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10 03:27:45| 人氣6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陶淵明(莊子的傳人)看到伊甸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3月10日

  古中國的農民求生維艱,替全家人找生路才叫做光宗耀祖;逃避現實只會招來鄙夷的眼光。陶淵明退隱回家,看起來真是個怪人啊---隨時有機會當大官,卻自我放逐,溜回家種田(退縮),拒絕為國家效力(自私),不肯賺取功名(孤僻),挨餓、生病卻不接受禮物(自命清高到頑固的程度),沒有顧及全家老老小小的需要(不負責到冷血的程度)。

問題是,他再怎麼嘗試都不能改變朝廷的風氣,事情絕對是「不可為」了。在這種狀況下,獨立於一個時代之外,恬淡而不附和,也是一種表態。堅持過著自認有價值的精神生活,也是一種積極。獨自跟「笑貧窮不笑邪惡」的主流思想抗衡,寧可挨餓都不肯同流合污,也需要勇氣和操守。

陶淵明不怕鋪天蓋地的貧賤和輕視,堅持當正確的人。主戰場已經淪陷了,他轉進到第二線的戰場上,用另一種方式把生命奉獻給國家。

他在困頓裡眺望南山,吸收到山川之間的正氣,聽到真理的呼喚,感受到善良的力量,體會到「不作惡、不淌渾水」的好處,所以能過貧賤而正直的日子。

在大自然的教室裡,陶淵明接受上帝的薰陶,看到理想國的藍圖,就寫《桃花源記》把它記錄下來。那幅遠景告訴他,踏實而單純地過活,生命才能散發出活力;在都市叢林裡爭權奪利,表面上張牙舞爪的很機伶,實際上像關在籠子裡,還不如窮一點。

他知道生命是永恆的,有一天離開人世,就能回歸自然,去天上的桃花源發揮「大濟蒼生」的抱負。他在過世前寫詩說:「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在九月的寒霜裡,送我去遠方的郊外。)「死去何足道,托體同山河」(死了,就回歸山河,有什麼問題呢?)

這個原本可以當大官、高來高去的人,「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不認為親自耕作是恥辱,不認為貧窮是個毛病),用沒有人認同的執著,來傳遞一份氣節。後代的人聽懂了這個寂寞而偉大的聲音,推崇陶淵明是「中國第一大隱」。

他們把這份氣節傳遞下去,「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有機會就造福社會,沒機會造福社會,就當個正確的人,造福自己)。即使住在荒郊野外的茅屋裡,或者獨自坐在竹林裡,因為明月撒下真理的光芒,所以心情仍然是開朗的。



★ 好美的桃花源(意譯)

 (桃花源,陶淵明的理想國,恬淡的小康社會,只能用「不尋常」來形容。我用意譯的方式來呈現它的內涵,走進這個不尋常的世界。)

晉朝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打魚為生。某一天朝小溪的上游走,划著划著心情舒暢起來,沒有注意方向,也忘掉路途的遠近,已經不曉得身在何處了。

前方出現一片桃花林,幾百步的土地上全都是桃樹,一棵雜樹也沒有。漁夫極目眺望,兩岸看不到人煙,只看到鮮嫩嫩的青草,把大地鋪陳得好美麗。花瓣紛紛從樹上墜落,隨風飛揚,空氣裡漂浮著一股芬芳。從沒聽過這樣的地方,我究竟到了哪裡?

漁夫繼續向前划,想瞭解這座桃花林。小溪是從一座丘陵發源的,溪水流到哪裡,桃花林就蔓延到哪裡。有個山洞隱隱約約地透出光線,在這樣的氛圍裡,漁夫根本就緊張不起來,所以乾脆下船,走進山洞。前半段實在是狹隘,只能容一個人通過;幾十步以後柳暗花明。原來山洞通往另一個世界!

寬廣而開闊的平原上,房屋整整齊齊的,田地肥沃,池塘真是美極了。桑樹茂盛,竹林扶疏,構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環境。田埂的小路四通八達,偶爾傳來幾聲雞啼和犬吠。

有些人在田間耕作,有些人來來往往的,穿著與外界完全相同。老人和小孩各忙各的,都自得其樂。村民看見漁夫,大吃一驚,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夫仔細地解釋了。真是稀客啊,村民殺雞擺酒,誠懇地款待他。

遠處的村民也跑來找漁夫。先人在秦朝躲避戰亂,攜老扶幼地來到這個偏僻的角落,此後再也沒有出去過。和外界隔絕久了,連漢朝都不曉得,更別提魏晉啦。

漁人把這些年的大事,一件件地告訴他們。漢朝中興,大道通行在天下;但是現在當政者爭權奪利,百姓又向下沈淪了。村民非常感嘆,人心實在是黑暗呀。他們都準備酒飯,聊聊家鄉的事。幾天以後,漁夫得回家了。村民依依不捨地道別,叮嚀他:「可別告訴外邊的人噢!」

漁夫離開桃花源,順著原路划回去,沿途小心地做好記號。抵達武陵城,立刻去拜見太守。太守趕緊派一隊人馬跟著漁夫,搭船沿溪划下去。不知道為什麼,記號全都消失了,再也找不到那條路。

南陽的劉子驥是個君子,擬定了計劃,想去尋訪桃花源。還沒動身就得病去世,以後就沒有人再去尋訪了。

台長: 魏筱玉
人氣(6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