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人的詩篇背後,往往是隱藏了無限的苦痛。
近日讀了一些中外詩人的作品,從美國詩人Robert Frost,到中國的陶淵明、白居易、韓愈、……等,其中晚唐李商隱的詩,使我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從型式來分析,李商隱的詩風格綺麗,喜歡用工麗深細的語言,和美婉轉的音律,所以外型特別美麗,尤其是那幾首纏綿悱惻的言情詩,例如《無題》。所以,以修辭句法角度看,李商隱的詩是比較「豔麗」的。這也是為什麼保守的宋代文人較不能接受李商隱詩的緣故,以致今日李商隱仍受爭議。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就內容來看,他的詩又隱含深遠的意義,韻味深厚,充滿了濃郁卻又隱晦的情感,例如《登樂遊原》;但卻又帶有感傷的色彩,呈現缺月殘花的情境,例如《花下醉》。所以,他的詩往往是自己內在心靈情感經驗的提昇,偏向唯美與唯情主義。
《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花下醉》
尋芳不覺醉流霞,依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為了要瞭解李商隱的詩風來由,我更進一步地查詢他的生平,這才發現,李商隱的一生過於悲慘,不僅感情之路不順遂,仕途更是顛沛流離。他努力苦讀,秉持「學而優則仕」的理念,但卻只謀得幕僚的工作,又遇到牛李黨爭,朝廷亂七八糟,迫使他終生輾轉流離求官。這深深地凌遲他的理想與意志,使他心志消沉,最後鬱鬱而終。所以,他的悲劇人生,造就了他意境深刻的詩。
讀李商隱的詩,如果沒有順便瞭解他的遭遇,只會使人感覺到文字的凝鍊,與音調的悽美,但不明瞭其所詠何事。儘管如此,讀者還是能感受得到他的詩中所呈現的那種悽美之境,這就是李商隱詩獨有的魅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