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7-01 16:45:21| 人氣8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教育思想的轉變

「訓練是在求同,教育是在重異。」

 改變,不等於改革。改變,是人為的、自然的、自動的、受外力的、受壓力的。而改革,定是人為,有意識的外力,有理想、有理念。

基本學力測驗,可作為一參考,並非一定要作為依據。學力測驗是門檻的功用,不能作篩選。原是不強調鑑別度,現今強調之。

教改背後有五個思潮在支持:

1.人本主義思潮

肯定、尊重人的人格價值、尊嚴。不能把人當作工具,要當成目的。要當個主體,而非被操弄的客體。教改前,重訓練,重外形意義。以前的師範教育,就是訓練。但教育就是把人的潛能充分發揮,而非求外在差異的統一。反對把教育當作經濟建設的手段。藝術素養水準的提高,很重要。求學是人民的權利,政府只能提供選擇權,不能限制。

人本教育基金會成立:

(1)小班小校→能夠個別指導

(2)教改會

a.人本化b.民主化c.多元化d.科技化e.國際化.....

九年一貫的最大改變是,國中目標、科目一起改。9科改成7科,歷史、地理、公民,是社會。理化、生物,是自然。

此次教改的目標:

(1)人本情懷

(2)終身學習

(3)國際觀

(4)訂定教育基本法(教育的主體是學生)

老師是幫助學生學習,行政是支援教學。

2.進步主義

開放教育。受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影響。教育是生活經驗的改造,非手段。當下要活得快樂,天天都要進步,廣納社會資源。教育,不是只為了培養未來的生活能力。

3.後現代主義

(1)去中心化

教育鬆綁,教育權下放。把標準改成綱要,架構終生學習的基本能力,課程標準100%→80%,要求大致一致,餘可自由選擇其他課程、學校本位課程。

(2)尊重多元

尊重個別差異。人,本來就不同,若用同一標準,就不公平。教科書多元,課程內容、意識形態亦是。與教改共存下去。

(3)不確定性

有理論,就不會改來改去,變來變去。沒有形式的標準答案,但終究有一標準答案。

4.知識社會學中的社會建構論

沒有絕對客觀的知識。知識是人與環境互動間而得來的。教育的結果重要,但歷程更重要。歷程重於結果,即教育知識是選擇有意義的東西。命令式的道德教育不重要,出於自動自發、非強迫的,才算是道德,才算是道德教育。

5.多元智慧說

以前教育注重符號、抽象能力。記憶力強的,就成功。現今多元教育的重要,改變的方法不一定。教育,使每一種的智慧都得到發展,達到教改的目的。

台長: Camille
人氣(872) | 回應(0)|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當代思潮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民間宗教思想的趨勢
此分類上一篇:日本人如何詮釋中國思想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