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一如往常地在用過早餐後,帶著書漫步到台糖園區。
走在林蔭大道上,發覺今天有點不一樣,路上異常的乾淨。發現我常坐著看書的椅子旁,擺了兩個大黑垃圾袋,再往遠處的第二張椅子望去,一樣擺了兩個大黑垃圾袋。原來是清道夫在今天早晨掃淨落葉,撿拾煙蒂與垃圾,所以讓今天的園區看起來乾淨整潔,恢復它原本的樣子。
來到我平常看書的椅子邊準備坐下,突然發現在椅子的木條間躲著一隻小壁虎,它靜靜地「黏」在那兒,一動也不動。原本以為它已經死了,便拿書敲敲椅子,看看它是否還活著,沒想到它便從椅子的西邊竄到東邊。原來,它剛剛是在做白日夢。
「好吧!既然你睡在這頭,那我就坐那頭吧!」我心裏說著。
「咱門井水不犯河水,你夢周公,我讀書,大家相安無事。」我又接著說。
怕再一次驚動了小壁虎,我輕輕地、慢慢地坐上椅子,之後便打開書看。
今天沒有大太陽,是薄日,伴隨著輕盈的微風,迎面拂來,涼爽但卻溫暖。今天四周很安靜,只有稀疏的兩三個人,分散在各處,所以只要有人接近的腳步聲都可以聽得很清楚,更不用說是偶而騎摩托車兜風而過的老人。
這種不受打擾的環境絕佳,所以我靜靜地看著書,就連偶而要動一下,也因為像身處圖書館,深怕打擾別人,而在舉手投足間都要保持安靜,即使我的旁邊現在並沒有人。再者,也因為怕驚動了小壁虎,所以只得輕慢地移動。
今天讀的是明朝散文家歸有光的《項脊軒志》,這是一篇抒情的小品散文,以百年老屋項脊軒的幾經興廢,穿插了對祖母、母親及妻子的回憶,並抒發了人亡物在、世事滄海桑田的感觸。歸有光的筆觸即事抒情,真切感人,所以《項脊軒志》篇幅雖短,但言簡意賅,對於細節的刻繪相當生動,極富有人情味。歸有光的《項脊軒志》讓我回想到高中時期所讀過的另一篇小品散文-林紓《蒼霞精舍後軒記》,同樣是藉由地點來表達對亡母及妻的回憶。
古人讀書,必有一室,如歸有光的項脊軒與林紓的蒼霞精舍,所以我今天在林蔭大道讀書,以大自然為軒,小壁虎為伴,不正是「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嗎?
在我心中出現了這樣的順口溜:
「古有熙甫之項脊軒,後有琴南之蒼霞舍,如今有我何『佳軒』」
項脊生曰:「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何況,歸有光自言雖處敗屋,但仍胸懷遠大,自比蜀清、諸葛。
而我今能身處自然,比起「前軒種竹數十竿」之蒼霞精舍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不更快哉?
看看手錶,不知不覺已經是中午時分了,我也得打道回「佳軒」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