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總是彎彎曲曲的,道路總是起伏不平的,人生總是有些坎坷的,能夠一輩子都一帆風順算是個有福報的人,但是這樣的人少見的很。沒有人不希望自己每天睜開眼來,都是精神愉快、開開心心地面對一天的生活,但是煩惱與痛苦,卻也隱藏在每一日的生活之中,只是有時候多一點有時候少一點,有時候淡一點有時候濃一點,我們這個人生總是悲喜交加。
有時與三五好友相聚,把酒言歡算是人生一大樂事。然後偶爾會不經意的提起某位共同的朋友,如果這位共同的朋友正逢遭災、落難,或者遇到了一些很不好的事情時,總會感同身受的一起大噓小嘆一番。假如這位共同的朋友若不幸罹難或病故了,此時由內心深處生起「人生如夢」的感受,就會更加地深刻。
有時甚至還會一邊喝著啤酒,一邊回憶著彼此有過的美好時光,然後搖頭大嘆光陰匆匆,太匆匆!然而人們總是健忘的,對於不是真正與自己切身相關的事,這種一時湧出情緒,通常總是來得快也去得快。
就算是在工作上或生活上,跟我們常常接觸的朋友突然亡故了,我們也不過是難過個幾天,就照樣回復到跟過去一樣地吃得香、睡得香。這花花世界的人情冷暖,有時薄得就像一張紙一戳即破,送往迎來的場面客套話人人都會說,但真情有幾分卻是大家心中都有數。
雖然這些社交上的表面功夫不得不做,但做人啊,有時還真的活得蠻虛偽。這話沒有要批評的意思,只是道出一種存在著的事實,請見諒!
不是說這世間上的人與人之間的情不真,而是說若是與我們自身本具的「佛性」相比,這世間上人與人之間的情其實並非恆常,只有我們自身本有的佛性才是恆常不變的。我們為一個人幾天幾夜茶不思飯不想,已經是真情流露了,但時間久了身體就吃不消了,等到時間再過得更久一點,十年、二十年甚至三、五十年,可能連對方的長相,都會記不得而且很模糊了吧。
人間之情,非常短暫!所以佛陀老人家在金剛經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佛家的經典及故事浩瀚如淵海,其蘊藏的智慧深不可測,經常被人們拿來,做為待人接物及安身立命的明燈,也經常被電影、電視劇或小說截取部份的內容拿來做引用。像金剛經的那四句偈,就常被後代人拿來改編,例如也有人將其改編成:「人生如霧亦如夢,緣生緣滅空自在。」用來感嘆人世間的情感,到頭來是一場空。
人的一生奮力所追求的,不外是利益與感情兩大目標,但這都是一種內心「執我」的「欲望」所驅使,屬於凡夫的本質。假如沒有透過佛法的修學,根本無從洞穿看透它「虛妄」的假象。利益與感情絞成一條無形的繩子,緊緊地栓在我們的鼻子上,把我們牽到東、牽到西,使身心皆不得自在。
從前有個年輕人在出社會工作幾年之後,跟女朋友談戀愛感情不順,想發展事業也很不順利,人生之路一時碰到了關卡,感到非常地沮喪。不但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也對未來抱持悲觀的想法,這時他對自己的前途感到很茫然,不知道自己未來該何去何從,人生這條路應該怎麼走?一時間竟沒了方向。
在一個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的早上,為了想要排遣心中的鬱悶,他獨自一人漫無目的開著車到山上去散心,車開到山上以後在路旁看到了一座寺廟,於是便把車子停好走進廟裡去參訪。除了燒香禮佛也想著向佛菩薩祈求,希望能保佑他突破困境一切順利及家人的平安。
走進寺廟進入到大殿以後,看著大殿裡的檀香輕煙緩緩上升,以及佛菩薩莊嚴慈悲的神情,整個寺廟肅穆祥和的氛圍感染了他,讓他心中產生了一股莫名的悸動及恭敬之心。當他禮完佛以後心中似乎稍微開朗了些,這時他見到一個老和尚緩步經過大殿門口,心中一動便快步追了上去,想請求這位老和尚為他開示並指點迷津。
