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2-29 17:45:24| 人氣2,6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接觸、交流往往充滿了許多無法意料的變數,通常當某個因緣際會的時刻,時間與空間相交錯時,那麼在這一個的點上,就自然的會發生一些事情,或好或壞、或悲或喜,套用佛教的詞彙,那就叫做「因緣和合」。

 

世間上任何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無」者沒有也,「常」者永恆不變義。在這世界上找不到一個永恆不變、不會壞滅的東西,十年不壞的一百年就會壞,一百年不壞的經過一千年、一萬年、一百萬年最終它必定還是要壞,這個是宇宙大自然的規律,並不是由什麼人或什麼神來定的規則。

 

因此我們會看到一切大自然界所呈現的現象:「花開花會謝、樓起樓會塌、大地及山川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改變它本來的面貌。而有情識、有生命的眾生都必然會生、老、病、死。」這一切都在無限的時間長河中不斷地生滅變異,週而復始的輪迴著,進而構成一個眾生的三千大千世界。

 

人類從一生下地開始,這個生命體從生至死的過程之中,從嬰兒至少年、青年、中年至老年,就脫離不了與其他人群的接觸與互動,哪怕是一個出生不到一天就夭折的嬰兒亦復如是。於是由此便產生了種種悲歡離合、愛恨交織的故事。

 

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一種習以為常的現象,當我們無論與家人或是朋友相處,若是能彼此契合時,就能夠相親相愛、相互疼惜、照顧對方,甚至無怨無悔的為對方付出一切,或是獨自承擔所有的苦,乃至於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例子在社會上不勝枚舉。

 

若是單從表面上看問題,這就會變成好像是因為對方理解自己、或者是對方與自己能互相體諒、又或是對方給予了自己愉快、自在的覺受,因此自己喜歡對方、接受對方、願意為對方盡全力付出一切。可是若深入一點去挖掘便能發覺,其實這都是自己的一種「愛己勝他的私心」在做祟,只是我們從來都沒有發覺這一個事實而已。

 

若是能夠靜下心來仔細地想想就會發覺,之所以我對這個人比較有好感、比較喜歡這個人、覺得與這個人比較談得來。原來,那是因為對方不會讓我生起煩惱、害怕、擔心等等一連串的負面情緒的原故。當我們把這個現象看穿了以後,我們就會發現原來這一切都是起於自心對「我」的執著,是這個「我」迷惑於無明的癡愛,或因為對方做了「利己」的事,讓「我」感受到一切「適意」覺受的緣故。

 

可是若當對方做的事是不「利己」、或讓「我」感受到不「適意」時,只要當外在的現象變成了逆「己」之心所想、所願時,這時候自己就會感到不安或是難以忍受,然後導致惡劣、負面的情緒及行為一發不可收拾。比如說:可能是因為對方所說的話不堪入自己的耳,也可能是對方的某些動作、行為使自己產生了極大的不愉快等等。

 

所以只要當外在所顯現的現象過於強大,當超越我們的所能忍耐的臨界點時,這時出於本能的反射動作,無論男女老少,我們都一定會反擊對方進而保護自己,這是種生命的自然本能。只有除了少數有修行、修養非常高的人,才能夠做到當對自己不利的外境產生時,依然「安忍不動心、優先考慮他人的利益。」

 

所以當我們遇到事情時有時會很忿怒,偶爾會忍不住大動肝火想盡最惡毒的字眼、內心用最毒辣的恨意,去對傷害我們的人說出一些殺傷力相當大的話,還有些心量小的人甚至會採取不利對方的手段去傷害、報復對方。

 

總之在失去理智的時候,這個被激怒的人絕對會想方設法,不是要將對方罵到狗血淋頭、批死鬥臭,就是要讓對方體無完膚、或看到對方淒慘倒楣。這樣這個「我」就感到快意了、舒坦了,也才能稍稍熄滅自己的心頭之火,然後甜美的睡個好覺,此時說不定連做夢都還會笑。

 

