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0-28 11:02:21| 人氣4,3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論消文201 《入行論》云:“無義被敵所毀傷,若尚愛為身莊嚴,為大義故正精進,小苦於我豈為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201  2016-2022

午三、調伏煩惱是主要的悉地  悉地-成就

大覺沃弟子吉祥阿蘭若師謂內鄔蘇巴云:智然 ,後有人問汝弟子眾,以何而為教授中心,則定答為已發神通或見本尊,然實應說於業因果漸漸決定,於所受戒清淨護持。

阿底峽尊者的弟子阿蘭若師對內鄔蘇巴說:益希巴!(內鄔蘇巴出家時的法名)以後有人問你的弟子以什麼做為教授的中心,他們肯定回答:已經顯發神通或見本尊。其實應當說:對業因果越來越具有深忍信,對所受的戒律能清淨地護持。

林師兄消文

智然:如《菩提道次第師師相承傳》中所說(p. 030205),這是善知識內鄔蘇巴在扎焦寺出家時的法名,藏語ཡེ་ཤེས་འབར།,音譯作「耶喜壩」,今見藏文版廣論略作ཡེ་འབར།,《師師相承傳》譯作「智焰」,是故「智然」應以「智燃」理解。

故修之成就,當知亦是無明等惑漸趣輕微。

因此,所謂修法的成就也是指無明等煩惱越來越輕微。

午四、讚歎摧伏煩惱是勇士

能感現後二世純大罪苦,謂與他鬥爭,然於爾時一切眾苦,捨命強忍,其傷疤等返自顯示,謂此即彼時所傷。

能導致現世和後世純粹大罪苦的業,就是以瞋恨心和別人鬥爭。而在這樣造罪業的時候,一個堅強的人尚且能不畏犧牲,強忍一切痛苦,而且還會自我炫耀傷疤:這是在那次戰爭中英勇掛彩的。

若斷煩惱發精進時,忍耐苦行,極為應理。

如果斷除煩惱,能獲得現世來世的大安樂,所以,為了斷除煩惱生起精進時,忍耐暫時的小苦極其應理。

《入行論》云:無義被敵所毀傷,若尚愛為身莊嚴,為大義故正精進,小苦於我豈為損?

《入行論》說:毫無意義被敵人傷害之處,尚且自愛地視為身體的莊嚴,現在是為了解脫成佛的大義而真實精進,小小的痛苦對我而言又有什麼損害呢?不僅沒有損害,反而唯一是利益,因此應當依止。

若能如是戰勝煩惱,乃名勇士。戰餘怨敵如割死屍,雖不殺害自亦當死。

如果能這樣刻苦而戰勝煩惱,則稱為勇士。戰勝其餘外在怨敵,等於是割殺死屍,因為即使不殺害他,他也會在百年之內自然死亡。

《入行論》云:輕蔑一切苦,摧伏瞋等敵,勝此名勇士,餘者如斬屍。

《入行論》說:在這場和煩惱搏鬥的戰爭中,任何困難和艱苦我都不在乎,我會勇敢地摧伏瞋恚等敵人。能戰勝煩惱,才是名副其實的勇士,此外殺死世間的怨敵如同殺死屍一般,並不能稱為勇士。

故又如論云:住煩惱聚中,千般能安住,如野干圍獅,煩惱不能侵。

所以又如《入行論》說:安住在煩惱堆中,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鎮定安住,猶如獅子被狐狸圍攻,毫無懼色一樣,煩惱也不能侵害我。

道所治品,莫令侵害,而當勝彼。

道的所治品,是指煩惱。上面這一頌,是說不要讓煩惱侵害而應當勝伏它。

已說共中士道次第。

以上共中士道次第的內容,已經宣說完畢。

壬三、攝義分二: 總說 別說

癸一、總說

修習中士道修心法門時,首先通過正念憶念總的輪迴過患和六道中每一道的過患,對輪迴生起猛利的厭離心,再反覆思惟解脫正道和解脫功德,對涅槃生起猛利的希求心。結合此二者就可以生起中士道的意樂——無偽的出離心。然後對自己所受的戒律,以非常珍惜的方式守護,尤其應當依止煩惱的對治而與煩惱戰鬥。如果有過失染汙相續,也要通過如理懺悔的方式及時淨除。

由於本論的目的,是在共下士和共中士的共道基礎之上,將學人引入上士道,因此在中士道時,四諦中的道諦和滅諦不必多說,在後文上士道宣說真正道時,會有深廣的解釋。

本論抉擇能趣解脫道的體性,宣說了兩個方面,就是滅除生死的所依身和道,其中所依身,一般是暇滿人身,最殊勝的是出家身,解脫道則是戒定慧三學,以戒為基礎,以慧為正對治。

以下從二方面總結:

癸二、別說分二:

聖教根本——別解脫戒

道的核心——修習人無我空性

子一、聖教根本——別解脫戒分二:

別解脫戒成為聖教根本的理由

別解脫戒的體性——出離心

丑一、別解脫戒成為聖教根本的理由

因為如果隱沒了別解脫戒的傳戒儀軌,就不會出現新的出家比丘等,最終導致出家人會消失;如果沒有出家人,他們所作的講聞、思惟、修行的相續就會中斷;以相續中斷的緣故,就不會生起實修的功德;以沒有實修的緣故,就無法現前整個佛法的證法。

所以,別解脫戒是整個聖教的根本。

如此別解脫戒的體性是什麼?就是出離心。以下從所禁能禁方面來解釋:

丑二、別解脫戒的體性——出離心分二: 所禁 能禁

寅一、所禁

必須禁止什麼呢?觀察自己的心態,現在我們的心在追求什麼?並不是為了獲得後世的解脫菩提,只是耽著現世,追求愉快、舒適、名譽或者衣服、飲食和稱讚。這種分別心,就是所禁,它的根本是耽著現世,而耽著現世的根本其實就是我執。

再進一步比較,就能找出主要的所斷:相比追求愉快、追求舒適,是不是更難斷除追求名譽,相比追求衣服、飲食,是不是更難斷除稱讚?例如,世人在格鬥時,明知有生命危險,敵人就在某處等待他,但他還是會很勇敢地前往戰場,所以是寧可遠離愉快和舒適,唯一想求得名聲。試想,為了死後能留下美名,連生命都可以捨棄,這是不是深重的迷亂呢?又比如作為修行人,衣食受用節儉,能刻苦精進地修行,但是別人稱讚自己修行好時,心裡便歡喜不已。所以,他可以放下對衣食的耽著,卻放不下別人的稱讚。其實,對維持生命、保養身體來說,衣服和飲食不可缺少,對此都能放下,反而希求一些如鼓聲般毫無實義的稱讚,這也是大迷亂。

平常,我們或許會這樣想:無論是佛法還是世間法,我們都必須在別人面前無慚無愧,做得有光彩。其實這種念頭,就是為了獲取名譽和稱讚,而開始在三門上造作。

**由以上比較可知,在一切所斷當中,耽著名譽和稱讚最為主要。

應當知道,我執耽著現世此二者,是實現世間或者輪迴所有願望的根本,基於這種意樂,會生起各種各樣的邪分別念。

比如心想:不管完成修法還是世間事業,都是以財富、物質為基礎。修法也不能脫離物質基礎呀!如果衣服、飲食、臥具、住宅、電器等不能圓滿,修法也不可能成功。在世間生活,一切快樂、舒適、名譽的根本,唯一是財富,擁有財富就意味著擁有了人生的一切。因此,如果不能獲得今生所須的財富,只是擁有少許,從長遠來看,恐怕沒有經濟上的保障。諸如此類,是現代人普遍具有的惡劣心態。

順著這樣的分別念發展,又會妄想:為了成功致富,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那些成功人士,他們和我同樣是人,看他們的經歷,也是開公司經商,而且都是非常勤勞才創造起財富。我如果走這條路,只要勤勞能幹,我也可能做得到。假使做不到,也必須盡力而為。必須瞭解所有經商的策略,如果不能全面知道,也一定要努力掌握必要的策略。

或者這麼想:你看某某人,那麼多人恭敬他,供養很多,過得真是快樂啊!其實我也有條件成為他那樣,我的性格也很好,也能行持善法和閉關的修行,男女的貪心也不強烈。就算不能成為上師,獲得一個好的師父或者當家的地位,應當不成問題。諸如此類,就是謀求財富、利養的惡劣心態。

在以上兩種心態中,以前一種分別念會導致心中完全捨棄所有善法和實修。整日忙碌於世間法,處理各種世間瑣事度日,計算商品的價格、顯現各種狡詐的行為,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都是這樣不斷地循環往復。在經商的過程中,事務繁忙,與熱鬧的城市聯繫頻繁,還要疏通各種管道,打點黑白兩道。所以連靜下心來品一杯茶的清閒都沒有,日日夜夜都在無義中散亂度過,這真是自我捨棄。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連想一想自己快不快樂,這樣生活有沒有意義的念頭,都生不起來。下至於好好穿一下衣服,稍微繫緊一點皮帶,心都專注不了,心想到什麼就直接去做。這樣的人生,連屬於自己快樂、放鬆一上午的時間都沒有。這就是以自己毀壞自己。

後一類耽著現世的修行人,都是表面行持善法,自己束縛自己:自己的心已經飛到別處,還顯示各種威儀做那些狡詐的行為;將自相續的迷亂放在一邊,不去對治,身口卻精進地修持善法;捨棄了智慧本尊,卻修一些財神和世間護法;相續中並無慈悲,主要做的都是自私自利之事;生起無量迷亂分別念之後,在自己的門上貼著閉關的標籤;自相續中沒有絲毫斷證的功德,心裡卻在計算我已經閉了幾年幾個月;相續中,沒有布施一口飯的捨心,口中卻念著布施身體、請你拿去我的血肉等斷教詞句;心中對三寶沒有信心,卻打著鼓、搖著鈴,求三寶保佑;經書、供品、法器已經成了求取財富的工具,還說自己在實修念誦和供養;在大眾場合,害怕別人揭露自己不是上師、比丘,外表顯現狡詐的行為,而在家裡,完全是安住散亂、做一些世間瑣事度日;本尊咒語是在路上念,大念珠是在人群當中數,一切善法都成了賣弄。

這樣的人過了幾年,竟然加入到上師、老師的行列。白財和黑財如天上降雨般堆滿了精舍。美食、恭敬、承事、施主們的信心、寺廟僧人的恭敬等源源不斷現前時,我們這位大德再也不會觀察自相續,決定會產生無意義的傲慢。即使佛陀現在眼前,他也沒有信心和恭敬。他有的只是觀察道友的過失,對施主這樣那樣的不滿意,對各種受用的不滿足,在房間裡待不住,還有就是我什麼都需要!

