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2-08 12:22:13| 人氣6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這世間的情與義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在過年期間,一口氣把大陸拍的「新水滸傳」給看了一遍,整套八十多集看了一整個星期。整部戲劇描述除了忠與奸、善與惡的人性對立面之外,再來演得最多的就是兄弟間的情義與對朝廷的忠誠。我個人一直很偏愛看大陸拍的古裝大戲,像「雍正王朝」、「康熙大帝」、還有「紀曉嵐」等一系列的戲劇。

 

大陸的戲劇因為地大物博、人多、資源取得較方便,所以拍起戲來通常場面很浩大,看起來也比較舒服。大陸大多數的一些主要演員,他們的演戲功底也頗為深厚,而且在古裝服飾等各方面,也比香港及台灣拍的古裝戲考究許多,所以我個人頗喜歡看。不過這一點只是我個人的喜好而已,不見得別人跟我有一樣的看法。

 

除了上述大陸古裝戲劇的優點之外,還有一個頗吸引我看大陸戲劇的主因,我個人認為大陸戲劇通常能夠透過演員的演技,將古代人物的性格描述的更深刻、演得更為傳神一些。例如大陸的作家「二月河」,他所寫的「雍正王朝」、「康熙大帝」等著作,在拍成連續劇之後,劇中對人物在自我內心各種情感、利益的掙扎及糾結,還有對應外境及他人的處事手腕、身段、語氣,都演得比較細膩到位。

 

花花轎子人抬人,因利益而結合,因利益而反目,古今皆然。戲劇中如此,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

 

俗話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有時候從看戲當中也會引發我一些共鳴之處,產生一些與現實生活對照的想法。往往古代小說家不經意流傳下來的文字,卻在後代變成了事實,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出現過,即便是現在的社會也有過這樣的事。所以雖然好像只是在看古裝的戲劇,但是我感覺看到的除了表面花俏場面之外,還有一些「藉古諷今」或是「藉古論今」的意義含在其中。

 

在這個世間上的每一個人,都懂得為自己及家人爭取過上更好、更舒適、更無憂的日子,所以只要結束了做學生的生涯以後,就會投入到這個社會之中開始工作,基本上很少有例外的。而只要進入團體生活,人在人群中免不了就要與他人相接觸,因此就會產生一些火花,結下各類不同的善、惡因緣。

 

從小到老、從當學生開始到步入社會,我們會接觸到我們自己的家人、親戚、同學、朋友、同事,我們與每一個人都會因此,與他人結下不同的「情」緣,比如家眷親情、朋友友情、師生之情、男女戀情,這些「情」就像蜘蛛私一樣,看上去似有若無,將我們與其他不同的人牽扯到了一塊兒,構成了一個龐大的人際關係網,這個網跟蜘蛛所編織成的網,還頗有幾分相似之處,都很錯綜複雜。

 

現代化的社會生存競爭比從前更激烈,每個人想要在社會上有一錐之地,就得努力地付出自己的辛勞。追求幸福是每個眾生的本能,在這個社會上大部份的人都是心存良善,兢兢業業地努力工作,用自身的勞動換取應得的報酬。

 

但也有少部份為了自己的私欲,會挺而走險去成為作奸犯科、去害人的歹人,通常這一些為非作歹的人心術、人品一般都較差,而且往往下場到最後都很不好,這一點實在是很值得世人引以為戒。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句話真實不虛千萬要牢記在心,不要因為一時好像沒有看到報應,就以為因果報應並不存在。佛陀早就把因緣果報的道理教授給眾生,但是因為往往因為這個善報或惡報,總是須要等到因緣成熟,得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及蘊釀之後,才會顯現出它的現象出來。正因為這樣就讓很多人不相信因果報應的存在,實在有些可惜。

 

我自己今年活到今天也有四十多歲了,在這段不算短的人生之路上,也曾經歷過人生中的一些波折與磨難。雖然隨著年歲的增長,對這世間上的人情世故看得越來越透徹,心胸也越來越豁達、了然。

 

但是於此同時,卻也隨著學佛修行的底子與日俱增,對「人性」越看越感到害怕,對「人性」越來越沒有信心。有時我自己也對此感到奇怪,怎麼會這樣?正所謂「江湖越老膽子越小」,呵呵!

