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12 12:23:28| 人氣1,0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寶劍傳奇(華中28吳越的歷史)──好神奇的故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好勇鬥狠的越族人,在江浙地區建立了吳越兩國。「中原中心論」是主流思想,華北的資料汗牛充棟,吳越的資料卻少得可憐,所以後人漸漸忘掉這兩個國家,只依稀記得句踐和夫差之間的恩恩怨怨。

東漢袁康認為,「重視中原、忽略華中」的作法很不公平。他編寫《越絕書》,記載那段幾乎淹沒的歷史,也收集了一些民間傳說。想瞭解吳越,非看《越絕書》不可;這些傳說告訴我們,越族人怎樣好勇鬥狠、吳越為什麼叫「寶劍之鄉」。


★ 純鈞傳奇

  薛燭是秦國人,年紀輕輕就發展成鑑賞大師。越王句踐平定了外患,抽空欣賞欣賞熱愛的寶劍。這時候薛燭恰巧來到這裡,那太好了,邀請他一道登上寬闊而光線充足的露臺。

首先展示兩把寶劍,準備接受大師的誇獎。沒想到薛燭只瞄了一眼,就用興致缺缺甚至無聊的聲音說:「毫曹的光華已經散淡了,巨闕的質地愈來愈粗糙,兩把劍都不算是寶劍。」

這種評語讓人顏面盡失啊。句踐咬咬牙,吩咐侍從列隊護送一把寶劍過來。興師動眾,拿的是什麼劍呢?薛燭感到有點好笑。勾踐沒好氣地回答:「純鈞」。

聽到這兩個字,薛燭頓時失魂落魄,幾秒鐘以後彷彿想通了,又變得很惶恐。帶著深思的表情走下台階,把衣冠整理整理,坐定,緩緩抽出「純鈞」。
  劍身發出光華,像第一次探出水面的芙蓉那樣純淨,像運行中的星宿那樣燦爛。劍鋒(劍身的尖端)閃爍,像漫溢的池水。劍脊(劍身隆起的部分)隆起,劍刃(劍身最鋒利部分)削薄,形成一座千丈斷崖。

這光華究竟是從哪裡發出的呢?青銅是大將的材料啊,在爐火裡長期被打造、淬礪,胸中的冰雪終於融化,開始反映天上的光芒。難怪啦,能發出凡間找不到的光華。
「手振拂揚,其華捽如芙蓉始出。觀其釽,爛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於塘;觀其斷,巖巖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

薛燭問:「這就是傳說中的純鈞嗎?」
勾踐說:「有人要用千匹駿馬、三個富鄉和兩座大城來換這把劍。」
薛燭說:「不能換。鑄劍的時候赤堇山破裂、產出錫礦;若耶江乾涸、產出銅礦;雷公打鐵,雨師澆水,蛟龍捧爐,上帝親自裝炭,天地的靈氣來到凡間。歐冶子承接天地的精神,模仿天地的技巧,鑄成五把寶劍,其中一把叫「純鈞」。

鑄成以後,眾神回到天上,赤堇山閉合,若耶江波濤再起,歐冶子竭盡心力,差點要斷氣了。即使用堆滿全城的黃金、裝滿河道的珠寶玉石,也別想換這把劍;區區的城市和駿馬,哪值得討論呢?」


★ 湛盧傳奇

  鑄成以後句踐戰敗,獻出三把劍求和。吳王夫差太暴虐了,「湛盧」寶劍決定自行離開,到楚國去著陸啦。秦王派部隊開過去放話:交出寶劍,秦國才能退兵。那楚王當然不能示弱啦,既然找藉口來侵略,就在戰場上分出勝負吧。

★ 泰阿傳奇
  
  楚王派鑄劍大師風胡子到吳國,請歐冶子和干將鑄劍,無論需要多少代價都沒問題。既然楚王珍惜好東西,他們就鑄造了三把寶劍。「龍淵」劍光逼人,像在山頂俯視萬丈深淵;「泰阿」的紋飾,像山頂奔騰而下的流水;而「工布」的紋飾像一幅織錦。
  晉鄭王向楚王要「泰阿」,遭到拒絕,決定圍困郢都。楚國的糧草和兵器庫存都用光了,面臨存亡關頭。楚王登上城樓,指揮最後的一場戰役。晉軍開始攻城,敵強我弱,郢都眼看就要覆滅了。

