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6-30 14:52:53| 人氣7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孫中山思想

兩岸的共同話題

國父(台灣說法),革命的先行者(大陸說法)

其非思想家,三民主義是其思想架構中的一部分,未具完整的思想體系。

〈三民主義演講本〉是講給大眾聽的,是其思想上的體驗,其向西方尋求解決中國問題的足跡。

可分兩階段,其方式不一。

A.晚清~向西方尋求

B.民國成立以後~聯俄容共


A.晚清~向西方尋求

根據前人的足跡,作一個領導的前端,「挑戰與回應」是中國尋求現代化的過程。

西元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有識之士警覺到亡國滅種的危機,提出「西化」的建議。

「自強運動」以富國強兵為目標,中國現代化的起點(在當時即「西化」,向西方學習)進而有「新政」,即政治、軍事、教育、法治,四個現代化。

西元1860~1911年,現代化的學習

改良派是漸進式的體制內改革。

革命即先破壞再建設的激進作法。

西元1894年甲午戰爭,西元1895年割讓台灣。

國父:非革命不足以救中國→革命

康梁:非變法圖強不足以救中國→改革

孫中山所屬之地區為珠江三角洲,為一對外國接觸的地區,中外人士常往來的地方,際遇的關係,造成其革命性格。

大量的人口外移,有同鄉會的組織,孫中山為一虔誠的基督徒,受宗教信仰影響很大。

〈上李鴻章書〉,「物盡其用,貨暢其流」,重視交通。

〈實業計劃〉,與早年經歷、其後環遊世界有關。

其學醫,是因醫學沒有國界,具世界性。

1.對於事物的觀察點,有差異性,故熱心接受西學、新學

2.體會到西方的先進,中國的落後

3.對清代的不滿與接受到西方的民主知識,故主張以民主共和取代封建專制,是其搞革命的開端。

西元1896年倫敦蒙難,考察資本主義的得失,逐漸形成一套三民主義思想的體系。

嚴復將社會學翻譯成群學,孫文亦受達爾文「物競天擇」的影響,以革命的方式,求社會的進化。

但促進歷史進化的角度與改良派不同。

改良派主張:組織團體、興辦學堂、辦報紙、開民智的運動,是屬於仕紳階級(中上階級)的運動。

其作法孫文也主張,但對象不同。

主要為中下層的百姓,範圍較廣,創「興中會」振興中華。

對科舉制度沒有好感,視其為中國腐敗之因。

以西方的觀點來看中國的問題,以西方的方法解決。

但並非全盤西化者,其具強烈民族自尊心。

因在傳統中國中成長,受中法戰爭影響,其主張天賦人權來倡導民權,跳出框架外。

(改良派批評建,但仍跳不出其框架。)

孫文強烈抨擊封建,主張民主共和,以革命的方式。

在當時康梁是主流,孫文是逆流。

西元1900年八國聯軍,推行新政,其內容並未跳出戊戌變法的內容,與戊戌沒啥不同。

而孫文眼光遠,這時代是前進的,要打破舊有的框架,三民主義是其思想中心。

20世紀初同盟會誓詞中已包含民族、民權、民生等思想。

三民主義是具吾國傳統、西方思想與國父創建的,是順應世界潮流的。

對西方有深刻了解。文化、經濟、政治,是主要三方面的。

三民主義非空泛的,而是經由長時期的觀察提出的。

西元1896~1897年,有此構想。

西元1906年,民報發刊詞正式提出三民主義,而後寫成有系統的書。

民國10年陳炯明叛變,燒燬書搞。

西元1924年以演講方式告訴「三民主義」,登台而講。

其體系並非很完整,有疏漏之處,但有很豐富的基礎在,才能登台而講。

台長: Camille
人氣(787)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當代思潮 |
此分類下一篇:毛澤東思想
此分類上一篇:五四之後的反主流派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