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6-08 18:54:48| 人氣3,9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黑鏡》第五季:不見未來,駐足當代。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黑鏡》第五季只有三集,看完的簡單感想:「失望」,不是不好看(依然有其娛樂性),而是編劇沒有試著提出對於人與科技關係更前瞻大膽有趣的想法;《黑鏡》前四季都在預示未來,怎麼第五季會變成檢討當代流行娛樂文化呢?

(底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EP.1《Striking Vipers》:放風通行證。

丹尼和卡爾是多年好友,丹尼婚後生子,日子平淡,鮮少與卡爾聯繫;丹尼的生日會上,卡爾送他一組兩人年輕時常一起玩的電玩遊戲升級版,只要戴上特殊裝置,即便距離遙遠,也能一起進入電玩世界中一起玩樂...

《Striking Vipers》前半段讓人想起《一級玩家》,虛擬遊戲帶來的滿足感,遠比現實世界更吸引人;中段劇情大轉折,演起電玩版《斷背山》,傑克和恩尼斯有斷背山,丹尼和卡爾有虛擬世界;卡爾在電玩遊戲中化身成女戰士蘿希和化身成男戰士藍斯的丹尼發生關係,他們是同志或異性戀?兩人只有在電玩世界發生性愛沒有觸碰到彼此身體,這是精神出軌或肉體出軌?電玩世界的愛情(替身)能不能複製到現實生活中(真身)?腦袋的想像會否比肢體接觸更令人著迷?(可以對照觀賞雷夫范恩斯主演的《21世紀的前一天》)

《Striking Vipers》中段提出不少有趣的問題,卡爾一角甚至可以延伸討論變性議題,男性可以變成女性、異性戀可以試著和同性或任何想得到的物種發生關係,虛擬遊戲意外開發(挖掘)人類潛藏的慾望(可能性)等。

可惜我沒有太喜歡《Striking Vipers》收尾,當丹尼和卡爾攤牌要求停止兩人「情事」,雙方一言不合在街上大打出手,隨後遭警方逮捕並將他們送進警局,丹尼的妻子稍晚去警局接丈夫回家,妻子問他和卡爾究竟發生什麼事情,丹尼欲言又止,當他準備開口說話時,畫面暗下,我以為這集會收在這個曖昧的開放式結局,編劇最終還是給了觀眾一個答案,簡言《Striking Vipers》結局,大概就是「放風通行證」吧。

最後,獵鷹居然在虛擬世界跟螳螂女發生關係,這樣德克斯會生氣!!




EP.2《碎片》:請勿邊玩遊戲邊走路或開車。

Uber司機克里斯綁架社群媒體公司私密特靈的實習生傑登,他威脅要殺掉傑登,除非他能跟私密特靈老闆比利通上電話;克里斯的目的為何,而這起事件又會在社群媒體上引發怎樣的關注?

《碎片》不是科幻片,而是現代警世劇(或是公益廣告宣導片),我們可以用寶可夢遊戲的開場警語給這集內容做個簡單結語:「請勿邊玩遊戲邊走路或開車」;老實說,《碎片》一整集看下來沒有驚喜,劇情走向很好預測,直到片尾字幕,我才有被打動;克里斯最後到底有沒有被警方擊斃?導演故意不將結果拍出來,反而呈現群眾經由社群媒體即時得到消息。

克里斯綁架傑登是要抗議人們(包括他自己)花太多時間關注網路上各種大小新聞,但他最後竟也變成其中一則新聞,或許還可能引發意外(看一眼的誘惑);我以為片尾字幕畫面,才是《碎片》真正想講的東西,人們之所以天天黏在IG或臉書或推特等社群網站,不單是社群公司打造出一個讓使用者更容易上癮的環境,同時也因為人類天性存在強大的偷窺(八卦)以及表現(炫耀)慾望,慾望,才是社群媒體日漸茁壯(不斷餵養)以及集體對資訊成癮的主因。

不禁想起《楚門的世界》結局,一個喜愛的電視節目結束後,觀眾或許小小感傷了一下,接著很快用另一個節目來填塞內心的空虛;人們對電視的渴求與對網路的依賴性其實大同小異;資訊超級爆炸的年代,要想將自己完全隔離在資訊之外,難上加難,畢竟,趕不上話題以及渴望被看見的焦慮,最後都會轉換成對網路的依賴與無法自拔

最後,克里斯為何非要跟比利講上話?不就是希望自己能夠「被看見」,一個小用戶對大老闆抱怨他的產品有瑕疵,藉此強調/證明自身的重要性;克里斯一角自然是暗喻所有的社群媒體用戶,人們在臉書或IG發文,哪個不是在追求「被看見/我的重要性/存在感」這件事。




EP.3《瑞秋、潔可和小艾希莉》:傀儡與我。

女孩瑞秋迷戀流行歌手艾希莉,生日那天,她的父親買了以艾希莉為雛型的智能娃娃小艾希莉,瑞秋天天跟只會講勵志話語的小艾希莉聊天,分不清鼓勵和現實的差異,為了不讓妹妹活在不切實際的世界中,潔可偷偷把小艾希莉藏了起來;另一方面,艾希莉想要擺脫流行偶像歌手身份,希望能唱出更真實的心聲,她的阿姨兼經紀人凱薩琳為控制姪女,想出邪惡計畫,打算讓艾希莉陷入昏迷...

看完《瑞秋、潔可和小艾希莉》,腦中滿滿的問號,為什麼《黑鏡》會從一個不落俗套且敢於挖掘人與科技暗黑關係的作品,變成...青少女聯合偶像對抗財團的泡泡糖影集?!劇本落入好壞二分法已經夠讓人失望了,小艾希莉原來是備份記憶這個哏,《黑鏡》前幾季已經玩過多次。

更糟糕的是,凱薩琳想要殺死自己姪女,創造一個「永恆艾希莉」虛擬偶像,永恆艾希莉可以全息投影、尺寸任意調整、可以同時間在多個場合開唱、永遠不會有音準問題等,首先,永恆艾希莉的概念一點都不特別(畢竟鄧麗君、Queen等人都已經在不同場合「復活」過了);再者,艾希莉演唱會(或任何一個巨星演唱會)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可以看到歌手本人、感受現場熱力外,最大的吸引特點是「稀有」,當市面上有一千一萬個艾希莉演唱會同時進行,反而會稀釋掉艾希莉的明星魅力吧

《瑞秋、潔可和小艾希莉》結局,艾希莉和瑞秋等人順利扳倒邪惡經紀人,如此正面勵志(不切實際)的情節,不正符合艾希莉與潔可厭惡流行文化的主要原因嗎?忍不住要想,我是不是錯看了這一集?《瑞秋、潔可和小艾希莉》是否故意用一個超級勵志的故事來諷刺作品本身,我們(觀眾)看到艾希莉扳倒邪惡經紀人而替她歡呼,其實是掉入另一個陷阱,一,現實生活中的Miley Cyrus(以及她的幕後團隊),利用這部作品營造歌手的「正面形象」;二,《瑞秋、潔可和小艾希莉》就是一個賣給觀眾的產品(一如劇中的小艾希莉娃娃):販賣不切實際的勵志與樂觀。

只是,有多少觀眾可以意識到這一層意義的存在?

最後,會罵髒話的小艾希莉確實很可愛,連我都想要買一個回家。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台長: hatsocks
人氣(3,90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 個人分類: 瘋電視 |
此分類下一篇:Netflix《別人眼中的我們》:「正義」的代價。
此分類上一篇:《超狂拍檔》:聖誕夜驚悚!!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