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慢慢走向日本化
西方國家可以在日本身上看到未來的影子。如果歐洲和北美想知道未來幾年會面臨哪些社會、經濟和戰略挑戰,完全可以去日本取取經。
首先,日本是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生育率長期處於1.3的超低水準,新生兒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均壽命持續提高,主要的發達國家也都面臨這樣的問題,日本的人口從2010年開始萎縮,預計到2060年將從目前的1.27億減少到8670萬,40%的人口可能超過65歲,這將使得“護理機器人”(care robot)行業繁榮發展。
由於日本老齡投票人的數量要超過年輕人,所以就算其他服務支出被削減,養老金和社會保障福利也會得到保證,而年輕人將會面對更高的稅收,難以像他們的父輩那樣獲得穩定的工作。
所有的這些現象在許多西方國家都能產生共鳴,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的人口數僅次於日本,其人口總數也開始萎縮,就算是人口基數更大的美國,嬰兒潮的消退使美國債務上限問題更緊迫。
美國許多政客認為,一旦債務與GDP的比率達到100%,離世界末日就不遠了。他們確實應該去趟日本,日本現在債務與GDP的比率超過230%,卻依然在有序運轉,但日本非常容易受到全球利率上升的衝擊,即便是在當前超低利率的環境下,債務利息也將消耗日本國民預算的25%。
一直被吹捧的安倍經濟學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債務的反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希望經濟增長能夠產生稅收增長,從而支付不斷增加的社會成本,降低債務與GDP的比例。
接近兩倍的貨幣供應讓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的刺激政策相形見絀,經濟學家們對於日本的大膽試驗格外興奮,但即便是安倍經濟學的支持者也明白這裡面暗含著諸多豪賭,硬幣的另一面是資本外流、市場恐慌和極端通脹的風險。
當然部分激進措施是必要的,日本地產和股市泡沫破滅已有20多年,這個國家的經濟從來沒有真正打破過迷失的魔咒,更糟糕的是,他們發現支撐經濟發展的諸多舉措,包括超低利率都在製造新的難題,“僵屍銀行”便是由日本首創,現在同樣的“僵屍”正在歐洲被複製。
安倍的激進主義並非由國內經濟單一驅動,日本也受到了來自中國崛起的威脅,中國經濟體量在2011年超過日本,二者之間的差距在逐漸擴大。但受到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中國也將會很快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日本面臨的挑戰如此複雜,西方國家很難簡單總結出經驗。日本保持社會凝聚力的努力令人欽佩,但他們也為此付出了代價。對年長工作的保護限制了年輕人的就業機會,拒絕大規模移民領老齡化問題加重,等等。
儘管如此,日本國民的情緒比幾年前要樂觀許多,經濟增速達到近4%,而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也讓日本民眾信心大增。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