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安.麥可思(Duane Michals),巫師的學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2004
當初之所以開台,便是覺得同志藝術在台灣遭到漠視,台灣當代藝術界一向偏愛唯美、輕巧、冥想、政治性薄弱的「頓挫」風格,縱然女性主義藝術偶爾涉及同志主題,難免隔靴搔癢,美術學院裡也未必有相關課程,加上中文資料稀少,導致同志藝術創作者或研究者只能零散打游擊,自己玩自己的,既乏影響力,也進步緩慢;不但一些蠡酌管窺的藝評對帶有同志情愫的藝術品,常作出失焦的評斷,某些藝術家的創作和西方同志藝術「密切相關」亦無人知曉或指出,更別提策展人和掌權者對同志議題的忽略(掌權者多為異性戀且自成一圈),實在讓人不吐不快,遂想於網路上一抒怒抑,順便交流同好,因此,以下簡介幾本西洋同志藝術著作的瀏覽心得,略盡推廣之力(其實是想不出新文章啦)基本上,本文提及的書屬於通史性質──往事並不如煙,書寫歷史方能廓清真相、鑑往知來,被排擠的同志更需費心建構歷史以助認同;然而,同志/酷兒研究本是新興科目,所以即便是偏向藝術史的著作,往往也含括了現、當代藝術發展;反過來說,「美是歷史的加法」,欲理解當代同志藝術,一樣得知悉古典同性戀藝術史典故。以下介紹若有錯誤請指正,也歡迎推薦其它佳作,隨時增補,共同增長知識,畢竟「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另外,除非特別註明,否則介紹書籍均無中譯本(被忽略的證據之一?)所幸台灣都借得到。
1.圖像與激情:視覺藝術中的同性戀歷史
作者:James M. Saslow
英文書名:Pictures and Passions:A History of Homosexuality in the Visual Arts
http://www.amazon.com/gp/reader/0670859532/ (若無法閱覽內頁,請按continue shop)
以西方為主、兼及古東方藝術的同志藝術通史,也涉及了一點當代的電影和廣告等大眾文化,論述精實流暢,洵屬佳作;不過令人驚訝的是,本書竟然沒有任何註腳和參考書目。全書目錄如下:
導論:從石牆時代到石牆
1.古典世界:希臘羅馬
2.中世紀:教條對慾望
3.由文藝復興再造:歐洲與全球
4.亞洲與伊斯蘭:古代文化,現代衝突
5.從溫克爾曼到王爾德:現代性之誕生
6.現代主義、多樣性和平權運動
7.後石牆,後現代
延伸閱讀、圖版資料和索引
本書作者薩斯羅為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藝術系教授,已有一篇分析法國女同志藝術家羅莎‧邦賀(Rosa Bonheur,1822-1899)的論文被翻譯成中文,收錄於謝鴻均譯《
女性主義與藝術歷史I》第十一章〈無奈的隱瞞:關於羅莎‧邦賀的「馬市」中,女同性戀的詮釋與抑制〉。薩斯羅的〈美術館裡的衣櫃:恐同症與藝術史〉(Closets in the Museum:Homophobia and Art History)亦值得一讀,從自身經驗、知識權力、博物館、商業畫廊、藝術家及其親友心態、藝術院校和社會史等面向,具體而微地爬梳了藝術圈的同志景況,令人思及Linda Nochlin的〈
為何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是直指核心之作。希望薩斯羅的《圖像與激情》有人翻譯成中文囉!不過好像很難,連酷兒大師茱蒂.巴特勒和塞菊維克面世快二十年的扛鼎之作《性別麻煩》和《衣櫃認識論》,至今也都還沒有中譯本。(註:茱蒂.巴特勒著作已有中譯本:
性別惑亂)
2.藝術史中的同志研究
編著者:Whitney Davis
英文書名:Gay and Lesbian Studies in Art History
http://www.amazon.com/gp/reader/1560230541/ (若無法閱覽內頁,請按continue shop)
本書是收錄多篇同志藝術論文的合集,顯示學院研究同志藝術的成果,研究範圍橫跨中世紀到當代,以西方藝術為主,雖然少數篇章推論上較為晦澀,但整體而言,甚富學術價值,值得有志之士研讀,編著者戴維斯現為柏克萊大學藝術史教授,專長是溫克爾曼古典美學、性別理論與埃及藝術。他寫的〈藝術史中的「同性戀」、同志研究和酷兒理論〉(‘Homosexuality’,Gay and Lesbian Studies,and Queer Theory in Art History)可作為同志藝術研究的入門導論。本書目錄如下:
導論-Whitney Davis
模稜兩可和國王影像-Rainer Towle Mack
十二世紀的朝聖者漫遊-Daniel Smartt
酷兒化邊界:中世紀精液和視覺表現及愛滋世代的批評-John Paul Ricco
義大利文藝復興文化的女同志視覺性:黛安娜和其他女女案例-Patricia Simons 女同志視野:在布雪和國際主義中留給歹客(Dyke)的餘地-Erica Rand
溫克爾曼之分裂:哀悼藝術史之死-Whitney Davis
賤斥凝視與同性戀身體-Michael Camille
製造歷史:布魯斯貝利(Bloomsbury)文藝圈的美學建構和性別認同-Christopher Reed
撒尿及其不滿-Jonathan Weinberg
貝蒂‧帕森(Betty Parson)藝廊的拉子認同和圖像政治-Ann Gibson
尋找愛情:閱讀零號公寓(Apartment Zero)-David Joselit
戴上你的套子:較安全性論述之再現反抗-Steven D.Nelson
索引
其中,Michael Camille的論文可在網路上找到中文導讀,本站
〈男同志圖像經典一〉一文已加入該導讀之連結。
Jonathan Weinberg的論文,有線上節錄版如下:
http://www.queer-arts.org/archive/show1/old_forum/forum.html#TOP3.西方男同性攝影發展史
作者:Allen Ellenzweig
英文書名:The Homoerotic Photograph:Male Images from Durieu/Delacroix to Mapplethorpe
http://www.amazon.com/gp/reader/0231075367/某程度上,「同志」和「攝影」進入主流的掙扎頗有雷同呼應之處。本書是依照年代順序介紹,實用的西方男同志攝影介紹,對作品流派有愷切的通論和新穎的性別觀點,除了著名大師之外,也介紹了一些被主流忽略卻重要的藝術家,很值得參考,期望有人翻譯成中文,以饗讀者。許佑生的《當王子遇見王子》有稍微引述此書內容,可翻閱之。本書目錄已明快地點出幾位不可不知的人物,我列出全名:
前言-George Stambolian
致謝
導論
1.杜流(Eugene Durieu)/德拉克洛瓦和「學院裸體」傳統
2.英國的蘇克立夫(Frank M.Sutcliffe),美國的艾金斯(Thomas Eakins)
3.歐洲的凡‧葛羅登(Wilhelm von Gloeden),美國的何蘭‧戴伊(F.Holland Day)
4.巴黎的布拉塞(Brassai/Gyula Halasz)
5.歐洲的里特(Herbert List),美國的藍斯(George Platt Lynes)
6.美國的米諾‧懷特(Minor White)
7.梅波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崔斯(Arthur Tress)/麥可思(Duane Michals)/韋伯(Bruce Weber):石牆後的美國攝影
8.目前景況
9.同性情慾和春宮照的政治
注釋 參考書目 索引
◎盧塞爾(Théodore Roussel,1847-1926)閱讀的女孩(The Reading Girl),1887
4.性相透視:近百年西方同性戀藝術
作者:Emmanuel Cooper
英文書名:The Sexual Perspective:Homosexuality and Art in the Last 100
Years in the West
http://www.amazon.com/gp/reader/0415111013/根據傅科看法,特殊定義的「同性戀」是十九世紀末才出現的,既然如此,所謂的「同志藝術」也不妨由此寫起;唯本書仍先略述一下古典藝術中的同性曖昧,之後進入近百年西洋同志藝術之紀錄,全書文筆平易,當代藝術部分的紀錄尤其珍貴,屬入門必讀。作者庫柏為著名藝評家,許佑生的《
當王子遇見王子》亦有稍微引述此書內容。期許中譯本之誕生。本書目錄如下:
致謝
導論
二版導論
1.靈魂之鏡
2.從慾望之渴解放
3.天才無性別
4.性/別美學
5.以肉身認同的靈魂
6.性/別密碼
