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09 00:49:33| 人氣4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高等教育,可導入自由市場機制。(2007/05/09)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教改已經改了10年,在媒体不斷地撻伐之下,和有識之士的推動之下,讓大家漸漸比較重視這個問題,雖然大家意見依然分歧,各執己見,但可預見的有關「教改」之爭議是不會很快的平息,也許不會越演越烈,終至暴力相向,但是有可能是會越來越多人參加這類的遊行。

「教改」的問題似乎光靠遊行並不能解決,況且反對「教改」的訴求到底是什麼?「教改」在改什麼?這麼多很基本的問題都未釐清之前,我們總不能把很多教學上凸槌的事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說是「教改」所產生的,冷靜想一想這些凸槌的事縱使沒有「教改」也會發生,所以很多的訴求可能都是家長情緒上的宣洩,一時也講不清楚為何反對「教改」多元價值的政策,或者認清「教改」多元的核心價值;還是說對「教改」多元價值的政策是支持的,只是不滿執行的方式,和執行程序。如果沒有這樣去分析事情,那就會像拿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愁更愁,只是把問題更加複雜化而已。

另一種處理方式是創新的看法,不要在「教改」的議題上繞來繞去;或許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教改」問題,而是以整体的角度來看教育,「教改」也只是政策的宣誓。教育政策的落實其實也是一種產業的生產製造過程,因此這一切也有必要合乎市場供需原則。在現在多元價值的社會中,社會對每個人的肯定是多元的,也是我們以前常說的「條條道路通羅馬」,唱歌、運動、打棒球、玩音樂‧‧‧等等,都可能是社會鎂光燈的焦點,和讀書做研究可能也會拿諾貝爾獎一樣。現在已經不像以前在社會上只有士大夫和販夫走卒這兩種人,不讀書就會淪為販夫走卒,讀書通過科舉才能晉升為知識份子。在多元價值的社會裡,教育是要依照每個人的天份(Talent),學習動機(Motivation),興趣(Interest)等主軸加以考量,然後設計適合每個人的訓練課程(Training Program) 。

如果我們將教育看成是一個產業的運作,目前在高等教育的部份就有必要重新思考,為什麼那麼多的大學畢業生要面臨畢業就是失業的慘狀,往研究所進修變成一種新的逃避趨勢。就產業經營的觀點,顯然大學那幾年的訓練課程是有問題的,一位大學生囫圇吞修了150學分畢業,真的有150個學分的實力嗎?就以「英聽」的課程訓練來說,課是修過了可是英文照樣聽不懂,像這種課程的訓練乾脆就廢了,不然就是擺明修過的人一定聽得懂ICRT,英文電影的對白;所以話分兩頭說,這種課的訓練程序是很重要的關鍵,來修的人也要有闖少林18銅人陣的準備。像這樣的學分可能要5萬、10萬一學分,那裡需要靠什麼21或31。若有人錢多想混,繳了錢不努力學,那就讓市場的機制來決定吧。

大學以上的高等教育之學制更為彈性是一種趨勢,一個學位修20年又何妨,在學校的訓練不是一個競爭的過程,而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在社會上才是一個競爭的情境。另一個趨勢是高等教育個人支出的部份也會越來越高,修專業的學分很貴,但不需要修到150個。我們可以這樣說,一個立志從事行銷工作的人才訓練,需要的課程可能只有50個學分;其中可能包括語文訓練,行銷學的基礎訓練,案例解析,消費行為,行銷研究,科技行銷、或流行行銷‧‧‧等選一兩個領域,然後是在企業內的實戰也是課程之一。所以,一位畢業生,當踏出校們的那一刻,就已經在那個領域身經百戰,這才是訓練。

如果教育是一個產業,讓市場機制來運作,高等教育學費會越來越貴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因此要有相關的配套措施;目前的問題是有一些配套措施,但是並未把教育當作產業看。每日繞在「教改」窮追猛打,將無濟於事,將教育當做產業,導入市場機制運作,將是教育運行的可能常態。

阿舍仔
2003/12/02

台長: 阿舍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