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1-07 23:18:15| 人氣2,1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學習放手 讓神接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學習放手,讓神接手

「然而,上主啊,我信靠你;你是我的上帝。」(詩篇31:14)

 

  「因此,男人要離開自己的父母,跟他的妻子結合,兩個人成為一體。」(創世記2:24)這是聖經論到婚姻,或家庭生活的第一句話,神心目中的婚姻,是人與配偶結合,二人成為一體,不再依賴父母。既然亞當、夏娃沒有父母,「離開父母」就不是對他們的要求,乃是要亞當、夏娃和後來所有作父母的人知道,孩子長大成人,就應該讓他們離開,成立他們自己的家,不要再掌控他們,應該放手。

   放手是父母讓成年子女學習獨立自主,又能繼續與他們好好相處的第一步。

 

放手首要棄絕自我

  人自我中心的情緒、本能的反應,凡事喜歡控制的慾望,使我們不由自主地想要掌控一切。學習放手首當其衝的挑戰,就是要將自我感覺全然放棄。主耶穌也教導門徒:「如果有人要跟從我,就得捨棄自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可福音8:34b)。

   然而,現今人們總是高唱:「活出自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我就是我」。現今生活的氛圍鼓勵自我膨脹,不管是否會造成別人多大的麻煩與權益虧損。基督徒得經由禱告與神交通,祈求聖靈幫助,得以超越自我感覺的本能反應,放棄自己的想法、或慾望或選擇,呈現出內在順服,行出合乎神旨意的行為。

   一般做父母的都體恤孩子讀書辛苦,特別是剛上大學,總忍不住要幫他們整理房間,希望可以幫他們更專心讀書。也許父母的動機是為了他們好結果呢,他們可能告訴你,你動了他們的房間,他們就不知道東西放在那裡了。

    放手就是給他們有自主活動的空間,不干預他們的生活,在家在外都一樣。他出外,不必每次問他幾點鐘回家,不必每次問他去哪裡。我們的關心,對一個長大了的孩子會成為干預。放手也要學習放心因為這個孩子是你一手帶大的對孩子的放心豈不是對自己的信任嗎?

    要讓兒女放心,我們還要在平時的言行上讓他們知道,我們是那種願意講理,會在意他們的想法,凡事都可以商量的父母。體恤兒女感受的父母,對還單身的兒女,就不會催他們快找對象 ; 對結了婚的,不會催他們快生孩子。凡這一類的要求不是不合理,而是滿足我們的期待卻不一定讓他們真正幸福(時間、金錢、體力的透支)反而惹他們的氣,造成彼此間的壓力和緊張關係,親子兩代經常有商有量,大家相處必然和睦愉快。

 

放手是全然地交託

  先放下,然後才能生活在信心裡。基督徒的放手就是請求神來坐在我們心靈的寶座,參與生命的過程,而將自己全然託付於主。

  亞伯拉罕因信稱義得到獎賞,一百歲時才生了一個兒子以撒,當他聽到神的指示,帶著獨生子上摩利亞山獻為燔祭。你能想像亞伯拉罕的心情嗎?縱然萬般無奈與不捨,也放手了。放手就是不管心中多麼疑慮,仍然調整自己的感受去符合神的旨意。父母在鬆開牽絆孩子的手時,應秉持同樣的態度,全然地將孩子交託予主,就像亞伯拉罕將心愛的獨生子交予主一樣。

  「上主說:『你既然做了這件事,沒有把你的獨子留下來不給我,所以我指著我自己的名發誓,我要賜福給你…』」(創世記22:16-17)。這段經節敘述著,當神要我們放手,而我們也願意放手時,祂會把更好的獎賞我們。

  人「離開父母」,所建立的就是「小家庭」。今日專家告訴我們,「小家庭」制度最好,因為小家庭的糾紛和問題最少。神所定規的常是最好的,因此,希望兒女家庭生活快樂的父母,就是遵照神的吩咐,放手讓兒女自己去管理自己的小家庭,不要插手介入。

 A.  不要介入兒女夫妻的關係

    他們夫妻之間發生問題,父母應該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如果他們主動找父母幫助,父母千萬不要偏幫任何一方,總要設法讓他們和好。如果父母看女婿好像自己的兒子,看媳婦好像自己的女兒,就容易做到這一步。

 B.  不要介入兒女教養孩子

   父母也要讓兒女照自己的方法教養孩子,不要干涉。有位媽媽分享看自己女兒養第一個孩子,起初覺得不習慣。因為頭八個月她給嬰兒的食物,是完全不放鹽不放糖的。結果呢,一直到現在八歲,這小外孫女吃甚麼都津津有味。對於養育兒女,如何照顧和管教他們,每一代的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理論和看法,我們的辦法不一定最好。當我們明白這道理,不堅持自己的看法和辦法,就能夠放手。

 