7.擊破:公眾領域的私人臉孔
8.新女性
9.分裂的主體
10.遮掩的影像
11.創作藝術的女同志
12.我在這裡
13.吶喊和歡唱
註解
參考書目
索引
5.隱藏之愛:藝術與同性戀
作者︰Dominique Fernandez
英文書名:A Hidden Love:Art and Homosexuality
http://www.amazon.com/gp/reader/3791327046/圖片印刷精美,內容淺顯的同志藝術通史,可看出本書之法國作者費南德茲偏向唯美的品味,雖然略顯故步自封的結論頗為怪異、引文出處不夠確實,但作者慧眼挖掘不少佳作,對獨裁政權的藝術之關注亦頗獨到。本書目錄如下:
導論:象徵語言
1.希臘古風
2.古羅馬
3.希臘神話的現代運用
4.聖經世界
5.基督信仰
6.羅馬和翡冷翠的文藝復興
7.歐洲巴洛克
8.遠東
9.歐洲新古典
10.十九世紀的反動
11.自在的世界
12.獨裁政治
13.自由社會
結論:藝術,失落與追尋
參考書目,索引和致謝
6.簡論藝術中的同性戀
作者:James Smalls
英文書名:Homosexuality in Art
http://tinyurl.com/39ad7j本書是收集前幾本書內容而成的集錦,印刷精美,作者為馬里蘭大學藝術理論副教授,他是黑人,故對黑人的藝術表現注意稍多。編排上比較特別的是將各個插圖的解說集合在書後,另成一「索引」,但是卻也因此省略了「正常的」關鍵字索引,加上圖文位置常常不搭,查閱上較為不便。
7.酷兒視覺藝術百科
編者:Claude J. Summers
英文書名:The Queer Encyclopedia of the Visual Arts
編列同志視覺藝術關鍵詞條目的工具書,是網站
http://www.glbtq.com/的紙本,同類書籍還有表演藝術篇、影視媒體篇等,撰寫者均為專業人員,文筆扼要且可信度高,並附上參考書目,但本書仍有條目待增纂,如法國畫家卡玉伯特(Caillebotte,1848-1894)畫作中的同志情愫便未被注意,藝術作品的圖片也不夠齊全。優點是有網站為後盾,資料可以在網路上做最新的增修。
當然,西洋同志美術書目多如繁星,像英國藝評家Edward Lucie-Smith一人便有不少相關著述(以及創作),網路上廣為流傳的中文版〈
女權藝術與同性戀藝術〉(節錄版)便是選譯自他的著作《今日藝術》(
Artoday),遑論其他偏向商業性的類春宮攝影集與非英文著作,加上我對女同志藝術之涉獵還有待加強,故無法一一詳述,只能先在此拋磚引玉。
關於西方拉子藝術,其實上面介紹的書均有提及──即使Allen Ellenzweig的男同攝影著作也觸及了一點拉子影像,反而不少「女性藝術」專書完全沒提女同志;同女藝術專論或可參閱哈蒙德(Harmony Hammond)的《美國女同志藝術:當代史》(Lesbian Art in America: A Contemporary History),南加州大學的Richard Meyer等學者開設的同志藝術課程大綱和書目,也可按圖索驥。
至於中文的同志藝術資料十分零散,先從略,有興趣可翻閱大陸翻譯、安妮.達勒瓦所著
《藝術史方法與理論》中第三章酷兒理論與藝術史的介紹,對於同志藝術的媒材表現特色略有提要(如需格外注意藝術家私人信件、次要作品、非正式的草稿和當時社會風氣等);亦可參考台灣幾個藝評學者的文章:
劉瑞琪、謝鴻均、
陳永賢、陸蓉之、
胡朝聖和已故的張心龍。
開卷有益,一起來吧!
◎
芬蘭湯姆(Tom of Finland,1920-1991),閱讀的情侶/無標題,年代不詳
附註:
關於卡玉伯特畫中的同性戀情愫,可參考以下著作:
1.Jim Van Buskirk,Queer Impressions of Gustave Caillebotte
http://www.queer-arts.org/archive/jun_98/forum/caillebotte/caillebotte.html
中文介紹可參考:【藝趣點評】印象派與同性戀暗示
https://goo.gl/7JXo6B
2.Norma Broude,Outing Impressionism: Homosexuality and Homosocial
Bonding in the Work of Caillebotte and Bazille
直接在Google打入篇名,可找到內文預覽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