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6-13 10:16:29| 人氣5,9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Netflix《別人眼中的我們》:「正義」的代價。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989年4月19日,紐約中央公園一群青少年聚眾滋事,發生多起暴力攻擊事件,一名白人女性遭受重擊與性侵陷入昏迷,警方逮捕五名嫌犯:安卓、雷蒙、凱文、尤賽夫和柯瑞,他們都是黑人或拉丁裔,其中四名未成年,一名剛滿16歲,警方以恐嚇及誘導方式逼出自白書,要他們承認自己未曾犯下的錯…

近幾年種族電影與影集在美國百花齊放,從辛普森案到底特律暴動再到迷你影集《別人眼中的我們》(共四集),不厭其煩地探討有色人種在白人主導的美國社會所遭遇的困境;《別人眼中的我們》看得我既痛苦又難過,它令我想起日片《嫌豬手事件簿》,以偏見羅織莫須有罪名,用法律來滿足權力者的私心與不公義。

《別人眼中的我們》第一集讓觀眾看到事件的成形,為何五個少年會從否認犯案到最後變成交相指控對方是兇手的過程、也看到檢調單位為達到目的,不但在沒有任何家長與律師的陪同下對未成年嫌犯進行偵訊與恐嚇,甚至任意更動犯案時間以符合需求;同時看到法律如何被有心人士操作成有利於己的工具(而不是正義的最後防線),以及欠缺法律知識的民眾,因恐懼而簽下不利於己的自白書等。

影集中,安卓的父親有過前科,明白警方的「能耐」,當扮白臉的警探私下要父親勸兒子「合作」,父親對安卓說:「小卓,這些警察會搞死我們,他們不是在玩,真的不是,聽好,當警察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他們會不擇手段!聽到了嗎?任何事都會做,他們會說謊害我們、他們會把我們關起來、他們會殺死我們;我不會讓他們殺死我兒子,你還不懂那些複雜的事,但你得照他們說的做,配合演出,懂嗎?」,迫於恐懼而要求兒子認罪,不但毀了安卓的人生,父親也從此背負推兒子進監獄一把的愧疚感,一輩子抬不起頭(嘆)。



《別人眼中的我們》第二集敘述檢察官與辯護律師的法庭攻防戰,一方想盡辦法要把人送進大牢,一方想盡辦法要還當事人清白;第二集有兩個段落讓我印象格外深刻。

其一,年輕川普在電視上接受訪談,表示要花一筆大錢在各大報紙刊登廣告推動死刑阻止犯罪,同時表示黑人不該成天抱怨,川普認為相較於過往,黑人已經佔盡優勢,他寧願自己是受過教育的黑人...;離譜的行徑與發言,讓尤賽夫的母親和友人感到不可思議,友人說:「別理這種人,他的15分鐘成名時間差不多就要用光了。」,諷刺2019年的今日,川普不但成為美國總統,美國社會的族群衝突問題依然無法解決的無奈。

其二,辯護律師與地區檢察官伊莉莎白的一席對話也看得人感觸萬分。
「妳是叫我來聽妳道歉的嗎?」辯護律師。
「為什麼道歉?」地區檢察官。
「妳說DNA樣本並不肯定,那可不是公平戰爭。」
「公平?那又是什麼意思?」
「我不知道,跟正義有關吧。」
「這跟正義已經無關了,這是政治,政治就是適者生存。要生存可不能講公平。」
為了生存,要花什麼代價?那些孩子不該要付出代價...」

《別人眼中的我們》的恐怖就在於此,為何警方無論如何都要將這五個孩子定罪?只因為偵辦此案的檢察官琳達表示「過去一年有超過3千多起的女性遭受強暴,卻都無法起訴,所以這個案件我們一定要辦!」,琳達這個角色在很多電影裡可能都會是極其正面的人物,但在《別人眼中的我們》卻成了偏激的人,為完成自己心中的「正義」,硬是把無辜的人拖下水;當警方在「拼湊」證據時,琳達罔顧犯罪時間的不合理,硬是指鹿為馬,即便十幾年後,真兇出面自首,琳達依然堅持想法不肯認錯。