老和尚聽到有人叫他,回過頭來看見是一個年輕的進香客,就停下腳步來並點頭微笑。這年輕人上前施禮之後便向老和尚請益,把心中的疑惑及困擾一一地向老和尚傾吐,盼老和尚能為他解開心中的不安及困擾。老和尚邊走邊聽年輕人說話,然後引他至有樹蔭遮擋陽光的石凳坐下後,先慈祥地看著他聽他說完,然後這才開口。
老和尚慈悲地對他說:「每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難免都會碰到一時的挫折與困難,可是你心中不要對此心存畏懼。只要能夠心存善念,每日發自內心真誠地與人為善,心中不求任何的回報只管去種善因、做善事,努力把握當下做好每一件事,不要胡思亂想太多,目前先做到近善、遠惡這樣就可以了。」
『看了就做,做了就了,了了,有何不了!』老和尚話說完後便飄然離開。
這個年輕人雖然對老和尚沒有針對他的提問,來解答他心中的疑惑而感到有些不解,可是卻沒有因此而產生不敬之心。由於他一向相信佛法的智慧與老者的人生歷練,於是便將老和尚給他的開示,牢牢地記在心中然後就下山去了,回家後更將老和尚說的法語,寫下來貼在牆上,每天提醒自己要如是行持。
這位年輕人漸漸地拋開了心中的陰霾,將所有不如意的事暫時都丟到一旁。在整頓好自己的心情以後,就開始照著老和尚送給他的話去待人處事,重新開始他的人生,並比從前更加勤奮地工作。雖然後來他沒有更深一步走進佛門學佛修行,但心中對三寶卻始終心存恭敬之心。
爾後他只要得空就會上山去廟裡禮佛、上供養,等他往廟裡多跑了幾次以後,才得知那位老和尚,原來正是這個寺廟的住持。可是由於老和尚的法務繁忙,再加上一年年地過去年事已高,雖然偶爾也有機會能再見到老和尚,卻始終沒有更多的機會能夠再親近老和尚,雙方僅止於寒暄、點頭之禮。
經過了十幾年以後他已經是一個中年男人了,由於他一直照著老和尚的話去做,處處與人為善凡事只管種善因不求回報,也不去計較一時的榮辱得失。所以在朋友間與客戶前都建立了很好的口碑,終於成為了一個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成功商人,非常受到家人、朋友的喜愛與稱讚。
有一天當他覺得自己已經功成名就,他突然非常地想再見到這位老和尚,親自對他表達感激之意。他帶了一份豐厚的供養想上山謝謝老和尚,沒想到老和尚的弟子卻告訴他,師父已經在半年多前圓寂了!這令他悵然若失,老和尚的弟子見狀問了他的姓名後便說:「師父留有一封信給你,請稍等,我去取來。」這時他心中除了愁悵更多的是吃驚,忍不住地暗想老和尚怎會留信給他?
拆開信後看到老和尚寫道:「年輕人,你每回上山來虔誠地供養三寶我都記下了。如果過去這十多年來,你有照我的話去做,堅持只種善因不求回報,那麼自然會花開結果。我猜想或許有一天你還會上山來找我,可是我已經不在這個世間上了。
這世間的一切皆如夢幻泡影,你現在擁有的一切也不過是過眼雲煙,花再美也有凋謝的一天。要盡早皈依我佛,不要貪戀執著世間的一切,好生學佛修行,以求出離六道的輪迴之苦,早日自覺、覺他。」
看完老和尚的信,他再也忍不住內心的感恩與激動,流下了兩行熱淚。他在心中暗暗發願,一定會好好地照著老和尚的遺言去做,然後將信放在桌上對著老和尚寫的親筆信,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頂了三個禮,下山而去。
在世上很少人能懂得真正的快樂,是內心無欲無求、無有牽掛、恬適自在、淡然安穩。而不是當我們的欲望被滿足時,那個精神或肉體的短暫之樂。世間的樂,就跟口渴飲海水的道理一樣,喝得越多口就越渴,並無法真正地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