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6-28 14:43:11| 人氣4,1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論消文152 如如修習不淨極增長,如是如是貪燄極殄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152    15211-1533  已訂正

《四百論》云,「諸智畏善趣,等同奈洛迦,不畏三有者,此中遍皆無。」《攝功德寶》中亦云,「諸具貪生死意恆流轉。」

《四百論》中說:「真正的智者,看待善趣等同地獄一樣。在智者當中沒有一個不怖畏三有的。(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

《攝功德寶》中也說:「其心貪著生死輪回的人(意即將三有視為樂趣),將長久不斷在三界流轉。

《弟子書》中亦云,「如如於諸趣中起樂想,如是如是癡闇極重厚,如如於諸趣中起苦想,如是如是癡闇極微薄。如如修習淨相極增長,如是如是貪燄極熾然。如如修習不淨極增長,如是如是貪燄極殄息。」

《新譯廣論》:

《弟子書》說:視一切有情為樂的想法愈深厚,愚癡暗冥便會愈厚重。
視輪迴善惡趣為苦的想法愈深厚,愚癡暗冥便會愈輕微。
對淨相的憶念愈深刻,貪欲火焰便會愈熾烈。
對不淨相的憶念愈深刻,貪欲火焰便會愈微弱。
消文

《弟子書》中也說:「如果看不清楚真相,把在善趣輪迴當成是快樂,那將增長無明癡闇。如果能看清楚真相,把輪迴善趣視為痛苦,能令自己的愚癡闇冥逐漸薄弱。如果經常憶念清靜相,耽著短暫快樂,實際上它是增長貪燄。反過來,經常串習不淨相,畏懼輪迴過患,則貪欲的火焰能逐漸息滅。」

此說從無始來,執著三有盛事為樂,增益串習諸淨妙相。能治此者,若修苦性及不淨相彼等便息,若不修習便增癡貪,轉諸有輪,故修諸有過患為要。

這說明眾生從無始以來,以執著三有為快樂,不斷在心中串習這些淨相(即是以不淨為淨、以苦為樂、以無常為常、以無我為我)。要對治這些妄執,必須真正了解輪迴本質,只有純然的痛苦和不淨;唯有認清真相,修習苦性及不淨相才能止息妄念,若不修習而放任愚癡及貪愛勢力增長,將永無機會脫離輪迴。所以修習(了知)生死輪迴的過患是重要之處。

《新譯廣論》:

意指我們從無始以來,執著輪回三有的美事為安樂的根源,慣於把它們妄計為淨妙相(即是以不淨為淨、以苦海樂、以無常為常、以無我為我)。對治這種問題的方法,便是修習苦性及不淨相,這樣便可以把這些妄想終止。(月官論師說)若不修習(苦性及不淨相),癡和貪便會增加,令我們繼續流轉生死。所以,修習生死輪回的過患極為重要。

 

【常樂我淨[佛光大辭典]
(
)大乘涅槃與如來法身所具足之四德。又稱涅槃四德

1.達涅槃境界之覺悟為永遠不變之覺悟,謂之常;

2.其境界無苦而安樂,謂之樂;

3.自由自在,毫無拘束,謂之我;

4.無煩惱之染污,謂之淨。

〔北本涅槃經卷二十三、佛性論卷二〕(參閱「四德1829

()凡夫不知一己與世界之真相本為無常、苦、無我、不淨,而生之四種謬誤見解。

常,以為人將永遠存在;

樂,以為人生是快樂的;

我,以為有自由、自主、可掌握的主體之「我」;

淨,以為身心是清淨的。

此亦即四顛倒。故印度之早期佛教,為對治此四顛倒,而教之修習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四念處

(參閱「四顛倒1852 p4533

台長: deepmind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