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24 16:38:37| 人氣5,490|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看《險路勿近》── No country for old men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西門町── No country for old men / Joe


險路勿近劇照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看《險路勿近》── No country for old men

險路勿近 No country for old men
柯恩兄弟版或21世紀版的《第七封印》
死神,搖身變為殺手
與其背後的導演,同樣十分的 cynical
對此凡俗的人世
無論好壞
就如陽光和雨露均霑
死神亦平等看待
唯一能逃過一死的,只有 by chance ( 機運 )

暴力與死亡的痕跡居然留下美感
地板圖案上死者掙扎的無數鞋痕
一下子把觀眾從殘暴移位
霎時抽離到美學角度
並因此對比產生批判與反思可能

面對死神,沒有英雄活下來
除了苟活的警長
── 一點點世故、一點點窩囊、平凡、偷生,卻十足隨波逐流的凡人
尤其片尾退休後與妻的一段對話 ( 或者,更像自白 )
充滿不知所措的無奈
唯一確定的,他會死,而夢見過世的父親會預先安頓和迎接他的死亡…
相對於退休前,可能因查案死於殺手,
這會是一場平靜的死亡。

片名「No country for old men 」出自葉慈的詩《航向拜占庭》第一句:

That is no country for old men. The young
In one another’s arms, birds in the trees


葉慈,愛爾蘭詩人。1865年生,1939年過世。此詩寫於1928年,正好經濟大蕭條之前,西方社會還陷溺於紙醉金迷的表象中。葉慈已是63歲的老人。所以這是從老人心境抒發的一首詩。感慨著身體的衰敗,但四周散佈的感官式的年輕朝氣,對他來說並無深刻意涵。他要追求的是屬於靈魂和神性的恢弘國度;相對於墮落的西方,只有在拜占庭為代表的東方尋得。拜占庭的鑲嵌金邊或塗金的聖像畫,雖然並不似西方的自然與寫實主義,但其象徵與神祕性的意蘊更為深遠。
此詩同時談到以詩藝和造形藝術為代表的藝術創作,如傳說中的金鳥,棲於金枝,「…歌詠著已逝的、正在流逝的、或將臨的林林總總。」
全詩充滿傷逝的感慨,卻又勃發著靈魂深處的創作力;既是生命輓歌,也是藝術禮讚。

從這點來看,《險路勿近》的英文片名取得恰恰適當,等於是葉慈「航向拜占庭」一詩的電影版──既談死亡、老人,其實也後設地談到以電影藝術為代表的藝術整體。而如葉慈詩中表示的,肉體不代表什麼,電影中則有著一大堆無俚頭的死亡。

葉慈對20年代的批判,電影中轉到對後於60年代的批判;我們不但讀到對當代的批判,也看到導演對生命看似無情又有情的透視。


附錄:
葉慈:航向拜占庭 ( 參酌余光中和楊牧的翻譯再改寫 )
險路勿近劇照:
...............死神般的殺手

...............難逃一死的英雄

倖免苟活的警長


台長: Katle and Joe

大貓
我也蠻喜歡柯恩兄弟的,暴力中帶些黑色幽默。險路勿近還沒看,不過我已從Joe兄的文字裡,感覺出詩意,這倒是我從未在柯恩兄弟的電影中留意過的,忽然有種豁然開朗之感。
2008-03-31 01:31:51
版主回應
今早想起殺手的武器──用高壓射出氧氣──某種面向來說,不正是死神的武器──虛空。
2008-03-31 10:19:08
大貓
昨天二輪上映,自己跑去看了,片尾結束,在場的觀眾一陣譁然,回到家後反覆咀嚼,覺得結束的恰到好處,後勁十足,我也同意英文片名較中文譯名更能滲透其味。
2008-06-07 17:34:06
版主回應
不但是 No country for old men
而且No movie for old characters
人們在電影中尋找各種偶像,可以是殺手也可以是對抗殺手的英雄,卻非如老警長的庸碌之輩…其實,這才是絕大多數的我們…。
2008-06-10 13:07:21
Katle and Joe
最近 HBO 連續重播了幾次 “No county for old men”
斷斷續續重看,依舊驚心動魄。
那位慢活的警長,有一搭沒一搭地循著生死的線索追尋,像極了藝術工作者的旁觀立場…而最後的話語,是導演代所有藝術家的告白…。
2009-06-17 07:55:3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