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5-02-19 22:37:10| 人氣372| 回應0 | 上一篇

《窒息倒數》:活下來的每一天都是奇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就像是去太空,只是換成海底。」

海底電纜維修潛水員被視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工作之一,年輕的克里斯第一次接到替換管線的重任,他和兩名經驗老道的同事鄧肯以及戴夫被分配在同一組,要在水下長期生活。抵達更換點,克里斯和戴夫離開潛水鍾,深入海底,然而颶風來襲,海象不佳,導致連接克里斯的纜線斷裂,他的備用氧氣只剩十分鐘,海上船艦的隊員以及潛水鍾的鄧肯和戴夫,得要分秒必爭,才可能拯救克里斯的性命...

改編自 2012 年真實事件的《窒息倒數》(Last Breath),會讓我想起《阿波羅十三》,前半場鉅細彌遺地呈現潛水員的作業過程:大費周章的準備、不斷地回報狀況等,都是用來細述這份工作需要仰賴龐大的專注力和精力才能完成。

電影中段,克里斯沉入深海,我的心也跟著下沉,場面無需拍得驚險刺激,光是銀幕畫面逐漸暗下,聲音被抽離,就能感受到人類墜入深海中的無助感。電影在此做出兩種反差的情境:海面上的船艦,既要跟風浪對抗,又要顧慮環境災難而不能貿然行事,還得跟不斷流逝的時間賽跑,海上船員們的忙亂,對照的是待在潛水鐘裡,戴夫和鄧肯的靜,他們能做的事情有限,只能焦急地等待通知,才能再次下潛救人。導演用一動一靜的方式,道出在自然之前,人類的渺小與不堪一擊,卻又透過船員上下一心的合作,訴說人類永不放棄的精神。

《窒息倒數》的第三幕,自然是驚險的搶救行動,但,這部片真正打動我的原因,不是事件的結果,而是從海底返回現實生活前,必須要有的減壓日子,一般災難片大概拍到事件解決後就宣告結束,《窒息倒數》卻多花了一些篇幅寫潛水員重新返回陸地前的時光,這場戲的目的在凸顯「平凡」的可貴,一場災難,卻有奇蹟的結局,但奇蹟並非存在活下來的那一瞬間,而是往後活著的每一天。

我不太喜歡災難片被拍得很災難,刻意放大災難帶來的奇觀,《窒息倒數》沒有這個問題,導演 Alex Parkinson 穩穩地說好一個故事,沒有過度渲染情感,片中的水下作業與救難場面,都處理得很好,原來導演早在 2019 年就推出過同一個事件的紀錄片《倒數五分鐘》,難怪《窒息倒數》能把事件過程拍得這麼有說服力啊!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台長: hatsocks
人氣(37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英美電影 |
此分類上一篇:《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更好的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