三學的結果決定數量

觀待得果數決定者:謂不毀戒果,是為欲界二種善趣,毀犯之果,是諸惡趣;心學之果,謂得上界二種善趣;慧學之果,即是解脫。總其所生,謂增上生及決定勝。初有上下二界善趣,故能生法亦有二種。此二即是《本地分》說。

觀待你要得到的果來看看:持戒清淨之果,可以轉生欲界人天善趣,破戒之果是墮入惡趣;心學之果,能轉生色界和無色界的善趣;慧學之果,就是解脫。總的來說,所生有增上生和決定勝兩種,前者又分成上界善趣和欲界善趣,故能生也有兩種,即由於戒定得增上生,由於定慧得決定勝。以上觀待調心次第以及觀待得果決定數量,此二者出自《瑜伽師地論本地分》。

觀待所斷決定數量

又諸先覺,待所斷惑亦許三種,謂破壞煩惱,伏其現行,盡斷種子,故有三學。

噶當派的先覺們觀待所斷的煩惱也承許為三種:破壞煩惱,是戒的作用;制伏煩惱現行,是定的作用;根除煩惱種子,是慧的作用,所以有戒定慧三學。

三學次第決定

次第決定者,《本地分》中引《梵問經》顯此義云:初善住根本,次樂心寂靜,後聖見惡見,相應不相應。此中尸羅是為根本,餘二學處從此生故;次依尸羅能得第二心樂靜定;心得定者見如實故,能得第三成就聖見,遠離惡見。

至於三學的學習也有一定的次第。在本地分中,就曾引梵問經來顯示這個道理:「最初先依止戒學,使心能安住在一切善法中;當心能安住在一切善法之後,就能因安樂而得寂靜,成就定學;心得定之後,才能生出智慧而成就慧學。有了智慧就能分辨是正見、還是惡見;是佛法、還是非法。」以上是學習三學的次第。而三學當中,又以戒學為根本。這是因為其他的二學,都是依於戒學才產生的。心依了戒尸羅才能夠得定,心得到了定以後,然後你觀照能力才能夠增強,如實的見到事實的真相,所以得到了聖見,遠離惡見。

 

 

台長: deepmind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