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話】6
1+1=1 /「完整」的意義
親愛的寧:
1.
妳在的時候,我從來不知道「寂寞」是什麼?少了妳,為什麼打從心裡就覺得有個地方,一整片全空了?
年少時,讀過的李清照〈聲聲慢〉,驀然蹦了出來: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表述了她孤寂的「愁」,卻也恰如其份的形容了我的現狀。年輕的時候,哪真懂字句背後深鎖的人間至悲,只應了「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附庸風雅;而今真正「識盡愁滋味」時,反而「欲說還休」,說也說不清楚了。
總之,突然「一個人過活」的感覺,非常不好。幾十年來,早已習慣事事都是兩個人進出,從不分離。如校園散步、餵食野貓、在興大中興湖畔與鵝鴨魚鳥伴遊、買菜,逛街、看病、出席必要聚會……,有妳必有我,有我必有妳。完全沒想過到了八十,出門辦事,竟孑然一身?走在路上,一股悽涼感,常常打從心底湧了上來。
親愛的寧,這種失落「一生所有」的滋味,極難承受,它是一種無法用文字或語言確切形容的「酸楚」,連弘一大師李叔同在晚年大徹大悟後,寫下的「悲欣交集」,也不足以引領我走出傷痛。
因為,只見「悲」,何來「欣」? !
二月的最後一週,迎來長假。有三撥台北老友駕臨台中,他/她們惦念妳,也不放心我。才健親自做了兩盤傲世大菜(果然人間美味),道還與王梅也分別帶來南門市場的熟菜,一頓午餐,吃得賓主盡歡;明珠和姿麟也專程探望,帶著糕餅分享,希如備有濾掛式咖啡,一時室內芬香,令人口舌生津。有的朋友,以Line、電話及視訊關心,溫馨滿人間。
寧,此時此刻,要是妳也在我的身旁,那是多麼至情至性的一幅畫面?然而這歡樂的瞬間,沒有人注意到我內心滴落的淚水。
日子飛快,再過三天,就是妳離開滿兩個月了。寧,這苦澀的日子,真不是人過的。
2.
在愛的天平上,找一個「愛妳的人」比找一個「妳愛的人」,哪個更幸福?
這算是「大哉問」?
許多年以前,我曾經看過謝爾·希爾弗斯坦(Sheldon Alan Silverstein;下圖)創作的繪本《失落的一角》(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QUaHBptSD0;動畫版),內容是:缺角的圓,尋找失落的一角的故事,寓意深遠,我極喜歡。我曾借著故事問妳,我們兩個,誰是那個圓,誰又是那個角?
妳的回答充滿巧思,笑說我們倆既是圓,又是角,互相追逐。有時,妳是圓,找回丟失的我;有時妳化身為角,被我這四處尋覓的圓,給找到了;合在一起就是「完整」。而我們倆恰恰是可以把「愛妳的人」和「妳愛的人」劃上等號的夫妻。
一個妳+一個我=一個完整的家,我們非常幸運的成了一家人。
妳常說,對婚姻、對一個家而言,「完整」非常重要。我們生為「人」,哪有十全十美的?各有缺點,理所當然。人生也是,處處是缺陷,所以才需要成雙成對。一旦有了遺憾,即能互補,這個家,才能長期維持完整和圓「滿」,這樣的家,誰也撼動不了它。
然而,妳卻突然消失了,一去不回。
缺了一角的家,我必須獨力支持,對一個八旬老人而言,這是多麼艱鉅的使命?我會努力撐住這半邊天,因為我知道,妳一直在我心裡陪伴著我,我的勇氣與力量,由此而生。
3.
