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23 23:30:01| 人氣1,7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談基測總分改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教育政策改來改去,如果不是特別注意,很容易被遺忘,甚至事過境遷,也沒人在意,唯獨身為國中老師,每年看學生為了追求心目中的志願,焚膏繼晷地苦讀兩三年,眼看基測從測驗學力的「入學門檻」,變成懲罰學生是否細心的「唯一標準」,這種苦,我們和家長一樣心疼。

前年,中研院研究員林妙香發現公布的基測量尺分數有設計上的瑕疵,並佐以證據證明之後,心測中心終於承認曾微調分數,令各界譁然,大家驚呼:基測的公平性是有問題的。幾年前,曾有家長詢問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基測計分他看不懂,而曾前部長這麼回答:「其實他也不懂,請大家要相信專家。」

過去不可一世的基測計分制度,對學生卻是種殘酷的考驗。不要擺出一副清高的姿態說不要擠第一志願,升學這條路本來就會有競爭,出社會後競爭才是更激烈,為什麼要在升學路上故意避開競爭,塑造一個假公平的環境?教育部應該做的,就是塑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方式,考試要公平,這才是適合華人社會的政策,其他的,都是次要。

過去的基測,雖然解決了一年一次聯考的問題,改為一年兩次,讓臨場失常的學生還有一次機會,但為人所詬病就是基測的計分方式,嚴重背離我們的傳統價值——「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雖然教育專家信誓旦旦,拿出各種說法來說服各界,但是大眾懂得不多,家長只想問教育部,為什麼他兒子社會科答對16題,跟那個缺考的小明「一樣都只拿1分」,公平何在?

以94年第一次基測為例,低分群的即使答對國文10題、英文8題、數學6題、社會16題、自然6題,總題數答對46題,總分也是5分,跟缺考的考生一樣高,登記分發時順位竟然是平等的。這種設計導致低分群重重地被打擊,付出卻沒有得到回報,那他還準備什麼,舉白旗投降一樣有分數可拿。

而高分群也不好過,他們好像是走鋼索的特技員,基測不考難,它考細心,所以絕對不允許犯錯,錯一題便是重重的扣6分!錯兩題有折扣,9分!這是哪門子的計分方式,即使老師懂,也不認同,因為這種計分太苛刻了!我們的教育什麼時候變成不准學生犯錯,只要一犯錯,就是重重的懲罰,誰叫你不細心。

所以才會有後來的改革方案,為了不要讓每科錯一題的就錯過第一志願,所以修正計分方式,滿分從312變成412,理論上「多錯幾題也沒關係,有個緩衝空間,再也不會錯一題而失之交臂」教育大官如是說。

日前,98年基測第二次量尺分數出爐,跟第一次量尺分數幾乎一模一樣,如果一位考生,資質上乘,立志考第一志願,每科只錯一題,作文拿5級分(超難拿的你知道嗎?)這樣加起來是401,而建中至少要403,看吧!什麼世界?改了跟沒改的結果是一樣的。

這項改革,唯一成功之處是對低分群比較公平,但是對高分群的考生沒有紓解壓力效果,因為分數提高,競爭更為激烈,補習班依舊可以大打文宣:「每科錯一題上不了北一,錯三題上不了國立高中。」所以單純以為改革總分,就可以降低學生壓力的觀念是錯的,很可惜教育部並不認為這是個嚴重問題,反正錯誤被發現,改一改就好了,反正都是別人家的小孩。

基測已經落幕,考得不理想的考生也不用灰心喪志,畢竟基測原先只是一種學力鑑定考,能夠考300分以上等於擁有國中程度。請看今年大學指考,有一位台南的考生當年基測考278(滿分312),吊車尾進入南一中,如今指考飆出6科555.76的高分,榮登第三類組榜首,穩上台大醫學,在在證明基測只是個鑑定考,教育部卻拿來當成唯一的篩選標準,實在太殘忍太傷人了。

最近,教育部又釋出消息,民國101年(這屆國一新生)的升學方式又有「重大變革」,基測將從兩次改為一次,你看,又來了!到時升學制度將走向社區高中化,讓學生就近升學,可是眼前還有很多路要走,光是採記校內成績,就有不同的聲音。不管如何,希望教育部都能審慎評估,筆試雖然辛苦,但是公平性無庸置疑,教育再怎麼改,如果不是建立在公平的考試制度上,一樣會引起紛爭的。

98.7.23

台長: 犬儒汪汪
人氣(1,70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教育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談大學生違反校譽被退學
此分類上一篇:車子使用心得 上
TOP
詳全文