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名相論〉 (南屏山聖真天佛院著,本書前往大陸九華山著作) ~下~
(37)靜慧法師問:弟子每日在家早晚課誦念佛,未知自家祖先及亡人能否聞此佳音?
(37)地藏菩薩答:陰律云曰:如能專為迴向,或念迴向文時,上報四重恩之句,默作觀想,則能感召得益功德。
(38) 靜慧法師問:六道眾生除了人道可修外,其他如鬼道天道亦可修行成佛嗎?
(38) 地藏菩薩答:眾生皆有佛性,自有修行成佛之可能。惟他道或貪樂而不思修,或受苦而無暇修,或迷愚太重而不知修,易修易成者,獨有人類一道耳!故曰人身難得,貴為人身者,為其易修成佛也。
又說,人生苦短,似乎才出生,卻又匆匆謝世。人無論一生何等尊榮,不過百年光陰,所以達者皆願如浮雲般無所拘執,來去悠悠,安度人生。
靜慧!如果一個人能自開啟無限智慧,他已達來去自如,了無牽掛的境界。因此,修行者,切勿以對立的心態去看事物,否則就無法進入光明真性的禪境。
(39)靜慧法師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及觀音菩薩,頭額之中為何皆有一痣?
(39)地藏菩薩答:非痣也,乃三十二種瑞相之一。是兩眉中間,生一極長之白毫,中空光明,盤旋起來,宛如一顆明珠。畫金身佛像,畫一點或畫一圈,藉以示意瑞相放無量光明。
(40)靜慧法師問:《地藏經》中有佛告鬼王:「我亦告梵天帝釋令衛護汝……」此梵王帝釋究指何佛或神?
(40)地藏菩薩答:梵天者,是色界諸天界,帝釋者欲界第二天之玉皇大帝也。
(41)靜慧法師問:佛為救五百菩薩而殺一惡人,自己甘心墮落地獄,未知與普通在獄者刑罰有否相似?或以神通力而為應化,卻不受苦?
(41)地藏菩薩答:萬法唯心,佛在多劫前,殺惡賊而救多人,其發心是慈憫,與發心貪瞋者殺人不同,共所現地獄之相,理自有別,不必涉及神通。
(42)靜慧法師問:孔子是聖人。為什麼他不主張戒殺呢?吾人祀孔,也殺三牲,豈罪過?
(42)地藏菩薩答:孔子何嘗不主張戒殺?儒書上多有記載,《論語》云: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禮記》裡田獵不合圍,不掩群,不殺胎,不覆巢。又說諸候無故
不殺牛,太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豚。
似這一類的限制,不勝枚舉。不過孔子是世間聖人,只順世法用仁慈來方便限制,非如釋迦世尊,是出世聖人,直談三世因果,主張戒殺經勸世。
但世尊對初修行者亦許食五淨肉,也非不講方便。殺牲祀孔,是前代禮制,今無規定,沿用習俗,似屬不宜。
又云:上古茹毛飲血,進化到種食五穀,由於肉食習氣太深,一時不能全改。但中國先聖也察覺到弱肉強食是殘忍行為。
在夏殷兩朝代禮制中,卻早定了田澤取獵,專為祭祀享賓之用,是已寓禁止濫殺之義。至問孔子為何不戒殺?
古聖有一說云:漢儒鄭康成註釋禮記,曾有「孔子雖有聖德,不敢改先王之法」。而孔子亦自己說述而不作。這是孔子治學取的標準。
(43)靜慧法師問:百界千如者,十法界中有十界,不知哪十界?
(43)地藏菩薩答:十界者,佛、菩薩、緣覺、聲聞四聖,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凡也。萬法唯心,界由心現,每一界中,各俱此十界,合之成百,故曰:百界。
(44)靜慧法師問:向佛頂禮,男女是否有分別,觀一般信眾動作,似不盡相同,其標準動作如何呢?請開示之。
(44)地藏菩薩答:頂禮、合掌有多種方法,跪有胡長跪,拜有雙掌上舉之式,有合掌當胸之式,有四肢伸直,全身撲地之式等,然翻掌接足,五體投地之式,最為普通,不分男女皆行之。
(45)靜慧法師問:四大部洲是皆在我們閻浮提地球亦另有地球否?
