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鬼穿過幽暗的竹林,孤伶伶地來到雲霧繚繞的山頭。不肯沾染塵埃,氣質像石蘭和杜若,卻等不到思念的人。心裡風雨交加啊,只聽見一片「雷填填、雨冥冥、風颯颯、木蕭蕭」。
「彷彿有人在山谷,披薜荔啊束女蘿,瞇著眼睛微微笑,誰不愛她的好容顏?
赤豹駕車,花狸殿後,辛夷車豎起桂枝旗,垂掛著石蘭和杜蘅。
折下馥郁的花,想送給思念的人。
住在幽暗的竹林裡,終年不見天日。道路顛簸難行啊,我來晚了。
獨自站在山頂,雲氣在腳下翻騰。眼前一片迷濛,東風飄來細雨啊,白天竟像黑夜。
等候心愛的人,惆悵地忘了回去。青春不再啊,誰能還我好年華?
想在山間採些靈芝,無奈亂石磊磊啊,藤葛到處蔓延。
你想念我嗎?山裡的人像杜若,來松柏的樹蔭下共飲山泉吧。
雷聲隆隆,陰雨綿綿啊,淒厲的猿聲徹夜不停。山風呼嘯,樹葉蕭蕭啊,思念真讓人憂傷。」
★ 《山鬼》:屈原的自畫像
楚人神鬼不分,他們歌頌的山鬼(巫山女神)根本不像鬼,分明就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楚人嚮往真正的美和善,也追求這樣的生活。
《山鬼》正是楚國人屈原的自畫像。他不肯向世俗的壓力屈服,被放逐到野溪幽谷當中,與怪石老樹作伴。這個高尚獨立的人格,雖然孤單而傷心,卻保有頑強的生命力。即使走到這樣的環境,照樣要自強不息,最後竟然融入這個荒寒孤寂的自然界!
上帝是公平的。自然界的荒寒蘊含了一股奇異的美感,與人的寧死不屈互相闡發,成為精神的寫照。
★ 《橘頌》:以國家興亡為己任
湖北秭歸是長江三峽的終點站,面對陡峻的高山和澎湃的湍流,是個不平凡的地方。在這裡,不平凡的楚文化發祥了。
屈原生在戰國時代,與孟子、莊子同時,是楚王的同姓貴族。父親為他取了美好的名「平」和字「原」,希望他的人生像平原一樣寬闊而順利。但是他不願意隨波逐流,過平庸平順的日子,註定要走進一個坎坷而不平凡的人生。
當時的政經重心在華北,華中叫「南荒」或「南方」,原本屬於中原周圍的落後地區。然而楚國不是平庸之輩,在春秋戰國的幾百年間,以首都地區(湖北西部)為中心,用八爪章魚的聲勢向四面擴充,同時吸收中原文化,變成「赫赫楚國」。
戰國末期,楚國七百多歲了,正在如日中天呢,卻由於貴族腐化而向下沈淪。屈原從青少年開始,就以楚國的興亡為己任,為國家百姓操心,常怕悠悠忽忽把時光耽誤了。
貴族的教育可是一點也不馬虎,屈原吸收了楚國(華中)本地的文化,也飽讀詩書、吸收了中原(華北)的文化。又聰明又有膽識,懂得興衰變化的道理,精通天文地理、農業曆法和文學藝術等等,走到那裡都引人注目。
十八歲進入楚宮,擔任文學侍臣。懷王發現這個年輕人才華洋溢,就要他跟著遊獵,並且在宮廷宴會上賦詩。高來高去的生活蓋高尚,但怎能有所作為呢?他寫下著名的《橘頌》,誇獎橘樹堅貞,天寒地凍也不凋零,這當然是比喻他自己啦。
這樣的人,哪肯隨波逐流?從青年時代就鐵了心,要跟惡勢力對抗,還特地穿上特立獨行的行頭,把這種決心昭告天下!高高的帽子,長長的寶劍,身上披掛著花草和飾物,散發出逼人的香氣。屈原的畫像不必寫上大名,老遠就能一眼認出是誰。
這身行頭等於在說:「滾滾濁世沒人瞭解我啊,我不管這些,照樣要走向高遠的境界。」
「從小就喜歡穿特立獨行的衣服,老了還是沒變。
佩光彩閃爍的長劍,戴高聳入雲的帽子。
背後披明珠,胸前掛美玉。
滾滾濁世沒人瞭解我啊,我不管這些,照樣要走向高遠的境界。
駕著青虯白龍,與古聖一道遊歷仙境。
登上昆侖山,拿美玉的花朵當糧食,與天地同壽,與日月齊光啊。」
★ 最年輕的副宰相
報國的機會來了。廿二歲那年升任「左徒」(副宰相),對內與懷王討論國家大事,制訂政令,參與綜理楚國朝政;對外負責接待各國的諸侯大臣,處理外交事務。
春秋時代的十二國,在戰國時期歸併成「戰國七雄」。西邊的秦國最強,而楚國的版圖最大,物產富饒,人才薈萃,顯然有統一中國的條件。「縱則楚,橫則秦」,看起來統一中國的不是楚就是秦。
既然這樣,屈原決心輔助楚懷王統一中國。他去齊國出使,促成六國在楚國郢都(湖北江陵)會面,結成「合縱」聯盟來抵抗強秦,公推楚懷王為「縱約長」。
接下來,內政也需要整頓。既然貴族勢力(貴族和大臣)已經腐敗了,屈原「哀民生之多艱」,提出一系列的改革主張。重點是「舉賢授能」,任用賢能的人才來治理國家,以及「循繩墨而不頗」,建立法治和廉政,凡事根據法律來辦理。
這些變法圖強的策略,突破了貴族世襲制度,反映了新興階級在戰國大變革時期的政治要求。楚國可望富國強兵了,但是變法與貴族制度針鋒相對啊,引起強烈的反彈。
★ 愛恨分明,自信滿滿
擇善固執地追求真理,不肯與現有的勢力周旋或者打一點折扣。這麼正直、好惡分明並且充滿自信的人,讓貴族勢力甚至懷王不安啊。 正在受到重用的時候,貴族大臣隨便放點話,說這人實在是傲慢,認為「國家的指望全靠他」呢,懷王就採信了。
楚懷王大怒,不再讓他參與國家大事,降職當「三閭大夫」。楚國的改革嘎然而止,這簡直是自暴自棄嘛,「赫赫楚國」從此由盛而衰,走向滅亡。
身為貴族裡的天才,當「三閭大夫」管理貴族的事務,也負責主持宗廟祭祀,教育貴族子弟,絕對是可以抬頭挺胸的職位,其實也是大家夢寐以求的肥缺。但是他不屑於吃香喝辣的日子啊!
