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1-27 06:36:27| 人氣1,1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字般惹 觀照般惹 實相般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法華經重點 136  宣化上人  講述 

般若波羅蜜,「般若」是梵語。譯為智慧。為什麼這兩個字沒有讀成「智慧」呢?因為「般若」這兩個字能形容佛超然的智慧,與凡夫所說的智慧不同,故不翻。「般若」又包含三種意義:

 

1、文字般若——一切佛所說經藏都屬於文字般若。

2、觀照般若——由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深諳佛教的  經典,遂生出一種觀照的智慧。

3、由觀照般若,再達到實相般若。實相本來是無相,但無所不相,故稱實相。也就是非空非有。

文宇般若就是有;觀照般若就是空;若能從有而達空,空而達到非空非有,這樣必能了悟真空妙有的境界,故稱實相般若。

 

人人有智慧,就是般若;人若沒有智慧,便是愚癡。若人知道自己愚癡,那就是開始有般若。因為能有自知之明,智慧光明必然現前。若自認為自己對,不肯改進,那就沒有般若智慧了。

 

般若也就是沒有執著。所謂「智光常明」,如果我們能修持般若,一定也能得到般若的十種利益:

 

(一)      布施不取能施相——不取受布施的相,無所執著,也即是三輪體空,即是施者、受者、所施之物。若不執著能施(施者)和所施(受者),故叫不取能施相。

我們不要學梁武帝,他曾問達摩祖師:「我造了這麼多寺院,修了這麼多橋樑,布施給這麼多僧眾等人,你說我有多大功德呢?」達摩祖師因不順乎人情,對他講真話,故說:「沒有功德。」其實,沒有功德就是無有執著,無所執著就是功德。這功德猶如虛空,不能測量。

 

(二)不依戒——若有人以為自己守持戒律是最好的,而且很了不起,那是錯的,因為仍然有我相的執著。若不執著於持戒,能不持而持,持而無心,這才是真正持戒。

 

(三)不住忍力——不執著自己存有能忍的力量,才是真忍。真忍是沒有能忍心,能忍而不忍,根本不以為然。若說我在忍辱,就等於頭上安頭。所以真正修忍辱道的人,要明白諸法空相,那才是真正修道。

 

(四)不離身心而精進——身心都能精進,但是也不可執著自己終日在精進。若有所執著,就不算是般若精進了。般若精進是精進而不著精進想,不為精進而精進,掃一切法,離一切相,降伏其心,還要離降伏之相。

 

(五)禪無所住——參禪能到無所執著上,就可破我法二執,得大解脫,故名般若禪。

 

(六)魔不能擾——魔來擾亂,但心不動搖,不失正知正見。

(七)他言論不能動

 

(八)達生死底——達到涅槃的境界,離生死之此岸,而證得常樂我淨,涅槃四德之彼岸。

 

(九)增上慈——增加慈悲心。

 

(十)不樂住二乘地——不願住在二乘的果位上,願在大乘的道路走,迴小向大,修大乘般若法。

台長: deepmind
人氣(1,1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妙法蓮華經 |
此分類下一篇:法華經重點 137 十八佛不共法
此分類上一篇:法華經重點 135 忍辱波羅蜜的十種利益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