如此他相續中貪瞋如烈火般燃燒,在他的周圍充滿了各種人情面子、世間八法的事,都是護持在家人和施主的心。他的行為只會讓真正的出家人痛心。

因果的觀念逐漸遠離他的相續,唯一就想:我現在怎麼做都可以。因此,三門放逸、隨意而行。漸漸魔鬼會來攝受他,還誤以為是現見本尊,其實自己已經成了魔鬼的同類,與聖道完全相違。自相續和佛法完全背道而馳,他的下場是死後立即墮入孤獨地獄。

可見以上兩種惡道的根本,就是追求現世的分別念,所以是我們唯一的所禁。一切追求現世的所作都可以歸納在上述的惡道當中,這些就是所斷法。

寅二、能禁

上至有頂下達無間地獄以上,不論受生在三界的何處,周遍都是痛苦的自性,都是痛苦的幻輪。就像身處火坑、廁所中或者針尖上,連毛尖許安樂都沒有。已作的全部是痛苦的自性,沒有芝麻許實義,因此,今生世間的事業毫無用處。

如果我們能這樣如理作意:現在獲得暇滿人身,遇到了具相的上師,在可以自由修持聖法時,我一定要修持解脫輪迴苦海的方法。唯有內心深處猛利產生的這種心,才是真正的別解脫戒。

一切四部律藏、二百五十條戒、聲聞緣覺的論典以及三藏的意義,都可以歸納其中。可以說,這是一切道的基石、一切善法的根本、一切乘的基礎。所以,心中生起捨棄追求今生的無偽出離心時,就是進入了解脫道的第一道門。因此,應當真實生起這種出離心。

如果尚未生起,就應當數數觀察總的輪迴痛苦,以及自他一切所作是無常、痛苦的自性,必須依此方法通過勇猛精進,在相續中生起出離心。

因此,別解脫戒的體性就是無偽的出離心。沒有這個根本,別解脫的八關齋戒乃至比丘戒都無法獲得,最多是善願戒和怖畏戒。所以,下至受一天齋戒,也應以真正的出離心攝持而受持。

另外,菩薩戒中的願行菩提心兩種學處,或者自他交換,這一切都要落在體會到眾生具有大苦這個要點上。如果沒有思惟苦諦的體會,發菩提心也只是空話而已。因為菩提心是以大悲為因,而大悲來自瞭解眾生的痛苦。相反,不能認識眾生的痛苦,必定不能生起菩提心。如此大乘的修行也就沒有所依。

總之,以出離心為體性的別解脫戒,是一切聖教的根本或基礎。

子二、道的核心——修習人無我空性

正如《入中論》所說:慧見煩惱諸過患,皆從薩迦耶見生。一切輪迴諸苦來自有漏業,業由煩惱造作,煩惱以薩迦耶見引起,因此,我執是輪迴的根源,是集的根本。相反,要解脫輪迴的結生相續,必然應當在因上斷除煩惱,而真正能從根上斷煩惱的唯一對治就是通達人無我空性的智慧。所以,解脫道的核心就是修習人無我空性

所謂人無我,即常一自在的我絲毫也不成立,也就是在微塵和剎那的蘊聚相續上,除了不觀察假立為之外,再不會有其他實有自性的我。由此可知,常一自在的我,只是以第六意識執著的遍計、假立的我,對的執著只是一種虛妄分別而已,因此一定可以通過修人無我空性遣除。總之,所空是以自己第六意識執著的人我觀念,能空就是無我的正見。具體抉擇人無我的正見,在《辨中邊論》、《入中論》、《入行論智慧品》等大論典中都說到了詳細的方法和理論,在《觀住輪番修心法》中有實修的引導,應當配合這些法要,真正修習無我正見。

如果能安住在無我的正見當中串習,那一直顛倒執著我所的觀念就會轉成無我無我所的觀念,一旦空性的習氣成熟,就能退除我執,由此自然就能制伏乃至根斷,由我執所引起的緣著自黨起貪、緣著他黨起瞋,緣著自我高相起慢等煩惱。如此息滅輪迴的苦因——煩惱,以及以煩惱感召的取蘊身,就是滅諦的境界。

總之,本論修習解脫道的內容可歸納為《攝頌》中的兩頌:

業惑增上成流轉,結生相續繫縛堅,
離此當得無漏樂,勤希解脫求加持。
為脫有苦依三學,出家身德佛所稱,
生生願持解脫戒,如護眼珠求加持。

台長: deepmind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