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根性的人心量廣大,不僅為自己,還要為一切眾生著想。我們應該多問問自己,有沒有時常想到利益眾生?自己得到佛...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8 17:59:10 | 回應:0
◎無論修學任何法門,只要有成就,也就是得到「三昧」而且能夠迴向極樂世界,都可以往生。這就是慈舟法師在《無量壽經...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8 11:21:46 | 回應:0
◎佛的名號,就是現階段佛法教學的宗旨,如果不能認真去做,就很難獲得殊勝利益。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8 11:19:59 | 回應:0
◎《彌陀經》上「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就在於「聞是經」、「聞諸佛名受持者」,佛名包括阿彌陀佛及十方一切諸佛的...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8 11:18:20 | 回應:0
◎我們看佛經的文字、段落、層次都非常嚴整,真正做到增減一字都不可以的境界,其實這正是我們每個人自性本有的規則,...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8 11:16:31 | 回應:0
◎諸佛菩薩修學的原則是清淨、平等、覺,但是在日常生活、待人處世的表現,卻是千變萬化。所以菩薩講求權智「中道」,...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8 11:13:58 | 回應:0
◎大乘人的心地清淨,沒有分別執著,所以看起來豁達又灑脫。有的人外表看起來很灑脫,但是心裡一點也不清淨,這樣子不...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8 11:12:05 | 回應:0
◎「燃香」的意義,是表以身心奉獻,供養三寶、供養眾生,發願留下這幾炷香疤,時時提醒自己要盡心盡力幫助眾生,犠牲...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8 11:10:08 | 回應:0
◎大乘佛法雖然多,而以「布施」為中心。布施就是捨、放下。在菩薩六度裡面,持戒、忍辱屬於無畏布施,精進、禪定、般...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8 11:03:32 | 回應:0
◎佛法修行在形式上有在家、出家。實質上都是以「三褔」為根本,「孝親尊師」是根本中的根本。
◎出家認真修行,培...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8 11:01:12 | 回應:0
◎世間人的慈悲多半是感情用事,佛菩薩的心慈悲,則是建立在理智、智慧的基礎上。沒有智慧,慈悲多禍害。
◎道場有...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8 10:59:22 | 回應:0
◎淨宗修行的宗旨、目標,都在《無量壽經》的經題上,目標是「大乘、無量壽、莊嚴」,宗旨是「清淨、平等、覺」。「無...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8 10:57:00 | 回應:0
◎修行的根本是「觀念」,觀是看法,念是想法。我們的想法、看法有錯誤把,它修正過來,這就是修行。可是一個人,要真...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8 10:55:08 | 回應:0
◎自古以來,家庭、社會、國家、團體,想要興盛、長久,必須守兩個原則:「見和同解」以求人和,「利和同均」使大家生...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8 10:53:01 | 回應:0
◎出家應當求一切眾生的福報、佛教團體的福報,所以四弘誓願的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如果還有「我厭惡的眾生」這...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8-18 10:43:41 |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