琳答這個角色向觀眾展示了一件事:當信念過於強大,人們往往為了符合自己內心的信仰,選擇漠視真相,並且將謊言視為唯一的真實;《別人眼中的我們》讓觀眾看到薄弱的證據如何因為仇視與偏見,變得「罪證確鑿」;而地區檢察官伊莉莎白明知道案件疑點重重,為能保住自己的事業,昧著良心在法庭操弄陪審團的情緒,也是同樣的可惡與卑劣。




「媽,我覺得全世界每個人都討厭我。」
「我知道你這樣感覺,但我對你的愛,抵得過世上所有人,我整天...就是在愛你,不要覺得你只有一個人,我會陪你走過這一關,你哭的時候,我也哭、你生氣的時候,我也生氣、你害怕的時候,我也害怕、你自由的時候,我才自由;我們一起,直到永遠。」

《別人眼中的我們》第三集將故事時空拉到數年後,其中四名少年陸續出獄,回到社會的他們,既要面對家庭的變動(人事已非)、也要忍受來自他人的異樣眼光,儘管出了牢獄,社會的不友善氛圍又像是個大監獄,將他們困在其中;比較幸運的孩子在家人的包容與關心下,重新找到力量,比較不幸的孩子撐不住壓力,選擇販毒再次入獄。

最後一集的故事聚焦在柯瑞這個角色,不同於其他孩子被送到少年監獄,柯瑞剛滿16歲(成年),遂被送進重刑犯監獄,在牢獄中飽受獄友和獄警的霸凌和欺負;這一集透過回憶,我們逐漸拼湊出柯瑞的人生故事,關於他的跨性別「姊姊」、關於柯瑞不識字的原因(校園暴力)、關於母親為何被他人瞧不起(販毒養家)的原因等;第四集雖然讓觀眾看見柯瑞的悲傷(把自已關在獨居室不敢與他人互動,母親又因為經濟問題不再探監,使得柯瑞只能獨自一人承擔痛苦),卻也看見了人性光輝的一面(獄警羅伯茲的善意),以及影集最後,真正的兇嫌因為信仰而自首的事件翻轉等。

近幾年探討美國社會種族問題的作品,《辛普森:美國製造》依然是我心目中的首選(議題的廣度和深度都強大的令人難忘);《別人眼中的我們》沒有《辛普森:美國製造》的論述驚人,但它仍是一部極具水準的佳作,起承轉合做得非常出色,從強暴事件(弱勢者欺壓另一個弱勢者)看美國社會存在著的根深蒂固的歧視與偏見(歧視不只來自白人,甚至黑人也歧視黑人)、貧富差距帶來的問題、法律與正義的脆弱和不堪一擊、並藉由川普的崛起與911事件,看見歷史血淚的重複搬演等。

「我們只是出去玩,那個晚上很不錯,就這樣,我們只是出去玩,俗話說"男孩永遠都只是男孩"。他們說的”男孩”不是我們,而是其他男孩,從別的地方來的。我們什麼時候能當過男孩了?我不能成為我不是的人,我不是公民,他們不要我當公民,我也不想,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不管我去哪裡,都覺得自己一腳在內,一腳在外。」

最後,《別人眼中的我們》導演Ava DuVernay把影集拍得流暢好看;演員氣場強大,表演水準整齊,其中飾演檢察官琳達的Felicity Huffman,把「偏見的正義」詮釋得讓人既生氣又無奈;飾演安卓父親的Michael Kenneth Williams,將父親的慌張與愧咎與後來重病的虛弱,演得入木三分;飾演柯瑞的Jharrel Jerome,不同於安卓、雷蒙、凱文、尤賽夫等角色,未成年和成年角色交由兩個演員飾演,Jharrel Jerome從年輕演到成年,除了年齡跨度大以外(外型也有說服力),而且將柯瑞一角的木訥與笨拙與堅持,演得叫人心疼與信服,對了,Jharrel Jerome就是《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片中,飾演小藍學生時代戀人凱文的演員,看過《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再看《別人眼中的我們》,就會明白Jharrel Jerome的表演有多出色了。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台長: hatsocks
人氣(5,982)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 個人分類: 瘋電視 |
此分類下一篇:《黑鏡》第二季:記憶裡的我們。
此分類上一篇:《黑鏡》第五季:不見未來,駐足當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