楚王拔劍出鞘,對著敵軍揮舞。「泰阿」飆出一股磅礴的劍氣,城牆外頓時飛砂走石,夾雜著猛獸的咆哮聲。不知道為什麼,晉國三軍一陣恍惚,隊伍也破敗了,兵敗如山倒啊。晉鄭王急得頭髮都發白了,趕緊鳴金收兵。

楚王實在搞不懂,「泰阿」不過是鐵,為什麼有這樣的威力呢?風胡子說,劍氣早就存在了,只要在天時、地利與人和湊攏的時機,把天地之間的劍氣凝聚起來,寶劍就能成形。真正的威武不是「胳膊粗」,不在表面的勢力而在內心。楚人在逆境裡不屈服的精神,讓「泰阿」發威。楚王說,寡人懂得天命了。


★ 刀光劍影的個性

  《越絕書》的口氣很誇張,卻描寫越族人的個性。先秦時代戰火紛飛,越族人不擔心這些。他們的個性像刀劍一樣鋒利,生活裡本來就充滿著刀光劍影。

越族在江浙地區建立了吳越兩國。兩個小小的國家「輸人不輸陣」,闔閭、夫差和句踐,一代又一代臥薪嘗膽(也就是不計代價)地爭強好勝,非要稱霸或復仇不可。果然,某一種算法認為吳越兩國都躋身「春秋五霸」。

隔壁的楚平王犯了幾個大錯,伍子胥(ㄒㄩ)的父親進諫,平王把他和大兒子都殺掉。二兒子伍子胥展開逃亡的生涯,途中還抽空告訴死黨申包胥:「我要去投奔吳國,將來一定會借兵來顛覆楚國。」
  申包胥同情他的遭遇,卻說:「加油吧,但是如果楚國顛覆了,我一定會保全它。」友情再濃,也不能耽誤公事(盡孝和盡忠)!兩個死黨懷著複雜的心情互道珍重。

逃亡生涯只能用「危險」來形容,伍子胥一夜白頭,想盡辦法逃到吳國。吳王闔閭求才若渴,重用伍子胥等人,複製了「楚國傳奇」:體恤百姓,鼓勵農業生產,推行一系列的強國富民計畫。伍子胥又建議請孫武(撰寫《孫子兵法》的軍事家)當將軍,率領吳蔡唐三國聯軍,不斷地攻打楚國。

面對人數眾多的敵人,吳軍不應該正面進攻(主力對決),只能靠速度和靈活打游擊戰。不愧是頂尖的軍事家,孫武想出一些高明的游擊戰術:
﹡遇到大部隊,發動閃電式的迂迴奔襲。有機會就後退,引誘敵軍尾隨,讓他們追到疲憊。
﹡找到落單、力量較弱或疏於防範的部隊,就發動決戰,追擊並殲滅他們。

吳軍創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柏舉之戰」和「五戰破楚」,消滅楚軍的主力,進入都城,楚國瀕臨滅亡。


★ 申包胥的痛哭

  吳軍開進郢都,伍子胥挖掘平王的墳墓,鞭屍三百下。楚昭王和一小撮官員逃到附庸的隨國。隨國忐忑不安地卜卦,上帝指示要庇護這票人。衝著上帝的指示和楚國「讓隨國保持獨立」的恩情,隨國硬著頭皮提供庇護。

不久吳軍追過去要人,聲稱要為「漢陽諸姬」報仇,隨君拒絕了。那吳國難道是木頭人嗎?隨國危在旦夕。

申包胥想想,秦哀公的女兒嫁給平王,現在淪陷在郢都。現在也只有秦國能與吳國抗衡,非請哀公救救女兒不可!他立刻奔去求援,這一路上真悽慘啊,幾天趕一千里路,車子發生擦撞,衣服也劃破了。途中據說還遇到老虎,只好拿隨身攜帶的乾糧去砸。

秦哀公認為,吳國的國力上升,正在急著擴充,我們又不是聯合國維和部隊,何必沒事找事去阻擋呢?女兒已經嫁掉、變成楚國人了,娘家哪管得上呢?申包胥不肯絕望,展開名垂青史的「哭秦庭」,站在大殿上長哭不止。

申包胥和伍子胥,兩個「阿胥」據說是荊州監利同鄉,合稱「監利二胥」。個性都頑強極了,也難怪從小就是死黨啦。申包胥在秦國短短停留一週,就創造了三項世界記錄:

﹡七天不吃飯不休息。
﹡擔心在半夜睡著,從破衣服上撕下一塊布纏住膝蓋,學紅鶴(象徵盼望)的姿態,哀憤地靠著牆壁單腿站立。站著站著愈來愈憔悴了,不像紅鶴倒像枯樹。
﹡「晝吟夜哭,口不絕聲」,也就是「拉長音」。編了大段大段的俚詞來數落秦哀公,後來歌詞和靈感全部用光,連幼稚園學到的兒歌也搬出來了。

秦哀公很懦弱,最大的心願是「偏安」。他惹不起這號人物,中央政府通常每十天放假一天,現在破例給文武百官三天連續假期。

眾大臣三天以後回來上班,申包胥還在連哭帶唱呢,這哀調真是感人肺腑啊,聽著聽著上癮了。秦哀公也被感動,竟然跟著唱起來了!最後心臟開始抽痛,含淚拉著申包胥的手,答應派出五百輛兵車,加上一萬五千個戰士。

申包胥終於露出幸福的笑容,連連頓首九次。通常兩次就頂夠了,不過他是個性情中人,現在為了救國報國,又打破一項世界記錄。

在古代對天地、君王或先人致敬,要搬出最恭敬的「稽首」禮,讓頭部在地上逗留十秒或更久(緩叩頭)。對尊重或感激的一般人不必這麼慎重,只要「頓首」(急叩頭)。長輩答禮蠻輕鬆的,用頭部碰碰手背(「空首」)就得了,不必接觸冷冰冰的地板。

★ 秦越夾擊

  秦哀公唱著《詩經》的《無衣》,送申包胥和部隊出發:「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哪會沒有衣服呢?把我的衣服借給你,拿我的兵器給你助陣,派我的部隊與你同行,彼此敵愾同仇!受到申包胥的精神感召,秦哀公不再怕事了,聲調也變得鏗鏘有力。

這兩位男高音,一位愛國,一位充滿同情,真是熱血沸騰呀。從此以後,《無衣》變成華夏大地最熱門的軍歌,戰士出征必須唱這首歌才會熱血沸騰。

闔閭好戰,把精銳部隊全調去攻打楚國,國內沒留下多少兵力,以致內部空虛,露出一個大罩門。越國聽說申包胥已經率領秦軍上路,趁機去吳國扯後腿;而闔閭的弟弟偏偏在這個節骨眼篡位,闔閭只好撤軍。

楚昭王想酬謝申包胥,他拒絕了:「我是為國家做事,不是為自己。國家安定了,我還有什麼可求的?」昭王還是要酬謝他,申包胥索性跑到山上去逃避封賞,就這樣坦蕩蕩地度過餘年。

另一邊,闔閭當然不甘心啦。楚國得到外援,暫時不能去進攻了;那就把「家務事」整頓好,先調過頭去攻打越國。闔閭連年地興兵作戰,太逞強了,在浙江嘉興戰敗受傷。死前囑咐太子夫差,要記得這個羞恥,替為父的報仇啊。
★ 臥薪嘗膽

  夫差很孝順,從此勵精圖治,打敗句踐並且殲滅齊軍,在黃池(河南封丘)會盟諸侯。但是夫差身為越族的首領,卻缺乏越人的鋒利,更缺乏楚人的判斷力。竟然「縱虎歸山」,釋放頑強的死對頭勾踐,只顧著向晉國和齊國進攻。伍子胥(楚人)勸得太狠,被迫自殺;吳起只好摸摸鼻子退隱啦。

上一代的悲劇重演了。夫差輕忽,沒有處置句踐這個勁敵,讓自己腹背受敵。勾踐臥薪嘗膽地恢復國力,趁夫差攻打齊國的空檔去扯後腿,迫使他在姑蘇山上戰敗自殺。

闔閭、夫差和句踐,一代代為了稱霸或復仇而臥薪嘗膽,也就是不計代價地奮鬥再奮鬥。


★ 「吳戈越劍」大量製造

  在遼闊的華北平原,車戰是主要的交鋒型態。雙方的戰車排列整齊,等候戰鼓響起,就開始規規矩矩地向前衝刺、捉對廝殺,展開主力對決(主力部隊決戰)啦。長柄武器是主角,包括中距離的弓箭、近距離的戈戟。

