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到屏東找房子,想要免除每日通車往反高雄屏東的勞頓。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找房子了,再加上工作也還沒著落,心中總是有一種不確定的感覺。陰沉沉的天氣,灰濛濛的天空,間歇地下著毛毛小雨,正如同心中的陰霾,再加上些許無助。
從車輛川流不息的省道台一線轉進,無意中來到歸來的小市集,一個典型的鄉下小地方,發現歸來火車站。這是一個小小的火車站,只有一個月台,沒有售票、剪票口,也沒有站務人員,更沒有雜沓往來的人潮,只有普通車才會短暫停靠。車站的前面是一片田,田邊有阡陌小路縱橫其間。突然間,從麟洛的方向駛來一列普通車,藍色的車身,稀疏的乘客,正與這寧靜的小站構成一幅和諧的畫面。車上的乘客,或看書,或玩手機,或發呆,或歸心似箭,小孩們喃喃地與父母親咕噥著。我一個人坐在候車的長凳上,望著這個畫面,心想,或許,陶淵明先生的「歸去來辭」能為「歸來」這個純樸的小地方落下註腳。靖節先生,不慕榮利,不為五斗米折腰,躬耕南陽,且好讀書,不求甚解,常忘懷得失,並以此自終。此種高風亮節的性格,真打從心底教人佩服。
前幾次,我到各補習班應徵英語老師一職,每當面試時,班主任總會畫下一個大餅,說補習班老師的如何名利雙收,講的頭頭是道。聽到這,我總是微笑以對,回家後,便暗自將那家補習班從我的應徵名單中刪除。我從小就嚮往長大後要當一個老師;高中的時後,讀了論語,更讓我體會到孔子與學生之間良好的互動;於是,我立志要當一名老師,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兼人師,一個與學生互動的良師,而不是一個教書匠。大學的時後,我做了生平的第一份工作─補習班老師,這是我接觸教職的濫觴。因為忙於兼課,我錯失報考教育學程的機會。大學畢業後,我入伍當兵,退伍後,我還是亦然決定從事教書的工作,由於沒有修過教育學分,所以不能到學校教書,我只好又應徵補習班的老師,我想,這是最接近當老師的途徑,但心中也常後悔當初太早想一圓當老師的夢,而失去報考教育學程的機會。
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後,選填師範學校的同學,不是家境較清寒,就是希望將來有份穩定的工作。當時就讀師範學校,不僅是公費,每個月還可領取固定的零用金,畢業後還能被分發到公立學校任教。近幾年,經濟不景氣,工作難尋,當老師便成為炙手可熱的選擇。所以,現在修教育學程的同學,大多是衝著老師這個「職務」而來的,他們要的是一份「工作」,一種謀生活的工具。而我,總以為老師是一種「任務」,我要的是一個「志向」,是一種傳道的責任。
「教育是良心的事業」,所以,我在乎的是,我能傳承給學生什麼,能啟發學生什麼。在我的課堂中,學生只要認真地聽進我的一句話,只要一句話,從這句話中得到啟發,我就滿足了。我的母親是個家庭主婦,雖然她沒有受過很高的教育,但從小到大,她常常灌輸我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她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品德。一個學生的德性,比起他的學業成績還要重要。她常訓示我,將來長大一定不要學壞,特別是絕不可接觸「毒」與「賭」這兩項害人最深的東西。她也告訴我,在社會上,待人處事最重要的是以「誠」相待,只有誠心與誠實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敬與信任。我一直將母親的教誨銘記在心,所以,在我的教育理念中,特別重視道德及思想教育的養成,而不是只教學生讀書。這也就是「傳道」永遠先於「授業、解惑」的原因。所以,名利對我而言,套句孔老夫子的話,真是「於我如浮雲」。
名利是絕大部份人所嚮往追求的,但是,我總覺得,出名是很可怕的事。成名的人,雖然享受到鎂光燈的聚焦,但卻也失去了隱私,相對的還要面對許許多多的人情事故。至於錢財,只要夠用就好了。現代的人物質生活不虞匱乏,但人們仍不斷追求更好的物質享受,以滿足自己的物欲,最後的結果往往演變成功利主義的社會。人的欲望愈少,日子愈平淡,生活也會更快樂。有句話說,「無欲則剛」,少私寡欲,反而會使人變得堅強。老子說:「沖氣以為和。」沖氣就是沖虛之氣,就人生而言,,就是要人少一點欲望,萬事才會和諧。「虛」並不代表弱,相反的,「柔弱勝剛強」。如果,人能摒棄追求名利之欲,謙沖自牧,善於儲蓄能量,過「無為」的自然生活,才是自己的主人。
也許有許多人會認為我是個「理想主義者」;甚至,有人說這是假裝清高。對於前者,我想我已經是個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了;對於後者的批評,我總是用陶淵明《歸園田居》一詩中的後兩句來勉勵自己: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世事豈能盡如人意呢?還不如凡事不愧對自己的心意就好了!
很快地,車門關上了,列車載著乘客,緩緩地離開歸來小站,駛往高雄,繼續它的旅程。我望著愈變愈小的車尾燈,直到它消失在筆直的鐵道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