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與內線
投資路上走久了,絕對會認識到這一個詞:”內線交易”。不分國度,內線交易就是我們周遭天天發生的,總是有人有辦法知道很多別人不知道的事情。以台股而言,每次在上市公司有重大訊息公布前好幾天,股價就會有反應,利多消息在幾天前就會有人大買而大漲;反過來利空也是,在發布之前就有人偷下車導致大跌。我們也知道,內線有些是真的有些也是道聽塗說,除非是由決策者自己要製造的,否則也只是機率而已。
德國老股神科斯托蘭尼在<<金錢遊戲>>一書中講過個小故事:
有人問過我:「有沒有可靠的內線投機交易?」對此我可以講個故事。
……在我70年來的證券交易所生涯中,按內線消息受益了兩次,按內線消息反向受益了兩次,但因內線消息而虧損的不知凡幾。
有一次我因為內線消息而受益,更準確地說,多虧得到了這條消息使我避免了一次重大出血。二戰時我在紐約,對歐洲政府的債券很感興趣,尤其是對被德軍佔領的債務國的債券。在紐約交易所流通的丹麥王國債券也是這種情況,債息仍被支付,但即將到期的債券能否償還還是未定之天。丹麥政府的問題是:「Pay or Not Pay!」這利息為6%的債券在交易所的牌價只有面值的60%,在未來的6個月裡會不會兌換?如果會,則這一貼現行情將會是無法想像的!債務國丹麥在美國銀行裡擁有大筆美元,使得這想像空間相當不可思議。
我在行情30~40時買了一小部分的丹麥債券,現在的行情慢慢漲到60,如果在幾個月後能以百分之百兌現,我現在也捨不得拋售。金融世界裡什麼都會發生,投機者的胃口是無底洞。
我有一位鄰居叫波旁˙帕瑪王子(Prince René de
Bourbon-Parma),他是前奧國皇后的哥哥,同時也是丹麥國王的女婿。我給他提了一個建議,事後會付給他一筆可觀的酬勞,他欣然接受了。我要他去華盛頓拜訪丹麥大使,向大使打聽丹麥政府會不會在1941年12月1日支付這批疑雲重重的債券。他精確地按照約定的時間(守時是皇室的驕傲),在華盛頓給我打了通電話,他在電話裡說:「不會!」雖然丹麥有足夠的美元兌現債券,但同時也會因此用盡所有的積蓄,而無力償還其餘流通在外、尚未到期的其他債券利息。丹麥政府還是會繼續償付6%的票面利息,但不會贖回債券。
現在我可以用很好的價錢拋售丹麥債券了,在到期前1個月,債券不停的升值,甚至超過了90,我鼓起勇氣全部賣出。出乎意料的是,行情仍居高不下,我甚至開始懷疑王子了。但過沒幾天,<<紐約時報>>宣布了一項消息:「丹麥政府對於債券持有人感到萬分抱歉……。」剩下的就是我從王子那邊得到的消息了。債券下跌到面額的20,這一切都是拜王子的消息所賜。
郭台銘也說過:「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比不上一通電話。」但是電話是誰打的,很重要。市場上消息充斥,陷阱隨時都在,不要說一般散戶,近年來連政府基金、外資也都蒙受這種電話之害。台股畢竟是小市場,主力要賺的就是我丟你撿的遊戲,不僅是股票,古董、字畫、蘭花還有房子土地,哪一種不是炒漲上去後想辦法賣給台灣自己人?但美國、香港等國際市場,參與者與規模都是台灣不可比的,一般董事長的電話可能台灣就夠罩了,但在美國或香港?恐怕還不夠力。那裡籌碼與資金都是世界級的,也因此內線的層級就更高了。
有位現代王子,喔不,他已經登基做國王了,最近的舉動令人強烈懷疑是為了製造金融投機的機會,那就是北韓的金正恩。金正恩在4月初到4月中,導演了一場沒有飛彈但卻比射了飛彈還棒的恐嚇戲!鬧了兩個星期,成功的讓正處於兇猛漲勢的世界市場,回檔了幾天,不論是他短線放空獲利,還是他還沒買進要製造上車的機會,還有宣揚國威把南韓趕出開城工業區,他都成功了,而且不費一發子彈。可惜目前還沒有金少主的好朋友,願意來爆個料,不然我相信這一定是另一則可以跟科斯托蘭尼媲美的好故事。
不過對於一般人而言,接觸到內線似乎是相當遙不可及的事情,但就像是天文學家在觀測理論上看不見的黑洞一樣,因光無法從黑洞中逃逸所以不能直接看見,但可以藉由一種效應:重力透鏡來觀測。光線經過重力場(黑洞、星系等等)時,會因為重力而產生折射、扭曲,根據重力透鏡可以推算出遮蔽的物體質量大約有多少。內線也一樣,即便我們聽不見,但卻是時時存在,並且可以藉由籌碼的觀測,大致上了解有多少籌碼被吸掉或是拋出了,可以稱之為”內線的黑洞比喻”嗎?不過要做股神是很困難的,大致上趨勢能夠跟隨到就可以賺到些許的利潤了。科斯托蘭尼自己提出的雞蛋理論,就是把購買股票的族群分成兩大類,猶豫者(一般人)與固執者(主力)。在位於低檔的末跌段與初升段時,猶豫者不是悔恨的斷頭就是因為恐懼而不敢買進,主力不論是基於理性思考還是內線消息,勇於買進並且越買越多,當籌碼不斷的流入主力手中,剩下的也就是上漲而已;反過來位於高檔的末升段與初跌段,猶豫者因為指數大幅的飆漲而興奮,不斷進場買進,平均成交量也爆量,既然輿論都看好那請問是誰在拋售籌碼給這些大眾?拋售到一定程度後果會如何?而且在上漲時不敢買進的猶豫者,往往還會在出跌段時看到指數下跌了,以為”打折”,更是勇於買進。當籌碼不斷的出現在市場上時,是不是另一種狀況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