放手讓神自由作工

   「兒女是上主所賞賜;子孫是他賜給我們的福份。」(詩篇127:3)。孩子的生命,是掌管生命的  神能賜的。生命真奇妙,能使小小的細胞生長變化成為一個嬰孩,會哭,會笑,會吃,會生氣,又會漸漸長大成人,簡直不可思議 ! 這奇妙生命是神賜的,我們只有生養他們的份而已。這生命最奇妙莫過於誕生在我們家。我們活著已經很奇妙,竟然能夠生孩子,產生新的生命,延續我們的生命。生了孩子就好像完成了人生一個大使命,人生因有了他們,我們可以沒有遺憾。這是神好大的恩在我們身上。

   哈拿向神祈求賜她一個兒子,並許願「哈娜許願說:「上主─萬軍的統帥啊,請垂顧你婢女的苦情,眷念我,不要忘掉我!如果你賜給我一個兒子,我許願把他終生獻給你,一輩子不剃頭髮( 「一輩子不剃頭髮」是奉獻給上主的表記。」(撒母耳記上1:11)。哈拿心裡明白這個孩子屬於神,雖然神賜給她,事實上她並不擁有這個孩子,所以乳養直到斷了奶,便把他帶到祭司以利那裡歸與耶和華(撒母耳記上1:27-28)。放手所得到的祝福遠超過所能想像的。哈拿放手,讓神成就在撒母耳生命中的旨意,使撒母耳為神所重用,得以昂然地站在以色列歷史的舞台上,豪邁揮灑榮耀神的一生。除非父母肯放手,將孩子完全交在神的手中,否則神無法自如地在孩子身上做工。

 

放手乃尊主為大

  馬利亞在受死耶穌十字架前耶穌對他的母親說:「耶穌看見他的母親和他所鍾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母親,瞧,你的兒子!(約翰福音19:26)

  有一個母親生了九個孩子,丈夫驟然去世,不得不嘗試做起賣魚的小生意,咬緊牙根撫養眾多孩子,孩子雖然眾多,但第九個幼兒卻是唯一的兒子。她盡量給所有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就像有父親的孩子一樣,並供給他們讀書。

  每天放學後,小兒子會路過市場拿取小魚和佐料,趕回家準備一天唯一的一頓晚餐,然後先將母親那份擱好,其餘的孩子們才分享。只要留意到母親歸來的身影,立刻替她擺好飯菜。吃過晚餐,這時候傾聽母親唱歌,悲切的歌聲,令人憶起已淡忘的歡樂、逆境中的勇氣和父親的過世。放假期間,小兒子也會在母親身邊幫忙賣燻魚,母子相依為命,甚為融洽愉快。

  小兒子長大以後,竟想成為傳教士,母親嘗試勸阻卻又隨即讓步。從她的祝福中可探究出放手讓孩子離開的內心轉折。離家的日子到了,母親說:「讓我們把最後的也獻給上主吧!我愈來愈沒有力氣了,誰知道我們在世上還能不能再見面?!」兒子對母親流露出的感傷,悵然若失。

  母親緩緩地舉起手臂,以一種低沉、柔和、謙卑而信賴的聲音祈禱祝福:「一切都屬於上主,也歸於上主!我是誰?豈可反對的呼召?孩子,去吧!最大的財富不在這個世界,感謝上主揀選了你。」

  神將兒女作為產業和賞賜給我們,是要豐富我們的生命和生活,要我們活得美好。兒女不但比世上任何東西都美,他們還帶給我們許多美好歡樂的回憶。因著養育他們,我們的眼界和境界得以拓闊,人生的接觸面得以加深加廣,這些經驗是無論用多少金錢都買不到的。他們豐富了我們的生命和生活。但不論我們如何愛他們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神對他們也各有一份特別的計畫。我們的孩子是屬神的兒女,所以我們必須放手,讓神引導他們離開父母去完成神對其生命獨特的計畫。

 

放手為了自己的緣故

   在一本鼓勵父母的小冊裡,有一段引文:「做為父母,就像教小孩子騎腳踏車,要懂得什麼時候抓緊,什麼時候放手,因為鬆緊的收放過程會產生熱與摩擦,但父母如果沒有放手的準備,一直緊抓住跟著跑,那麼,過度的熱與摩擦,將把自己搞到精疲殆盡。」了解自己的有限性在交託上是很重要的「我看萬事都有限;但你的誡命廣闊無邊。(詩篇119:96 )

  控制太緊、關懷過度,父母本身不但備嘗艱辛,也往往使孩子感覺窒息。「強烈控制慾的父母」不單對本身不健康,而且剝奪了孩子在成長階段極需建立起的信心。青少年孩子不經歷掙扎、不冒險犯難,就不能長大。因為「不但如此,在患難中,我們仍然要喜樂;因為我們知道患難培養忍耐,忍耐蒙上帝嘉許,上帝的嘉許帶來盼望。這盼望不至於落空…」(羅馬書5:3-5)。