(45)地藏菩薩答:閻浮提乃一大洲之名,即是我居之星球,如是四星球,謂之四大洲。我居之洲,在須彌山南,餘三在須彌東西北,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北俱盧洲。
(46)靜慧法師問:三界在什麼地方?系我們人住的嗎?法界又在什麼地方?什麼叫法界,是仙住的嗎?請菩薩開示三界與法界,名稱不同實同一地嗎?
(46)地藏菩薩答:三界者,欲界、色界、五色界,我輩身居欲界,向上超六層天,名曰色界,從色界向上十八層,名曰無色界,此其不離生死之穢土也。
一切理,一切物,一切事,總名曰法。界撐一個方域範圍,合曰法界,蓋有界即有法,有法就是界。佛菩薩聲聞四聖界,天人修羅畜鬼地獄凡界,此十界皆曰法界。前云之界者,曰三法界,此舉十界者曰十法界。
(47)靜慧法師問: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是何意?
(47)地藏菩薩答:佛像兩眉中間,有一白毫,宛轉盤成圓珠,俗說佛頂珠也。其大如五座須彌山大,佛之眼球紺色,其大如四海之廣,佛之報身巍巍,可想而知矣。
靜慧弟子!一個人修行要做到動不如靜的地步,因此現代人一天到晚埋怨生活忙碌,卻仍心甘情願在虛名浮處中奔波。為什麼不能偶爾心平氣和地,仰望明月,觀賞星星,品玩大自然中的一切呢?因慾念而奔忙,不如靜心坐禪。
一動不如一靜,眾生回首勞碌繁忙的歲月,是否凡事都隨心所願呢?驀然回首,看見的只是自己的庸庸碌碌和執著。大部分人的寶貴光陰,大半在無謂的應酬中耗逝,實在可惜!但願回首深省,才能徹悟靜坐是何等重要。
(48)靜慧法師問:依照《阿彌陀經》,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極樂世界和天界有何區別否?
(48)地藏菩薩答:區別大矣,天有「成、住、壞、空」,極樂世界「常、樂、我、淨」,天有生死,極樂惟一超盛佛道。
(49)靜慧法師問: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金身聖像很難鑑別,還有文殊、普賢、大勢至、地藏王菩薩、彌勒菩薩五位菩薩聖像亦分不清,請慈悲開示。
(49)地藏菩薩答:手中托蓮座者,阿彌陀佛像;手中托缽者,釋迦牟尼佛像;座下有獅子者,文殊菩薩;座下有白象者,普賢菩薩像;頭上有寶瓶,手中之蓮花者,大勢至菩薩像;頭戴昆盧帽,手中托寶珠者,地藏菩薩像;光頭大腹,開口大笑者,彌勒菩薩像。
(50)靜慧法師問:有人問:《金剛經》說空,《彌陀經》說有,為什麼世尊要說兩面?
(50)地藏菩薩答:事理本圓,乃有多面,豈止為二。若解多面,則空有本一,所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也。金剛闡體,故說真空,彌陀說相,是表妙有。彌陀有寂光土,未嘗不說體,金剛說云:墮惡道、受福德,未嘗不說相,妙有真空,仍相即也。
(51)靜慧法師問:常聞師云:不發大心不成正覺,佛的大弟子已蒙維摩詰大士開示,應已發無上菩提心,為何至今尚是羅漢不成正覺呢?
(51)地藏菩薩答:佛之諸大弟子,雖現羅漢之相,而內實具菩薩之德,為引逗小機,啟其向大菩提,經云中皆有受記作佛文,並非尚是羅漢。
諸位大德!珍惜自己過去所學,當然很好,但卻不應太過局囿,應該超越過去經驗和學識,拋棄一切的執著和妄念,才可更上一層樓。
學佛法必須超越佛法,不執著於一念,才能優游於天地之間。最忌炫耀自己所學,否則就失去了修行的基本旨意。
首先,要拋棄一切形式,盡去所有知識,智慧之光才會自然發散。人只有一無迷執時,心胸才會開闊,與天地同樣曠達。本心即具有佛性,若為所學拘執,實屬可惜!今夜佛道問答到此止。
真心學佛 離佛不遠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名相論〉~上~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名相論〉~中~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