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與儒家最忌諱的就是「雜修」,現代人不懂這個常識,很難體悟古大德求學的經驗。
◎成功的秘訣沒有別的,就是...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8 09:52:27 | 回應:0
◎修行人為什麼要研究經論?因為對於經論義理不認識。不能夠圓融,修行一定會有障礙。清涼大師說:「有解無行,增長邪見...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7 00:51:50 | 回應:0
◎能夠時常存著幫助別人的心,就是修褔;時常為別人著想,等到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自然也會有很多人來幫忙。如果我們不懂...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7 00:39:21 | 回應:0
◎我們每天都在造十法界的因:念一聲佛號是成佛的因;看見眾生可憐,想要修布施,這是菩薩因;起貪瞋癡是造三惡道因。所...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7 00:36:28 | 回應:0
◎古人心地清淨,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這是何等的悠閒自在。現代人好事,少事希望多事,多事還希望有...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7 00:33:44 | 回應:0
◎佛法修行在形式上有在家、出家,實質上都是以「三福」為根本,「孝親尊
師」是根本中的根本。
~淨業三福 第...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7 00:31:03 | 回應:0
◎在一切善惡順逆境界中不起心動念,也沒有分別執著,這是清淨心,也是定力。能夠時常保持這個境界,就是真心;真心不動。...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7 00:29:34 | 回應:0
◎平常們說別人過失,絶對不可以有第二人在旁邊,這是「規勸」。儒家教學,老師規勸學生,也是要關起門來訓誡;學生聽後獲...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7 00:13:24 | 回應:0
◎鋒芒畢露的人沒有福報,所謂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處在逆緣就要想到「萬法皆空」,沒有一樣是真的。心地自平靜...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7 00:10:22 | 回應:0
◎佛法一定要回歸到「教育」,才能夠創造光明的前途,普遍 利益一切眾生。
因為宗教的範圍是天道、鬼神道和仙道...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7 00:07:52 | 回應:0
◎作為一個領導人,褔慧都要具足,沒有福報,下面的人不會聽從領導;沒有智慧,容易帶人走錯路、走偏差,那樣過失就更大。所...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7 00:07:22 | 回應:0
◎佛陀教我們自行化他,不但是自己明白道理,認真修學,更要盡心盡力的把佛法介紹給大眾。眾生早一天認識 佛法,就能夠早一...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6 10:06:22 | 回應:0
◎ 法緣與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尤其在這個時代,魔障很多,我們應該要想辦法盡量排除,使正法傳佈得又廣又遠,這是積功累...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5 23:12:58 | 回應:0
◎我們每天都在造十法界的因:念一聲佛號是成佛的因;看見眾生可憐,想要修布施,這是菩薩因;起貪瞋癡是造三惡道因。所...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3 23:47:02 | 回應:0
◎平日處世待人接物,都要用清淨、平等、慈悲的心。慈悲要有理性、
覺而不迷,不是感情用事;清淨心是隨緣不攀緣,...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2 00:05:00 |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