老太太,妳還記得2004年的天津之旅嗎?我們認識了天津出版界年輕的胡寶華老弟,妳的天津老鄉,成了忘年之交。
得到我們的訊息,他情不自禁,淚流滿面。
他在今年元旦送走母親,而才在十天前送走父親,十天之內,頓失雙親,此乃人間至悲。不料四日又獲知妳驟離的告知,再也壓抑不了內心的悲傷。
是的,親愛的寧,認識妳的人,沒有不為妳的率直、真誠、無私並100%呵護朋友的忠懇而傾心。他收到我們的《此情綿綿》之後,摘錄了部份,貼在「微信」他經營的《那家杂货铺》,以〈古早|老式的爱情〉為題,記下和我倆相識之種種(https://mp.weixin.qq.com/s/5WsyfGYbSXSS3ILFqN18IA)。我摘錄了部份,唸給妳聽,倘如妳願意,也可以和我坐在一起,共讀寶華的文章,我保留了簡體字,原汁原味:
一直以爲,爱情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那些此时还耳鬓厮磨,说着“爱你爱我”美丽辞藻的红男绿女,彼时可能就一拍两散了,分手时还要说一句彼此还是好朋友,一别两宽,表演着宽容大度与成熟。曾经张嘴就来的山盟海誓,也无觅芳踪,仿佛从没这回事。
但有一对老人,用他们细密绵长,宛如初恋的情感,还有略带旧式文人墨客的你侬我侬,让我觉得老式的爱情,就像一碗醇厚的酒,横亘在物欲人欲横流的时代,独享着人间一份清香。
2023年1月4日,台中的早晨,本篇的主人公孫志宁女士去世了,她厮守五十多年的亲密爱人周浩正,悲痛不已。
周先生是我一个忘年交,祖籍上海。
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与他们相识整整20年了,甫一相识,便是老夫妻同框,后来每次都是与老夫妻中的先生联系,但是邮件里都会出现他妻子的影子。前些天,征得老先生同意,我转发了他写的一篇文字《我是个爱哭的男人》,里面的真情,让人泪目,后来老先生陆续发来一些尚未全部完成的文字《此情绵绵》,又一次在字里行间,读懂了他们那绵延五十多年老式的、“傻傻”的爱情,看得我泪眼婆娑。
1950年代,志宁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读博士,而浩正却只是一个不名一文的中尉,那个50年代,通讯极不发达,维系感情只能靠书信,远隔万里,两个地位悬殊的青年男女,感情却无比牢固。……
看他们对话,温馨幸福充满了情趣,因为心无旁骛,日子就很简单快乐。看志宁年轻时的相片,清秀端庄温柔,满满的名媛感,妥妥的大家闺秀。她是天津人,小学在天津“培植小学”读书,后来在中兴大学教书,是大学教授。
那种传统的感情观和处世观,在当下日新月异的时代,似乎成为稀罕物,老派成了守旧的另一种说法。
其实感情上,相对的稳定总会带来宁静,我们常常执著于灯红酒绿的繁华,流连于杯觥交错的潇洒,徜徉在车水马龙的现代,但那些酒醉后的落寞和放纵后的不安,总会有在某一时刻潜滋暗长,破碎着你的日子。
• 天津培植小学旧址(河北区进步道与民生路交口)
• 2007年拆除。2010年,原址新建同样的建筑。
爱和恨每个人都有,思念在不经意间,从你的心头滑过,这是老派的永恒。生离是一种伤,相聚便是最好的药;而死别却是无法愈合的痛,尝遍世间百草,最后还是看见她第一眼时候的味道。
老式的爱情,满满古早味,日子很慢还很隽永,淡淡地永远。
长期生活在一个城市,我很少有老乡的概念。但20年来,和这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的交往,总觉得要写下一些文字,来怀念我这个逝去的天津老乡。以往的岁月,几乎每年,他们总会用那种非常平和和有趣的文字,总结自己一年的生活,然后发给朋友们,我想这种传统的交流,宛如他们老式的爱情,隽永绵长,让我体会到一种美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底蕴。我的文字已经不足以来陈述他们那种死生契阔的爱了。
寧,寶華老弟真是有心人,從他留存的相簿中,找出八張和我倆相關的照片,我複製了兩張,一在旅舍臥室,一是赴會的階梯上。照片裡的妳,彷彿就在身邊,我一回首,卻又遍尋不著了。
寶華的敘述,代表了很多人的感受。
老太太啊!妳給予我的愛,是世上最純、最濃、最深、最堅毅恆久的承諾,即使妳飄逸成仙,我仍牢記著我們每一天的甜甜蜜蜜。 祝妳
自由自在,變身快樂神仙
妳的最愛
浩正 2023/3/2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