他希望實現「美政」,也就是三皇五帝的大道。遠古中國有民本思想,認真地治理國家,讓百姓過安舒的日子。他寫長篇抒情詩《離騷》,以浪漫主義的手法,敘述對美政的嚮往、對邪惡的憎恨,以及對祖國前途的憂慮。
秦相張儀很狡詐,特地趕來楚國,用重金買通貴族和懷王的寵妃,慫恿他跟齊國斷交。屈原冒死進宮,勸懷王千萬不要上當啊,懷王聽不進去。六國聯盟宣告瓦解,秦國軍隊立刻來叩關。懷王發現上當了,興兵去攻打秦國,大敗而回。沒辦法,重新起用屈原,厚著臉皮去找齊國修復邦交。
★ 《招魂》:楚國自甘墮落
懷王真是糊塗啊,從此變成秦國的玩物。秦國一方面大軍壓境,連取八個城池;一方面約懷王去簽訂友好合約。屈原不顧性命,流著淚攔車進諫,千萬不要相信那個「虎狼之國」的鬼話呀。
懷王執意要去,剛踏進秦國就被軟禁,三年後死在那裡。屍體運回楚國,屈原悲慟極了,寫下驚心動魄的《招魂》,呼喚懷王的魂魄趕緊回來,不要到各地去飄盪。
「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
(譯文)蘭草覆徑啊,把小徑淹沒了。湛湛的江水映櫬著楓葉。在春天放眼望去,千里的土地讓人傷心!魂魄歸來,回到哀傷的江南吧。
頃襄王繼位,比懷王更昏庸,竟然聽從貴族大臣的建議,繼續靠近秦國。楚國的政治比過去更腐敗,經濟瀕臨崩潰,百姓越來越痛苦。屈原拼死揭露了「親秦派」的錯誤,立刻被趕出朝廷(湖北),放逐到江南(長江以南,也就是湖南)。
★ 《哀郢》:一步一回頭
「放逐」讓人斷腸啊。必須啟程了,久久凝望著郢都東門,一步一回頭。
「從郢都出發,離開故里啊,恍恍惚惚看不到歸宿。揚起楫緩緩前行,再也看不見國君。
對著高大的楸樹歎息啊,眼淚像雪霰落下。過了夏首,沿江向西飄盪,回頭望不見城門。
在鄂渚登岸,回頭遙望國都,對著秋冬的寒風嘆息。在山邊溜溜地騎馬啊,在樹林旁停車。
遡沅水向上游的沅陵前進啊,眾船夫一齊搖槳。小船不肯行進啊,停留在迴旋的水流裡。
清早從枉渚起程,晚上才歇宿在辰陽。只要內心正直,到僻遠的地方又有什麼關係?」
「行舟駛向下游啊,入洞庭而下長江。離開祖居的地方啊,現在要漂泊到東方。
靈魂想回到故土啊,沒有一刻忘記!背對夏浦,思念西邊的故都啊,它一天比一天遙遠。」
渡長江、過洞庭,由首善之區的湖北,一步步進入湖南(南荒)。中年的屈原走在湘水和沅水沿岸的小路上,到處都是荒僻而險惡的深谷莽林。
遡著沅水往上游走,到達湖南西部的沅陵。在陰慘岑寂的自然界裡,過了二十年「非社會」的生活,有一段時間甚至獨自待在深山裡(有些學者認為,他應該在衡山停留過)。
「樹林裡幽深昏暗啊,是猿猴的住處。
高聳陡峭的山嶺,重重擋住陽光。山下一片幽暗啊,陰雨連綿不斷。
在寒冬大雪紛揚、無邊無際啊;雲氣瀰漫,覆蓋了天地。
獨自待在深山,註定要終生悲哀。但我不能隨從流俗啊,寧可潦倒一輩子。」
★ 《涉江》:在深山裡吶喊
這個充滿社會性格的人,如何能承受呢?他開始吶喊了:「我向四方遠望,什麼時候才能回到故鄉?飛鳥總要歸巢,狐狸臨死也朝著山崗。無辜的人被放逐,沒有一天能忘記故土。」
但是,獨自在深山裡呼喊,又有誰能聽見呢?「退靜默而莫余知兮,進號呼又莫吾聞。」
屈原是既得利益者,以他的背景和才幹,如果稍微遷就或妥協一點,鐵定可以在政界縱橫捭閤。他偏偏有兩湖人的騾子脾氣,在洞庭湖流域看到民不聊生,對黑暗的政局更厭惡了。再怎麼痛苦,還是堅持要走在正道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