  父母在親子關係中,當適可而止,循中道而行,不要讓自己過分保護的心遏制了孩子成長的機會。路加福音裡浪子的父親,「於是,他動身回父親那裏去。「他離家還遠,父親望見了他,就充滿愛憐,奔向前去,緊抱著他,不停地親吻。(路加福音15:20)聖經沒有告訴我們浪子離家時父親的心情怎樣,但從父親怎樣歡迎浪子回來就知道,這位父親一直沒有斷了對浪子的愛和盼望,一直在等他回來。感謝主,直到有一天他終於回來了確實我們不知道他們幾時回頭,只要不灰心地為他們禱告,終有回頭的一天,因為他們本來屬  神,是  神所知道所愛的。我們只是知道孩子長大了為了讓他們去面對自己的人生父母反倒要竭力減少孩子的依賴程度,漸進有序地將自由和責任移轉到孩子的手中,這是盡職的父母於婚姻角色中最重要的工作。

 

讓孩子在信心中成長

   「親子間不能只有放手,還要放心;把心放在神的手中。」家有青少年的父母,這一段時期總是特別操心,操心是眾所公認父母的特色之一,但操心是放手最大的阻礙。雖然父母操心孩子乃人之常情,只是在信心與掛心之間,父母應該找到平衡點。我們有太多時候都在逃避交託,因為交託宛如棄械投降那般消極被動,但「交託」卻是屬靈突破的關鍵,考驗著人性的絕對極限,得以釐清親子之間的界線。

   覺悟父母的責任只需要提供一個基督化的環境,讓孩子長大成熟,自己作出正確的選擇。父母不必負責孩子所選擇的,只負責教導孩子有自主能力去作好的選擇。睿智的父母放手孩子的標準是:「如果孩子順服主的掌管,就可以脫離父母的控制。」當神掌管孩子的生命時,孩子就當自己為自己的行為向神負責了。

   聖經記載,約伯有十個兒女,七男三女。每當有人生日,就會請其它所有弟兄姊妹一起來慶祝。生日會過後,聖經告訴我們,「每逢歡宴的日期過了,約伯就一早起來,為每一個兒女獻上燒化祭,行潔淨的禮儀。他經常這樣做,因為他想,他的兒女們也許會在無意中侮慢得罪上帝。」(約伯記1:5)約伯這樣做,是因為擔心兒女吃喝玩樂忘記神,離開神。

   我們可以學約伯,在想到兒女或掛念他們的時候,常為他們禱告,希望他們好好敬畏神,不要偏離神安全正直的路。這樣的禱告是合乎神旨意的,祂必垂聽。古聖徒的佳範鼓舞著我們,使我們不再擔憂,讓我們的孩子有離開的自由,並在信心中成長,自己做決定,自己向神負責,包括嘗試失敗。

 

成人與成人間的友誼

  過去曾是一個堅定地認為「棒下出孝子」的嚴厲母親,在孩子還小時她堅決地指導孩子遵照自己的生活規矩,直到有一天她意識到孩子長大了發覺愛心和尊重比批判更為受用。這段親子器械磨擦的日子所幸,蒙神保守,彼此不斷地自省、溝通、調整、修正,至今孩子都平安地行在主的路上。

  有位主內朋友被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困擾到失眠,總是不斷地收拾善後。痛定思痛,終於下定決心,在控制不了的時候自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承擔責任和後果,只是繼續支持、勸告,但不再頻下指導棋,結果,每每都有很戲劇性地轉變。原來,放手是一種生命的藝術,孩子一旦接管控制權,就會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

  人往往經歷漫長的人生跋涉之後,才明白生命最終的意義,其實並不在於獲得,而在於放下。只有放下一粒種子,才能收穫一顆大樹;只有放下煩惱,才能獲得清心;只有放下干戈,才能化為玉帛。只有放下,放下,再放下,當放下得夠多時,就會發現生命竟是如此奇妙的豐富。

  教養孩子,全心地愛護,然後攪動窩巢釋放學飛,並且永遠為他們禱告。父母的角色扮演得愈好,孩子就愈獨立自主,這也意味著父母的工作趨向完成,而孩子的工作則趨向要負起更多的責任。該是主角退居幕後,輪到配角粉墨登場了。

  當父母的角色結束前;還有一件事我們可以做,就是交代好所有末了的事讓兒女知道將來怎樣處理父母的財物,父母病重時要不要「急救」等。讓兒女清楚我們的想法,他們可以照我們的想法去做。「雅各的兒子們遵照父親的吩咐,(創世記50:12)

  身為基督徒我們的家庭有 神的同在,雖然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卻難不倒我們,因為我們有聖經,有神的話可以隨時幫助我們面對錯誤,糾正錯誤,超越本性唯一的方法就是敬畏神。

 

台長: 加恩教會
人氣(2,1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牧師講章 |
此分類下一篇:撒旦的由來
此分類上一篇:上帝所厭惡的事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