假如對方正好諸事不順或落魄潦倒時,哈哈,這個倒楣的人肯定徹底完蛋。因為我們的「心」會不由自主的想著:「太好了,原來你也會有今天的下場,真是活該!」如果剛好對方又給了自己逮到一個打落水狗的理由跟機會時,有時候我們還會趁機跟別人訴苦,說自己是如何的遭遇到對方的打壓,對方是如何如何的混蛋、該死……所以講到了最後這句話便跑出來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你看,好冠冕堂皇而且貼切的結論。哎,多麽可怕的嗔恨心,真的是「餘韻未嫋,遶樑三日而不絕。」

 

平心而論,對方有沒有犯錯?會不會犯錯?答案或許是肯定的!但回過頭來想一想:我自己有沒有犯過錯?我會不會犯錯?這個答案好像也是肯定的!

 

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我們能不能換一個「寬容」的心,給自己一個提高道德修養的機會,好好地省視自身的行持,有沒有讓別人感到不舒服呢?又能不能給自己一個慈悲他人的機會?讓犯錯誤的人有一個反省、改過的機會呢?其實如果我們願意打開自己的心胸換一個方式來思考,事情後續的發展絕對會大不一樣,最終還是對我們自身有利的。

 

假如我們將「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轉換成『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的心態,換個角度去看待問題,試著去理解對方、關愛對方、幫助對方、慈悲對方,試著將自己內心所生起的嗔恨及愚癡,轉換成用同理心去理解與包容,將心中的不滿化解或消弭於無形,那麼本來我們起於無明所會犯下的錯誤,以及可能會造下的惡業就會減少或沒有。

 

此時轉過患為功德,除了讓自己的功德徐徐增上,也讓身旁的人感到愉快、不起煩惱心,這時整個磁場都會跟著改變。雖然是同樣的幾個字,只不過用了「倒裝句」,意義卻完全都變了。此刻「因地」所種的因,是「慈悲他人」的因,而不再是「嗔恨他人」的因,而將來所結的果實也必定截然不同。

 

五祖弘忍大師曾為座下的弟子神秀所作的偈子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

 

評曰 : 「眾人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依此偈恭敬唸誦,漸次修行亦可見性!」

 

可見得當我們臨事遇境,若能先回過頭來檢查自己是否有不盡如人意之處,然後修正自己的錯誤,最後再去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這樣就會比較容易解決問題與減少跟他人的爭端。

 

六祖惠能大師的偈子境界太高,雖然大家都能朗朗上口,可是因為內涵太過深奧,一般人實在難以搞得懂那麼深的義理,可以說連邊際都不沾,故而此處不做引用。

 

從古至今在歷史上這些由佛菩薩所化身顯現的高僧、大德們,其實都是以這樣「慈悲、無私」的行持經由自己的言行身教,一點一滴的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中教導我們、渡化我們。希望使我們從最基本的待人、接物、處事中,去改變我們的心念與行為從善如流,進而讓我們過著更幸福、圓滿的生活。

 

佛教祖師所留下來的佛子行三十七頌講得非常地好,在此選錄一小部份來與大家分享。

 

吾雖無少有過咎,他人竟來斷我頭,以悲心故彼諸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何者於吾生誹謗,雖廣宣揚遍三千,仍復吾以慈心故,讚彼功德佛子行。

 

何者於眾集會中,揭吾隱私惡言向,于彼還生益友想,恭敬其是佛子行。

 

吾以如子養護者,彼若視我如怨仇,猶如母憐重病兒,倍悲憫之佛子行。

 

與吾同等或下劣,雖懷傲慢屢欺凌,吾仍敬彼如上師,恆頂戴為佛子行。 

 

當我們學著用「寬恕」、「感恩」的心面對一切時,一切都會給我們意想不到最佳的回報。

 

其實,不自在的是這顆「心」,自在的也是這顆「心」。 

 

放下嗔恨與不滿,才能夠看的更寬、更遠,獲得的會更多。

 

 

 

本文為選自圓通文化出版社之文章

 


 

台長: 紅塵佛子
人氣(2,670)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投稿文章 |
此分類下一篇:會幸福是因為懂得知足
此分類上一篇:天橋上的老婆婆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