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4-15 00:00:00| 人氣2,8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語日報》音樂專欄:古典之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龐貝遺跡

復興希羅文明

介紹第八號交響曲我想從一座火山開始說起!義大利南方的維蘇威火山在歷史上非常有名,大約兩千年前,它曾經歷了一次大爆發,當時巨量的火山屑掩埋了周遭城鎮,比如赫庫蘭尼姆、龐貝都無一倖免。

這些城鎮一直被封存在地底,直到一千七百多年後,因為一群義大利工人無意間挖掘到才重見天日。歐洲人很快地開始探勘,過程中他們深受這些古蹟裡棋盤式的街道、對稱的神廟石柱、姿態優美的雕塑品吸引,整個歐陸便開始重新關注起古希臘羅馬的文明。

繪畫和文學紛紛進入「新古典主義」時期,內容講求簡單與對稱的結構,音樂也在這個潮流的影響下,變得不像上個世紀(巴洛克音樂)那樣華麗和複雜。其中有幾個重要的特徵塑造出了「古典樂派」的特色,包括:旋律長度變得很整齊,通常都由八個小節組成,不再像巴洛克音樂的旋律常常為不規則狀;音樂的段落也變得分明,所以作曲家會使用某些「公式」,比如「奏鳴曲式」或「輪旋曲式」讓作品擁有秩序感。

 

主題出現

音樂產生秩序

  貝多芬出生於1770年,正是古典風格盛行的時期,他的許多作品都具有前面敘述的特色,《第八號交響曲》便是其中一部典型的創作。

貝多芬稱這首交響曲為「小交響曲」,不僅是因為篇幅較短,更因為它的個性活潑、可愛,幾乎還原了他創作時身處在多瑙河畔的氛圍。第一樂章一開始,我們便可以聽見樂團齊奏出富有朝氣的主題(0”10~0”13),落落大方得像一個人站在司令台上演講。接著為了要呈現出「古典樂派」的「秩序感」,貝多芬又設計出另一個主題和第一個主題互相呼應;第二個主題聽起來比較害羞(0”54~1”04),小提琴纖細的音色,宛如輕巧的腳步踩在蓬鬆的草地上。

根據當時的習慣,樂章接下來就會以這兩個主題為主軸開始發展,像是一篇作文需要把握好主旨,作曲家會重複、變化它們直到結尾。這種方法的好處是,樂曲能夠被聽眾牢記在心,同時又能展現出作曲家無窮的想像力。

貝多芬的發展手法是他最天才的能力之一。以第一主題來看,在絃樂開始後,我們立刻就能聽見單簧管和低音管以一種比較溫和、內向的口氣,重複和第一主題非常相似的樂句(0”13~0”20),帶出立刻讓人豎起耳朵聆聽的變化。接著到了中間的「發展部」,第一主題不再由樂團一起奏出,而是以不同管樂器輪流發聲的方式呈現,因為銜接很緊密,整體就出現了一種緊張感(總共有三次:4”25~4”314”40~4”444”55~5”01)。

樂章最激昂的地方同樣以第一主題為素材,整體轉到了小調,氣氛和樂章一開始完全相反(5”11~5”57)。然後在一陣像波浪翻騰的樂段後,樂曲接到了「再現部」準備收尾;此時,貝多芬特別讓第一主題由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等低音樂器演奏,形成一種渴望突破高音重圍的力量(6”04~6”12),為第一主題創造出更強而有力的可能。

其實當時多數作曲家寫到「再現部」時,都是直接讓音樂重回樂曲一開始的段落,但貝多芬特別讓再現的第一主題變得不同,好像渴望呈現出一個故事主角,在經過一段段冒險後,變成不同的人了。這是貝多芬在古典樂派影響下,「不那麼古典」的習慣之一;這個「不那麼古典」的特色最後不只是表現出貝多芬的獨樹一格,更為音樂世界鑿開了一條新路——也就是我們之前在介紹蕭邦時提到的浪漫風格!

 

奏鳴曲式

一種風行於十八世紀的作曲格式,作曲家會先在樂曲開頭寫下「呈示部」,接著變化「呈示部」裡的主題形成「發展部」,最後再回到「再現部」結束。

台長: 夢天使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