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國小二年級的時候,我總是第一個翻開靜躺在飯桌上報紙的讀者,吃完飯洗完手,卻去不掉手指上濃厚停滯的油墨味,直到公元二零零六年這股氣味仍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從不踏進沒有報紙的早餐店,因為邊吃早餐邊看報紙是根深蒂固的習慣,即使蘋果日報搶灘上岸後以各種上吊、血腥以及許多你難以想像的死狀挑戰享用早餐時的視覺與舌頭味蕾,桌面上整版攤開馬賽克背後異常清晰的焦屍,嘴巴裡咀嚼著老闆不小心同樣烤焦的漢堡肉,這是我一天的開始。
很多時刻都需要一份報紙,為了城市每日必然發生的垃圾時間,女孩將你遺棄在約好的時光之外,在漫長的等待中,報紙絕對可以幫助你殺死那些空白需要填補的分分秒秒(尤其是一堆數獨、大家來找碴的遊戲出現後);或者家裡養的可愛小狗突然毫無預警地在公園裡產製出形狀軟硬不一的黃金,手上又沒有清理工具時,趕快去旁邊的便利超商買一份報紙,把那些不要看的部分拿來救急。
雖然報紙不但可以增長見識,並且無論是吃便當或打翻飲料都派得上用場,不過台灣報業的萎縮是一件不爭的事實,從自立晚報、勁報、中時晚報以及最近停刊的大成報,看著一個個熟悉名字的報紙紛紛吹起熄燈號,心中自然是五味雜陳頗多感觸。大家對於文字接受度越來越低,重口味視覺化的大前提已經成了新聞兼排版標準,香港黎智英的蘋果日報挾著正宗港式狗仔文化與全彩超值的策略打進了台灣市場,電視新聞也從早期晚間時段轉變成SNG連線的現在進行式新聞再加上網路普及免費的電子報,本土報業的生存空間自然緊縮不少。
對我來說一疊有形的報紙依舊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電子報雖然方便迅速不過卻力道不夠僅止於淺淺帶過,人類在網路介面只能進行瀏覽的動作,想要達到閱讀,也就是在思考層面做出消化吸收的境界,紙本仍然是最好的選擇。再者從產製流程的角度來說,被迫在極短時間拍攝出來快狠準的電視新聞,能探討的層面自然有限,報紙上版面雖然有限空間卻寬廣許多,而採訪的記者也能在客觀的第三者觀點的報導之外,寫出一篇擲地有聲的特稿。這是我喜歡報紙的原因,有專屬於自身的長相、氣味以及型態,或許會凋零但是永遠值得想念。
就如同麥克魯漢所說的-媒體即訊息。媒體對人類歷史的作用,並不是來自於它們所承載的內容,而是它持續地在無意識層面上,所帶來的知覺變化。或許未來報紙會全部變成圖象式的壁畫,甚至會比一張A4傳單還袖珍,不過無論如何我仍然認為報紙依然是閱讀這個紛亂世界的窗口,一種存在觸覺、視覺與嗅覺的真正觀察。
文章定位:
人氣(47)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