華中是水鄉澤國,到處是莽林或河流,笨重的戰車哪能派上用場?主力兵種是步兵和水師。長柄武器幫不上忙,想在華中的近戰取勝,必須提著輕便靈活的短兵器(劍是主角)。

吳越對外軍事擴張,戰士人手一劍;將官在戰敗以後通常不肯束手就縛,寧可拔劍自殺。同時,好勇鬥狠的越族人普遍喜歡佩劍,也出現專諸、要離這些刺客。短兵器製造業進入全盛期,《戰國策》說「吳戈越劍」無堅不摧,能斬斷牛馬、青銅盤子和酒瓶(「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ㄧˊ酒瓶)」。

吳越出現一批鑄劍大師,吳的干將、越的歐冶子……。寶劍設計得很科學,劍鋒犀利,劍相只能用「高貴」來形容。那是當然啦,鑄劍大師的心願,正是鑄造出蓋世無雙的名劍。《吳越春秋》記載,干將和莫邪奉命鑄造雌雄劍,嘗試很久還是沒成績,就跳進沸騰的銅液,鑄成干將和莫邪兩把劍。

這個傳說或許有點聳動,但它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鑄劍工匠把鑄劍看成終身的志業,傾注了精神和生命力。

《荀子》說,鑄造好劍的條件有這些:「型範正,金錫美,工冶巧,火齊得,剖刑而莫邪己。」模型正點,銅錫品質優越,冶煉技術巧妙,火侯恰到好處的話,每次剖開模型都能出現一把莫邪級的寶劍。

這樣說來,吳越的鑄劍產業當然會成功啦,它剛好具備了這些要件。青銅劍是銅錫合金,需要品質純正的銅錫。當時華中盛產銅和錫,例如江西瑞昌和江蘇無錫都有大型的錫礦產地,品質傲視天下。華中的「地氣」(地理和氣候環境,包括水質、水中的微量元素等等),也很適合鑄劍。

原料、地理環境,再加上能工巧匠的智慧,吳戈越劍出類拔萃,代表東周時期的最高水準。更重要的是越族好勇鬥狠,喜歡佩劍和用劍,市場需求強勁,所以工匠努力地投入鑄劍產業。


★ 越族人感動

  楚人聰明而開放,素來不容易結下仇恨。它與隨國原本是死對頭,經過這些事件,卻變成兄弟之邦。楚國吸收隨的思想文化,也把軍事物資或送或賣給隨國。隨侯曾侯乙過世,昭王的兒子惠王贈送國寶「曾侯乙編鐘」表示哀思。「漢陽諸姬」全部消滅,只讓隨國保持獨立。

越族跟隔壁的楚人交往,發現這些人真是開放啊,彼此開始通商、交朋友甚至通婚。勾踐的女兒嫁給楚昭王,生下楚惠王,「越王句踐劍」或許是嫁妝吧,後來收藏到郢都去了。

吳國得到晉國的栽培,經常來攻打。楚國不堪威脅,最後把它終結了。素來友好的越國也開始挑釁,七年以後決定也把越國終結。

越族被征服,感到羞恥極了。但是楚王非常尊重他們,保存宗廟,吸收他們的文化和技術,重視當地的風俗,任用越族人當文武官員,興修水利和各方面的設施,振興當地的產業和經濟。要當一家人,不分彼此,就能共存共榮啊。

連好勇鬥狠的越族人都被感動了,終於接受這個勵精圖治而且一視同仁的新政府。有一次楚王子去越地訪問,那是個水鄉澤國,到各地去都得搭船。越人邊划船邊唱歌歡迎他,楚王子把高級的錦繡披在他們身上,而且互相擁抱,這...簡直是水乳交融嘛。


★ 生聚教訓 個性會改變

  個性是會改變的。越人有寶劍的素質,經過長期的淬礪,濾掉「好勇鬥狠」的雜質,恢復純淨而堅韌的本性,越族這把寶劍磨練成功了。楚國滅亡,秦朝真是暴虐啊,劉邦和眾多的吳越人唱楚歌、吟楚辭,打著「楚」的大旗推翻秦朝,建立漢王朝。

漢王朝像黃金,小而美、小而富強。抱著開放而仁民愛物的胸襟,與各族各國共存共榮。越族人不再尖銳(好勇鬥狠)了,把那股鬥志用來探索世界,生生不息地追求優秀(自強)。

台長: 魏筱玉
人氣(1,00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