 

舉一個有點類似的例子來說吧,我曾聽一個醫生說:「我學了很多年的醫學及醫術,在剛出道的前三年,覺得自己沒有治不了的病。一剛開始會覺得自己什麼病都能醫治,甚至有時還瞧不起其他人的醫學、醫術。等到又過了三年後,就開始有點縮手縮腳,不再對自己那麼充滿自信與驕傲。

 

等再過了一個三年後,反而開始感覺害怕,因為這時會比從前想得更多、更深入。就連有時在配藥的時候,都會想到這藥方萬一開錯了的話,可能就要出人命,所以就越來越誠惶誠恐、越來越懂得謹慎與謙卑!」

 

我從前年輕氣盛、自負輕狂,往往由於自己尚春尚在就不怕跌打損傷,而且對世間法的歷練,與各種體會都還來得不夠深刻,通常只是懂一點點皮毛,就以為自己好像懂得很多了,實在非常地不知天高地厚。但是在歲數漸長以後,也親自經歷了一些人生中風風雨雨了,此刻就會在心中漸漸地明白,自己在這個天地之間,實在很渺小與仍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一句話其實也有雙面的意義。正面的意義像是在提醒我們,當我們與他人相交之時,要提防人性的自私與貪婪,要把自己保護好不要受傷害。

 

而負面的意義卻好像是在教壞孩子、大人,似乎教我們做人要自私一點,當自身的利益與他人相衝突時,應該要以自身的利益為重,不必太過去考慮他人的利益及感受。其實後者這個負面的意義實在很不好,因為好像有一點在鼓勵人們要自私、要貪婪一樣,我個人並不認同。

 

其實在這世間上無論是守規矩、守本份善良的人,還是不守規矩、不守本份心存不善的人,都會有自己的親朋好友。好人與他人相接觸就會產生情與義,壞人同樣也有情與義。但不管怎麼說,若單從世俗的角度與觀點來看,人與人之間若是曾經彼此欺騙或是背叛,那麼這個「情與義」就會有了缺口或裂痕,兩人就很難再相交、相處下去了,在生活中這樣的案例很多。

 

因為每一個凡夫俗子包括我自己在內,打從出娘胎以後由於習慣成自然,都會很執著這個「我體」。幾乎什麼都是以「我」為中心思考,我要、我想、我應該、我必須、我如何如何……只要執著了這個「我」,就很難不會有自私、貪婪之心。每一個凡夫都有自私之心,只是這個比例或多、或少有所不同而已,只要這個「我」一旦受到了傷害,我們便很難去原諒他人,這個是人之常情。

 

在這個娑婆世間上所謂的「情與義」,往往只要在兩人之間出現了利益的糾葛,或是團體與團體之間出現了利益的糾葛,在必須要分個你我、親疏、遠近之時,就會被拋諸於腦後將「利」字擺中間。「情與義」只要攤在「利益」面前,真正能經得起一道又一道考驗,到最終沒有變質,仍堅守「情義」的人似乎並不多。

 

但是如果我們能藉由學佛修行,讓自己一步一步地深入學習佛菩薩的經教、理趣,然後跟著一位有證德、證境的賢聖僧,按部就班地照著次第來學習,那麼每一個凡夫俗子都有機會,將自身本自具足的「智慧」給開啟,甚至也都有機會成為一個無私的「聖者」。那麼此時這個世俗間所謂的「情與義」,才可以昇華到一種無私利他的境界,而成為一種真正高尚的品德與風範。

 

人們有時常常被自己過去所學的知識及技能給矇蔽,假如不打破自己本身的執著,暫時放下過去曾經學習到的經驗及知識,就會被自身過去曾經學到的「所知障」給限制了發展。那麼我們的生命,就會形成故步自封、停滯不進步的狀態。

 

當我們面對一個池塘時,我們僅擁有的,不過就是那一個池塘的魚而已。如果能夠放下原來的「所知障」,轉過身來面對原來就在我們身後的整個大海,相信每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長路之中,都可以獲得更多、更多。

 

佛教正法中心網址如下:

http://www.tbdchq.org/ 

 

 

本文為選自圓通文化出版社之文章


 


台長: 紅塵佛子
人氣(694)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投稿文章 |
此分類下一篇:快樂是什麼
此分類上一篇:因果與福慧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