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良玠禪師 ( 807~869 ) / 清代 刻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讀南懷瑾《答問青壯年參禪者》,對自己信口談論禪宗公案頗感慚愧。因此再度聲明,我只是喜愛禪宗公案,心嚮往之,絕非悟者。所有談論算是出自一己感知的膚淺之見,萬一有高談闊論處,也是思與感的識見,固非悟知悟見;頂多當作門外漢涉入禪宗公案的一番摸索,是非對錯且留與他人定奪。( Joe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側寫 洞山的《麻三斤》/ 禪宗公案掇拾 ( 三 ) ●
「僧問洞山,如何是佛。山云,麻三斤。」
如何是佛?翻成今天的白話就是說〝如何做個佛〞、〝佛到底是什麼〞?
好大的口氣,難怪洞山回以〝麻三斤〞
有關佛以及佛法大意等等的問題,是實踐修行的工夫,不是言語可以問到的。
一旦這麼問了,便是走上了岔路,完全與修行佛法不搭軋。
這問題根本是凸槌、不該問的問題。
急什麼,這麼急著直接得到「成佛」的答案,有啥用?
再急再快,哪快得過那瞬息即逝的禪宗機鋒?
你問佛,對不起,來不及轉身,佛的重量馬上把你壓死!
雪竇的頌 金烏急、玉兔速,金烏指太陽,玉兔即月亮。
兩者的運動都是自然而緩慢無形的。
但因為問錯問題或解不開師傅的開示,太陽變得比你的反應快,反被太陽趕上,死於太陽火焰之中;或者抓住了詞句、僵在詞意的表面,把詞句當作宮殿安住下來;隱喻禪宗機鋒的迅捷和滑溜。
求道者八字還沒一撇,就要成佛,難怪圓悟對雪竇的頌這樣評唱:
金烏急 (左眼半斤,快鷂趕不及,火焰裡橫身。)
玉兔速 (右眼八兩,姮娥宮裡做巢窟。)
麻三斤無關乎佛,而是回應急功近利的〝問〞或〝做〞佛。
這〝問佛〞一事,本身是空洞無意義的、無聊的,看似一刀切入,實則全無個入處。
所以洞山回以不搭軋又天差地遠的〝麻三斤〞。
雪竇說這公案等於花錦簇簇、南地竹和北地木的公案。
僧問智門和尚:「洞山道麻三斤意旨如何?」智門云:「花簇簇、錦簇簇。」會麼?僧云:「不會。」智門云:「南地竹兮北地木。」僧回舉似洞山。山云:「我不為汝說,我為大眾說。」遂上堂云:「言無展事,語不投機。承言者喪,滯句者迷。」
沒錯,麻三斤就等於花簇簇錦簇簇就等於南地竹和北地木。
盛開的花群美如錦帛,這是可以了解的成佛或開悟後的一個表象象徵,或者說,是我們悟道時的感應比喻;然而麻、竹與木,不也是麼?
正如春夏秋冬之流變,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大自然?
佛當然不是麻三斤,麻三斤也不象徵佛法。
〝麻三斤〞的意思是說:廢話,甭問了!有啥好問的?這是自性的工夫啊!哪是言語可說的!
登高必自卑 行遠必自邇!用這平常的三斤麻敲醒學生的腦袋!
雪竇頌得巧圓悟批得妙:
善應何曾有輕觸 (如鐘在扣如谷受響)
〝麻三斤〞和〝佛〞就如敲鐘與山谷迴響的關係,直撞那空獷的佛的概念,提示的是概念後如實而具體的踐履親驗世界!
《碧巖錄》在這第十二則的垂示說:「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
指的就是求道這非概念的世界,不是做學問的人在文字上捕風捉影可以觸及的。
美學上的對比──佛與麻三斤,其間的空缺,就是我們的參悟入手處。
如果學生問:如何做大藝術家?大哲學家?大科學家?如何成為偉人?第一等人?…
做老師的要如何回答?
我的話,喜歡粗魯一點的:
豬頭!或
去X X的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碧巖錄》第十二則
垂示云,殺人刀活人劍,乃上古之風,亦今時之樞要。若論殺也,不傷一毫;若論活也,喪身失命。所以道: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且道,既是不傳,為什麼卻有許多葛藤公案?具眼者試說看。
舉:僧問洞山,如何是佛?( 鐵蒺藜,天下衲僧跳不出)
山云,麻三斤。( 灼然破草鞋。指槐樹罵柳樹是秤鎚。)
頌曰
金烏急 (左眼半斤,快鷂趕不及,火焰裡橫身。 )
玉兔速 (右眼八兩,姮娥宮裡做巢窟。 )
善應何曾有輕觸 (如鐘在扣如谷受響)
展事投機見洞山 (錯認定盤星,自是闍ㄉㄨ黎恁麼見。 )
跛鱉盲龜入空谷 (自領出去,同坑無異士。阿誰打你,鷂子死。 )
花簇簇錦簇簇 (兩重公案一狀領過,依舊一般)
南地竹兮北地木 (三重也有。四重公案,頭上安頭。 )
因思長慶陸大夫 (癩兒牽伴;山僧恁麼,雪竇也恁麼。 )
解道合笑不合哭 (呵呵,蒼天夜半更添冤苦。)
咦 (咄,是什麼便打!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雜思:
成佛不就是誘餌,就像美的誘惑一樣,吸引我們走到美善的極限,超越美善。
不過,佛本身就是一個超越自身既定概念的境地,不同於美善,它絕對是個未知的所在。美善的超越是崇高或昇華。佛既是自身又超越自身。這是一個更為弔詭的概念或實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Joe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