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1-02 16:10:39| 人氣6,0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金馬52《艾美懷絲》:天賦與詛咒。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聽到我的留言後記得回電話給我,就算你不回電,我也不會稍減對你的愛!」Amy。

英國傳奇女歌手Amy Winehouse只在世上活了短短27個年頭。
為何Amy像失速火車般,快速衝向生命盡頭?
紀錄片《艾美懷絲》試圖提供觀眾「可能」答案,也許是酗酒、濫用毒品、暴食和憂鬱症影響、也許是童年父母離異陰影、瞬間爆紅的迷失、被親人利用的失落、也許是無法做自己的茫然、愛情的挫敗、或者,以上皆是。
《艾美懷絲》利用幾組片段讓觀眾看見Amy Winehouse成名前後的巨大變化。
電影開場,原本喜歡咧嘴大笑的率真女孩,在短短幾年內,變得憔悴而欠缺活力;嗓音令人驚艷、未滿20歲時就能精準詮釋歌曲靈魂、面對鏡頭笑說會一輩子熱愛唱歌的女孩,成名後卻在巡演舞台上站的搖搖晃晃、走音嚴重、演出離譜糟糕,甚至在舞台上噤聲,面對台下不滿也不解的廣大歌迷,安靜抗爭.....。
一幕幕荒唐脫序行徑和24小時不停歇躲避媒體追逐與騷擾的狼狽和驚慌、愛情與親情與事業夥伴關係的改變,加害與受害、剝削與被剝削者關係的建立、毒品與酒精成了逃避不堪現狀的絕佳理由(藉口)。




《艾美懷絲》讓觀眾看到Amy Winehouse的崛起與隕落,也讓觀眾看到天才的悲劇;喜歡唱歌卻厭惡名聲的Amy說:「如果時光能倒轉,我想走在路上,不被人打擾,我寧願那樣」;我記得第一次聽見Amy Winehouse歌聲,立刻被她獨特且情感豐沛的嗓音所吸引;能夠瞬間抓住聽眾耳朵,該是老天爺賞飯吃的天賦,但對只想單純享受歌唱樂趣的Amy而言,倒像是詛咒,廣大歌迷與樂評與媒體的歡迎與愛戴,讓她的歌聲與她的人成為「資產/商品」,讓自己和身邊親友都在「利益/名聲」影響下,變得或疏離與失望,或貪婪地想從她身上獲取更多利益....,天賦成了詛咒,幸福成了不幸的源頭。

Amy說:「戀愛和相處才是真正的毒品」,話語中的戀愛,可以是Amy對丈夫的愛,亦可廣泛解釋她對父親、朋友、音樂的愛(或反過來,人們對她產生的「附加價值」的愛),因為愛的太深太重太癡迷,才如此易於受傷害,因為愛的太深太重太癡迷,才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Amy Winehouse常令我想起英國另一位年輕女歌手Adele,她們的崛起過程頗為相似,都在不滿20歲時就獲得唱片公司賞識、都有絕佳的歌曲演繹能力、都將愛情的快樂與悲傷譜寫成一首首動人歌曲、她們的首張專輯都獲得好評,第二張專輯再將她們推上事業顛峰,從英國紅到美國與全世界,並且橫掃美國葛萊美多項大獎;看完《艾美懷絲》後,真心希望Adele永遠無需面對如Amy般的巨大心魔,永遠能保有內心的平靜。

「我很想跟她說,放慢腳步,妳太重要了。活得夠久,才知道如何過活。」Tony Bennett在Amy過世時,說了這段惋惜話語。
看完《艾美懷絲》,我默默覺得Amy的早逝或許是種解脫?總覺得她不懂得如何面對與處理生活裡的人與事,常常把心愛的人看的太重(Amy留言給好友的電話錄音,聽來很心酸啊....),把自己逼的太緊,不斷退縮/妥協到無法承受地步,再用極端方式反抗(自殘),摧毀人們看重她的所有一切(包括她最喜歡且引以為傲的歌唱事業),以為毀了他人的期待就可以釋放壓力,就可以從頭來過,不料行為越是脫序越成為媒體追逐與嘲弄的焦點,最後在不斷的希望自己可以變得更好與寧願自己爛到極點的反覆中,被大量的酒精與毒品淹沒,耗盡生命燭光。
Amy的保鏢說她被發現死亡時,人躺在床上,像是睡著一樣。
像是睡著一樣。Amy在死亡找到平靜了嗎?或如她在「Back to Black」歌詞尾聲所說:You go back to her, and  I go back to black,你回到她身畔,而我回到黑暗之中。
死亡,將Amy永遠留在黑暗中,無法醒轉。




《艾美懷絲》導演Asif Kapadia,懂著如何「說好一個故事」,一如他故意放慢某些片段速度,讓觀眾得以長時間凝視/想像/揣測Amy恍惚神色背後的可能意義,不安、徬徨、寂寞、空洞與哀傷,營造出黑洞般的巨大無助感,將Amy生命裡的光亮面吞噬殆盡的悲劇效果(讓人深感不捨),然而,影片看似留給觀眾許多解讀空間,實則是有意識地將觀眾引導至導演對Amy死亡悲劇的「猜測」。
忍不住要想,《艾美懷絲》蒐集不少Amy接受訪問的片段、新聞畫面、家庭影片及友人錄音訪談等等,這些素材拼組出的作品,到底有多貼近Amy的自毀真相?這之中或多或少(程度不一)牽涉到創作者(導演)「選擇」呈現的樣貌,將被記錄者的某一部份生活加以渲染放大;因此,即便《艾美懷絲》採用大量真實影像畫面,導演也可能根本沒有觸及到Amy Winehouse的真正內心世界?
如果Amy沒有死去,她會不會在看完紀錄片後,大笑地說:「我才不是這樣勒,為什麼要把我寫的這麼可憐?!」。
或許,看一個才華洋溢的人遭悲劇吞噬,比看到天賦才能被隨意虛擲浪費來得更容易讓人接受吧?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台長: hatsocks
人氣(6,037)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 個人分類: 影展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金馬52《烈焰青春》:愛的底線。
此分類上一篇:高雄電影節《城市之光》:電影就是這麼美好。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