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青少的事工
我算是從校園團契出生的基督徒,因故輾轉換了兩間的教會,這兩間教會的形式頗為相同的就是青年事工特別的強,在最早的那間教會待了半年,其後的教會待了近一年,兩間教會都是由青年來挑大樑的小型地方教會,許多的事工都推在青年身上,特別是那間我待最久(近一年)的那間長老教會,青年可說個個被操到所向無敵的程度。
近十年,飛逝而過,當初的毛澀如今大多數都成為人的良父賢母,二十好幾的青年,在世界個個角落飄浮,還留在教會的如今也成為了長老級的人物,說來也好笑,教會青年個個是強的讓人無從挑剔,也許是彼此都太強勢,所以往往不怎麼來電,當時那間教會最大的特色,可說是神學生的戀愛天地,教會內的許多青年的配偶都是神學院的學生,來實習時被電到而成為家屬,教會本身更可說神學生最大的製造廠,許多青年都投考神學院。
但是,好日子卻也沒有持續太多年,近十年來我是唯一出自那間教會的神學生,細量箇中原由,離開那年是青年事工的最高鋒,青年團契在沒有輔導的情況下,仍能自行運作教會的各項事務,但是這也成為團契隱藏的危機,沒有屬靈的長輩指導,雖說青年在事工操到精明老練,但是在信仰上始終只是喝靈奶的幼童,每位青年身上都分擔著驚人的事工壓力,不論甚麼活動辦得都那麼嘎嘎叫,內心卻是空洞的,當時部份同工雖有警覺到,卻無力去輔正,因為當初彼此年紀太輕,被許多外在成果所隱避,火燄是一個比一個高。
十年過去了,當初由青年苦撐的教會,還是沒有太多的改善,青年的面孔換了好幾代,一代一代的薪火相傳,為甚麼青年那麼努力,卻不見教會的復甦成長,驀然回首,錯愕青年時代作了許多的白工,急功好立,學習到的卻是外在的工作能力,靈命的成長可說是停滯不前,青年彼此雖感情深厚,卻又暗自較勁,我們以為我們給予青年服事的機會,青年的信仰就會因此而不自覺長進,其實,這種想法是很天真的。
在互不相讓下,我那代的青年雖在事工上的表現讓人稱讚,但是在離開那個群體之後,不少是信仰流失掉的,汲汲營營世俗的功利,若非上帝透過種種的挫折來打擊我,也許我的信仰之旅走不到現在,我也會是埋頭世界的人,在這件事上,自己正是個很典型的見證人,在教會的服事頗受到肯定的同時,生命卻潛藏有許多問題,讓人感恩地,直到真正接觸到神那刻,生命才開始有所轉變,若非如此,也許自己還會一輩子認為自己很能幹,沒有辦不成的事。
檢討當初的錯誤的服事觀,莫過於優先秩序弄錯了,把事工擺第一,把信仰追求放最後,導致信仰的偏頗,苦思仍找不出那裡出問題,直到十年之後頓悟。每代的青年,都有他們的問題,社會所附與的價值與要求,懂得追求信仰的青年與茍且混日子的青年形成強烈的對比,一邊是不斷往前衝,一邊卻是不斷向後萎縮,反而初信的青年比較好代領,信太久又不追求的青年反而有許多的問題要去處理,在輔導的過程中有許多的火暴衝突,與不同教會的輔導們長談後,總會有許多的發現,輔導本身對青年事工的委身程度,也會感染到孩子。
認識一位有兩個上小學孩子的父親,感慨自己年少的輕狂人生走了許多的冤枉路,因此在投身青少年事工之後,開始對於與當初自己相似的不良少男、女特別的關注,常常在半夜裡去警察局領他們,不注的流淚為這群孩子們禱告,為了這群孩子,還特別到神學院去上課,好來幫助那群被放棄的孩子,在太太與孩子們的支持下,讓他放下原來的工作,重拾書本作個神學院的老學生。
有機會接觸到那群被他所帶的孩子,在孩子的身上看不出他們之前有的種種不良的記錄,每次孩子提到那位讓他們重生的大哥哥,眼匡的淚珠不住的在打轉,再聽到眼前的輔導顫抖的分享,與孩子們的艱難互動關係的改變,直到孩子被上帝摸著後生命的大轉變,聽了實在令人動容。孩子現在的服事,是感恩的回饋,與我們那時拖著疲憊的心態真是有天壤之別。
在萬番感動之下,不僅要問,青年事工的要訣在那?青年事工要作得好不是某個教派的專利,只是要找這種願意將自己擺在祭壇上的輔導,用禱告與淚水托住每個孩子的信仰,不求回報的,記得十年前,在人的眼中,那間教會也是間成功的青少年事工做得很好的教會,但十年後卻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警惕到青年事工絕對不能因為人的關係而結合,若沒有屬靈長輩有技巧地將孩子們一一領到上帝面前,青年事工是不可能有長遠性的。
孩子是為甚麼聚集而來,我們又為甚麼非作青年事工不可,很可笑的有人以為是我們對青少年的教材不夠吸引人、活動不夠活潑...總總外在的理由,導致青年人的外流,也許真正該先去反省的是我們自己的生命,為甚麼不能引導青年人向主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